APP下载

列宁的灌输论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2012-08-15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灌输列宁马克思主义

刘 芸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列宁的灌输论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刘 芸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列宁的灌输论内涵丰富。它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列宁的灌输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施路径是:以灌输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引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灌输的“一”与“多”相结合原则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灌输的理论化与大众化相结合原则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列宁;灌输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一、列宁灌输论的科学内涵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论著中初步涉及了灌输思想。1902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首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灌输理论。列宁谈到:“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1]列宁的灌输论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首先,灌输论所指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是引领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它既源于革命斗争的实际又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而不是自发的日常经验;其次,灌输论的目的是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提高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政治觉醒,避免工人运动的“自发性”;最后,灌输论所论及的教育工人群众的方法、内容等等都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那种枯燥乏味的牧师念《圣经》式的本本主义模式,而是能够深深打动受众并能引领其科学行动的实践过程。

二、列宁的灌输论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长久以来,列宁的灌输论被许多人争议、怀疑、否定。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提出过灌输论,甚至说他们是反对灌输论的;有人把反对灌输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和学术创新的时尚;有人认为灌输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悖的,因为灌输论体现了一元性和控制性,而市场经济崇尚多元性多样性选择性。之所以会出现上述奇谈怪论,是因为没有把握灌输论的实质和核心。笔者以为,灌输论强调了教育主体对客体的信息移植,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一定的强制性和自觉主动性等特点,其中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是灌输论的灵魂。说灌输论是科学理论,因为它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即灌输——接受——内化——实践。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大众思想意识的多样性多元性差异性并不排斥灌输论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一元性;市场经济的多样性选择性也不排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灌输的强制性。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要克服市场经济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其健康发展。

列宁灌输论的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和外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实践。“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2]列宁的意思表达得相当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即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较量是长期的、残酷的、泾渭分明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任何轻视资产阶级思想对工人阶级的影响,对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工人阶级进行灌输的任何忽略,都是危险的,必将导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加强。列宁灌输论的核心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人民群众。在当今中国,就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中国人民。具体到高职院校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三、列宁灌输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长期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占有绝对优势,而且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文化侵略。在此情况下,当代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困惑。如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高职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或者说如何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的有效性,列宁的灌输论为我们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一是以灌输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引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灌输即理论武装的对象是群众。群众是列宁灌输论的主体。在高职院校群众就是大学生。“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3]“人本身”就是人的根本需要。这就是说,教育内容只有符合并满足群众的愿望和需求,才能被群众所接受。“掌握群众“和“理论彻底”的前提条件是充分重视主体即受众的需要。灌输论不是把受众当作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当作装载知识的容器,而是将灌输的主导性与灌输对象的主体性完美统一,即既强调灌输内容的主导性又注重灌输方法的可接受性。毋庸讳言,在当前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照本宣科的大话、脱离实际的空话、因循守旧的老话、无视差别的套话、非常正确的废话、违背事实的假话等现象。这就从根本上扭曲了列宁的灌输论,把教师和学生分别简单地定位成施教者和接受者,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变成了“美德袋”或“填鸭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见物不见人,失去了对人本身的关照。以灌输的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渗透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会顺利完成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知到信、从信到行的“华丽转身”。

二是以灌输的“一”与“多”相结合原则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列宁的灌输论既强调灌输内容的一元价值主导,又反对脱离对象的差异性和具体条件的强制灌输。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要弘扬主旋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摄和支配思政课教学。同时,要创新教学方式:尝试组合式专题教学即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教学、科研专长的教师组成教学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精心设计授课专题;采用讨论式教学——广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笔者曾以“理想信念与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让学生开展讨论。有点同学用咸宁职院“厚德尚能,励志创新”的校训来论述树立崇高理想的重要性;有的人从做什么人、为谁而学、今后走什么路的角度阐明当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需要紧密联系等等,效果较好。教师还应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由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语言组成,信息量大,冲击力和感染力极强,如播放“复兴之路”、“辛亥革命”“百年小平”等资料片,对学生可获得巨大的心灵震撼。此外,教师还可采取演讲辩论法、实践教学法等等。

三是以灌输的理论化与大众化相结合原则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说:“教育共产主义青年,决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毛泽东也指出:政治动员“不是将政治纲领背诵给老百姓听,这样的背诵是没有人听的”。列宁的灌输论一方面强调要给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另一方面又强调理论灌输要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回应人民的关切,能够对群众释疑解惑。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来说,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为深入回答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就得对就业难、看病贵、住房问题、教育公平、发展不平衡、腐败问题等等用高职大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做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

[1]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周琪.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与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刘芸,女,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

猜你喜欢

灌输列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