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客运企业更应重视安全文化建设
2012-08-15王开宇
□ 王开宇
道路客运企业更应重视安全文化建设
道路客运企业更应重视安全文化建设
□ 王开宇
在推动浙江省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道路客运企业来说,重视和发挥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安全文化已成为道路客运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
安全文化是以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为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体现为企业和企业中的每一个人所共同持有的态度、意识和行为特征。安全生产是每个企业、每位员工都积极追求的目标。保障安全要靠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硬件设施,更要靠企业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的文化,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
道路运输业点多、面广,流动性强,作为一个关联千家万户的行业,道路客运企业的生产安全直接关系到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的安宁稳定和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可以说安全是道路客运企业的生命,是运输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道路客运企业的生产安全,主要是行车安全,它既受内部管理因素及具体实施人员的影响,也受道路、桥梁、隧洞、气候等客观条件和外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企业管理难题。道路客运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始终感悟和践行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和准则,并在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将生命至上的共识融入安全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断改进与提升,逐渐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人的安全,主要是旅客和员工的安全,尊重生命。从对“高高兴兴出车,平平安安回家”的简单认识,到树立“生命至上、平安和谐”的安全理念。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全员安全生产教育,外延扩展至自身安全、逃生常识、消防安全、财物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内容。
二是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其一,及时更新车辆。为保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满足旅客出行安全的要求,根据不同班线道路状况及营运车辆使用年限,及时淘汰旧车,选购性价比高、节能性好的车型,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其二,加强机务管理。严格按车辆使用说明书和行业管理有关规定的要求做好车辆保养维护、季审、年审;严格实施安全生产检查,重点检查车辆技术状况、车载安全设施设备,排查隐患,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坚决杜绝带病车辆上路行驶。
三是加强车辆动态管理。其一,实行“四限”制度,即限速驾驶、限时加班、限线运行、限点休息,对违反规定者严肃处理,尤其在春运和节假日客流高峰期加大管理力度。其二,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载视频实时监控系统、行车记录仪等现代科技设施进行车辆动态监督管理。设置专门的GPS监控室,安排专职人员实时监控车辆运行状况,严格控制车速,对违反限速规定的驾驶员给予教育处罚;同时在雨雪、冰冻、台风等恶劣天气时向所有车辆群发安全提示信息,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
四是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其一,树立先进典型。从安全行车、文明服务、驾驶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综合评选优秀驾驶员,持续表彰百万安全行车公里驾驶员,树立安全生产标杆。其二,丰富安全活动内容。邀请交警、法官举办安全讲座,增强安全管理人员及驾驶员法制观念;宣传驾驶员临危不惧、勇救旅客的动人事迹,弘扬心系旅客的职业道德操守;安全活动中播放行车事故车辆视频监控短片,用身边的事例告诫驾驶员安全行车;强化驾驶员防范突发情况的意识,增强驾驶员的紧急处置能力;每年举办春运劳动竞赛、安全生产月活动、“百日安全生产竞赛”等系列活动;举办 “安全演讲比赛”、“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发动一线员工积极参与,不断增强员工对安全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其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驾驶员、修理工、加油工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完善《道路旅客运输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驾驶员奖惩办法》、《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三防”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监督、考核、激励机制,规范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二、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新概念。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奠定了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当今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道路客运企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因此,企业必须从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全面建设安全文化,在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强化教育引导,增进员工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努力开创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1.注重依法规范。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旅客运输法律法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等不断修订完善。法律规章是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和建设安全文化的依据和准则,作为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道路客运企业和全体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更新法律常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履行职责。以完善的制度、严格的考核、规范的管理,为行业持续、高效、协调发展提供保障。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遵章守纪意识、规范操作意识,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2.注重人文关怀。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员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驾驶员、站务员、修理工及其他管理人员,是道路客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的思想状况和认知态度,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质量甚至成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道路条件和客运车辆档次越来越好,道路客运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也逐渐提高,但与此同时各种压力都在滋长,亚健康和有心理隐疾的人亦不在少数,甚至出现过在职客车驾驶员因忧郁症自杀的极端事例。客运车辆驾驶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风险,担负着维系企业、家庭 、社会的安全责任,企业除了保持谈心、家访、生物节律应用管理、定期组织体检等传统有效的方式,更要高度重视员工尤其是驾驶员的心理健康,要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导入心理健康教育,节假日、春运等客流高峰期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关心爱护员工,倡导互帮互助,营造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3.注重文化特色。个异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道路客运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因企制宜,注重实效,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容易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辐射面和凝聚力。
4.注重社会效益。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即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道路客运作为公共产品,道路客运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在多种运输方式并存的竞争态势下,安全、优质、方便、快捷是旅客选择道路客运的前提,服务细节和文化品牌只有被社会服务对象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市场竞争的优势。
综上所述,对于道路客运企业来说,打造安全文化是企业面临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只有在传承中持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独具特色、富有生机和较强感染力的安全文化体系,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实现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作者王开宇,男,浙江通济交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政工师(金华 321000)。
责任编辑:孙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