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旗帜
——记“感动中国的矿工”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同煤集团大同煤炭技师学院教师陈万先
2012-08-15白雁翔
赵 炜 白雁翔
永不褪色的旗帜
——记“感动中国的矿工”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同煤集团大同煤炭技师学院教师陈万先
赵 炜 白雁翔
从放羊娃到普通技师,从普通的电焊工到党员干部,回首这一生所走过的岁月,陈万先感慨地说:“是党培养和教育了我,对党的感谢之情让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为企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退休前,他用一把焊枪服务企业数十载;退休后,他用一根焊条帮助学校培育技师数百人。他就是“感动中国的矿工”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同煤集团大同煤炭技师学院实习指导教师陈万先。
陈万先是一名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他曾是宏远公司的一名电焊工,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给平凡的岗位。如今,他是大同煤炭技师学院聘请的实习指导教师,他用自己的所学孜孜不倦地教诲出一代又一代的新技师,为企业的做大做强不断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当电焊工是一个我曾经不敢说的梦想”
走进焊工车间,只见20多个操作间左右排列两行,电焊面罩分挂两边。这个不足200平米的车间,就是学生们的实习教室。正值学生学习理论课的时间,车间里还没有学生。从走进车间的那一刻起,记者发现,陈老师的脸就生动起来,时而微笑,时而皱眉,或者是想到了他的学生吧。看着两旁整齐划一的电焊设备,陈老师说:“别看我已经从事了50多年的电焊工作,其实当初能当上电焊工,我想都不敢想。”
陈万先是家里的长子,家庭贫困使他从小就担负起家里的重担。当他还只是做一些体力活养家糊口的时候,他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电焊工。企业成就了陈万先这个不敢想的梦想,培养他成了一名电焊工。在这个岗位上,陈万先一干就是52年。52年来,他始终秉承着“党员的职责不能忘、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一路走了下来,仅义务劳动就比别人多干了近9年时间。他把一座座边角废料堆砌成的小山,加工成27万块钢垫,用在了大型矿山设备的安装上,仅这一项就节约钢板170余吨;他先后革新成功十几个项目,改进工具达23件之多。通过这些小改小革,多年来,他为国家创造的价值达30余万元。
从放羊娃到工人技师、从普通的电焊工到党员干部,回首这一生所走过的岁月,陈万先感慨地说:“是党教育了我,是同煤这块热土培养了我,是同煤精神激励了我。对党和企业的感激之情让我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为企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谈话中,陈万先手里一直拿着一根电焊条,为记者示范指点。这个陪伴了陈万先50多年的老伙伴,现在又帮他实现了人生第二个梦想。
“我一直想把一生所学传授给孩子们,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可以回报企业,报效国家”
2003年,大同煤炭技师学院一位负责人找到陈万先,想聘请他到学校当焊工专业实习指导老师。怀揣着早年当一名教师的梦想和为同煤集团培养更多电焊人才的愿望,陈万先接受了聘请,成为大同煤炭技师学院的一名实习指导老师。
在焊工车间里,摆放在黑板旁边的一个挂满铁管和铁板的架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记者问起时,陈万先满脸自豪地说:“这是我从历届毕业生的毕业作品中挑选出来的。”
立焊、仰焊、横焊、水平焊……架子上展示了几乎所有的电焊技术。“你看,这是单面焊接双面成型技术,1985年我率先掌握的;这是仰焊,是电焊中最难得;这是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70年代我就在推广它的使用,方便、快速、效率高;这是手工电弧焊,已经陪伴了我50多年……”
说起这些,陈万先滔滔不绝,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想,也正是这份执着才可以让他享有今天的荣誉吧!
谈到这些年他陆续辅导的电焊班300余名学生,陈万先第一次露出了微笑:“这些孩子们有文化,脑子好使,一点就通,一学就会,焊出来的活真漂亮。2004年,我第一次带他们参加全省的技能大赛,孩子们就取得了全省第三的好成绩。”陈万先说,“孩子们将来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养家、立业、回报企业、报效祖国,我就心满意足了。”
2010年“七一”表彰大会上,大同煤炭技师学院将优秀共产党员特别奉献奖颁给了陈万先,并将一面鲜红的党旗赠送给了他。陈万先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眼里含着泪花说:“这么多年,是党和企业为我提供了机会,让我完成了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的理想,我一定会把优秀共产党员这面旗帜扛下去、举好它。”
采访中,陈万先几次落泪。他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又控制不住,这是感动的泪水,也是感恩的泪水。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成绩,有的只是对自己深爱着的这片热土的默默奉献;他也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焊工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奉献的真正含义,用几十年的坚持把平凡演绎成了一种触手可及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