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腐必致乱
——2011年全球反腐热点综述
2012-08-15胡杰群
■胡杰群
不治腐必致乱
——2011年全球反腐热点综述
■胡杰群
2011年的国际政治形势风云激荡,地区冲突不断升级。而国际社会的反腐形势也是空前严峻,少数国家的腐败甚至影响到了政权的稳定。各国也更加注重反腐长效机制的建设,更加注重国家间治腐的交流、共享与协作,对一些腐败顽症,不断探索解决方案。在12月1日透明国际组织公布的清廉指数排名中,中国获得了历年来的最高分3.6分,位次由上一年的78名升至75名,而参评国家总数也比上年多了5个。
腐败引发政权更迭
腐败要亡党亡国,在2011年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失业大学生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在与城管的抗争中引火烧身死亡,战争旋即在突尼斯、埃及、北非、西亚乃至整个中东诱发翻天覆地的社会与政治海啸:18天,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被迫辞职;29天,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弃国出逃;也门总统萨利赫在示威者和兵变部队夹击下最终交出执掌33年的权力;巴林、沙特、约旦、阿曼陆续出现罕见的抗议风潮;一向控制很严的叙利亚和阿尔及利亚面对拼死抗争,不得不相继取消紧急状态法;而利比亚竟爆发空前内乱和西方主导的又一场地区局部战争,卡扎菲战死沙场!
上述变局看似西方对阿拉伯主要产油国的资源掠夺,实则与这些国家的政治腐败有直接关系。在内无有效监督、外无有力制衡的情况下,阿拉伯共和体制下的领导人大兴家天下,裙带成风,后宫乱政,并且图谋子承父业,倒行逆施,丧尽人心。穆巴拉克、萨利赫和卡扎菲一直拒绝设立副手,一心培养儿子接班,打造世袭王朝。巴沙尔接替父亲阿萨德统治叙利亚达11年;本·阿里家族利用特权大办家族企业,疯狂侵吞国有资产,甚至欺行霸市,第一夫人掌管的企业几乎垄断全国经济,总统女婿控制着全国金融业和航运码头。美国外交官在秘报中认为其“腐败核心”资产高达55亿欧元;英国《卫报》称,过去30年穆巴拉克家族通过介入房地产等方式敛财约400至700亿美元,瑞士银行也宣布冻结穆氏家族账户;卡扎菲家族至少在全球拥有数百亿美元的巨额资产。
2011年2月,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军事法庭就2010年春夏爆发的大规模骚乱进行公开审理,被告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统巴基耶夫等28人。巴基耶夫和他的两个儿子等6人仍身居海外,被吉政府通缉,前国家保卫局指挥部司令敦甘诺夫、前国防部长卡利耶夫、前总检察长图尔松库洛夫等22人则被羁押在国内。2005年,前总统阿卡耶夫在“郁金香革命”中被巴基耶夫赶下台,而五年后,巴基耶夫重蹈覆辙。尽管吉国再次“变天”有着极其复杂的内因和外因,但政府和官员贪污腐败、任人唯亲和漠视民生仍是导致此次“变天”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巴基耶夫大搞家族式统治和君主专制。巴基耶夫将其弟弟和儿子安排在驻国外和国内政府重要职位上,控制着国家的安全及经济命脉。巴基耶夫有三个兄弟,分别担任国家保卫局局长、驻德国大使和驻外贸易专员。巴基耶夫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为国家安全局顾问;32岁的小儿子马克西姆为发展、投资和革新部部长,直接控制财政大权。
在希腊,为了使国家尽快走出债务危机困扰,前总理帕潘德里欧不得不宣布向腐败宣战。他认为希腊发生严重债务危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机构缺少透明度。如果希腊公共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透明度达到瑞典或者荷兰那样的程度,过去十多年里希腊的财政赤字就不会升到如此之高。希腊每年因贪污腐败造成的损失高达200亿欧元,大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然而,日益严重的债务危机还是迫使帕潘德里欧下台。
民间反腐风起云涌
反腐不仅是官方的事情,这一点已经成为全球多国民众的共识——因为腐败是官员的专利,官方反腐难免有投鼠忌器之嫌。民众自发反腐不仅是觉醒,更是参与民主进程的有效方式。
2011年,印度民间反腐声势浩大。有人创建“我行贿了”网站,公开进行网络举报反腐,有人静坐绝食抗议腐败,也有在野党街头抗议执政党腐败。4月5日,印度民间反腐斗士安纳·哈扎尔以绝食静坐的方式,希望议会通过有关督促成立联邦调查员机构的反腐法案,法案将所有政府官员都囊括在反腐机构监察的范围内,包括总理及最高法院首席法官。8月20日,他带领2.5万名示威者公开绝食15天。印度政府经受着近年来最大的反腐压力。8月9日,印度在野党部分积极分子走上新德里街头,抗议执政党国大党腐败。要求涉嫌在2010英联邦运动会投标收受贿赂的印度中央德里直辖区政府首席部长狄克希特引咎辞职。
在俄罗斯,知名记者和博主阿列克谢·纳瓦尔尼创办了一家“维基解密”式反腐网站,以披露揭发俄罗斯国内存在的贪污腐败行为。他依据审计报告披露俄国家石油管道公司的官员从一条俄罗斯通向亚洲国家的石油管道工程中捞取40亿美元的好处。俄总理普京对这家公司的内部管理早已心存不满,闻讯后即换掉了其前总裁西蒙·维什托克,并要求严查此事,决不姑息涉腐人员。
在美国洛杉矶,一些基层官员腐败成风却长期未被查处。两位记者深入采访,使得拿高薪的最穷县县令被赶下台。《洛杉矶时报》记者杰夫·戈特利布和鲁本·维夫斯在采访中发现了隐藏在贝尔城的腐败硕鼠:在这个四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洛杉矶最穷的县,公务员的工资却是全国最高;其中县政府“一把手”年薪超过150万美元,“相当于奥巴马总统4年工资的总和”。事件曝光后,涉案官员和议员被迫辞职,并遭到逮捕和起诉。在2011年的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评选中,评委会将最重头的“优秀公众服务奖”授予《洛杉矶时报》,以表彰贝尔城腐败丑闻系列报道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腐败高官遭受清算
政权更迭后,前政权涉腐高官屡被调查。2011年8月,因涉及贪污丑闻,菲律宾政府禁止前总统阿罗约出境,阿罗约被指在竞选总统期间挪用数亿比索政府资金充当竞选经费,但她一直予以否认。
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及也开查前高官贪腐。2010年2月,埃及总检察长下令禁止前总理纳齐夫,前内政部长哈比卜·阿德利,钢铁大亨、执政党民族民主党组织书记艾哈迈德·伊兹离境。检察机关以涉嫌侵吞国有资产、贪污和渎职为由,对前旅游部长贾拉纳、前住房部长艾哈迈德·马格拉比、前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和工业部长拉希德3名前任部长和伊兹启动刑事调查。9月28日,埃及开罗刑事法院以滥用公共资金罪判处前新闻部长阿纳斯·菲基7年监禁。埃及广播电视联合会前主管乌萨马·谢赫也因以高于正常价格购买电视连续剧版权,造成大约330万美元的损失被判处5年徒刑。
俄罗斯也有一大批贪官被查处。至今在逃的俄罗斯联邦储备局前官员安德雷·西利亚柯夫,将价值至少400万美元的4架米格-31战机以废金属名义,按每架153卢布(约合5美元)廉价贱卖给一家空壳公司,并私吞3万吨原油,因此被缺席判处11年监禁,罚款100万卢布。
不断探索反腐新招
2011年各国在反腐方式上继续创新,推出了一些新举措。
——细化立法。4月7日,乌克兰出台新《反腐败法》规定,禁止接受价值超过乌法律规定最低收入标准50%,即470格里夫纳的礼品。新法将腐败问责人员范畴扩大,除官员、公务员、议员外,还有法官、审计员、仲裁员等;将以前定性为受行政处罚的腐败行为改为追究刑事责任;严格规定官员、公务员的亲属和好友不能与其在同一单位共事;严格禁止国家机关无偿接受个人或单位馈赠的财产和服务;每年4月1日前,官员要如实按期申报收入、开支及财产,但其配偶、子女不在申报范围内,乌政治分析家认为此款是个“法律漏洞”。
——实施重罚。5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一项新的反腐法律,以加大惩治力度。新法律规定,受贿者最多面临所收受贿款100倍罚款,最高限额5亿卢布。这是由于全俄2010年政府高级官员涉腐案件数量同比增加100%。
——透明办公。在韩国,位于首尔附近的城南市市长李在明积极响应反腐号召,下令市政府在其办公室安装闭路电视摄像头,防止访客偷偷地给他塞钱行贿,同时也保护他不受人蓄意陷害。
国际协作继续深化
2011年,各国政府除注重自身的反腐工作外,还加大力度进行国际间协作,使得各国政府联合惩治腐败的默契度大增。
在中外协作反腐方面有了重要的案例成果。7月,加拿大有关部门驳回了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主犯赖昌星的难民资格申请。最终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22日依法将其递解出境。7月23日,中加双方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办理了有关交接手续,中国公安机关依法将赖昌星逮捕。9月14日,外逃至澳大利亚8年的李继祥因洗钱罪、利用犯罪收益罪被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最高法院判处入狱26年,被其转移至澳大利亚的巨额财产有近3000万元收缴回国内。这是我国与澳大利亚司法机关联手成功追诉外逃贪官的第一案。
5月30日至6月3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履约审议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在维也纳举行。我外交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局和驻维也纳代表团组团与会。
7月3日,国际反贪局联合会第三届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周永康提出,加强交流,不断提高反腐败国际合作水平。亚美尼亚总检察长霍夫塞班、意大利最高法院检察长维特里诺·埃斯波西托、安哥拉总检察长莫雷拉·索萨、联合国毒品与犯罪署条法司腐败与经济犯罪条约主管迪米陲等十余位代表表示,期待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检察机关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愿意在国际反贪局联合会这一平台上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分享和借鉴反腐败工作经验,为推进国际反贪局联合会各项工作是努力。
9月,由国家预防腐败局和商务部、国家行政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发展中国家预防腐败研讨班在京举行。10月,应《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秘书处邀请,我国参加《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四届缔约国大会。
11月7日至9日,“南部非洲反腐败论坛”第九届年会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应纳米比亚反腐败委员会邀请,中国代表团介绍了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