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兵工史上的一座丰碑
——黄崖洞巡访

2012-08-15■郭

支部建设 2012年19期
关键词:左权兵工厂八路军

■郭 静

兵工史上的一座丰碑
——黄崖洞巡访

■郭 静

黄崖洞位于黎城县境内,是当年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年产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黄崖洞兵工厂的发展,曾使日本侵略者感到恐惧,震惊中外的黄崖洞保卫战,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作战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

黄崖洞兵工厂在八年抗战中,不仅为我军的武器研制和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培养造就了一批工业技术、管理人才,对促进晋冀豫地区和华北解放区工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黄崖洞兵工厂倾注着朱德、彭德怀、左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血,印记着中国革命的艰辛脚步;黄崖洞保卫战谱写了一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壮烈史诗,耸立起一座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丰碑!

左权将军组建黄崖洞兵工厂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句歌词反映了抗日战争前期八路军的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但是,随着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壮大和战争规模的扩大,单靠从战场缴获的武器来装备部队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作战需要。所以,中央军委电告八路军总部:“我们必须在一年内增加步枪一万支,主要方法是:自己制造。”根据军委指示,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司令彭德怀经过反复酝酿,决定建立八路军自己的兵工厂。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时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

左权受领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首先全面考察了八路军原有的随军修械所的现状。当时的随军修械所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只能修枪而不能造枪,仅能生产红樱枪、大刀、手榴弹、地雷等兵器,且驻地分散,随军流动,制造质量不高,产量很少。根据这一情况,左权提出了组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的建议。这一建议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朱德、彭德怀的同意。

左权认为,一个较大规模的兵工厂,除了要有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生产条件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必须具有方便和充足的燃料来源。为此,他致电晋冀豫军区司令员倪志亮,请其立即“调查辽县、武乡、榆社三角地区内,何地产煤及便于安设工厂”。很快,倪志亮将几个合适地点报告左权。经过反复比较衡量,左权最后将厂址选定在榆社县讲堂镇韩庄村。

1938年9月中下旬,八路军总部修械所正式开始组建。八路军总部修械所的建立,是八路军军火生产从分散到集中,从修理到制造,从随军流动到固定厂址,从作坊生产到规模生产的重大转变。它标志着太行山军事工业的诞生。

但是,就在左权积极组建八路军总部修械所期间,日军于10月相继侵占武汉、广州,抗日战争逐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从此,抗战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转而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特别是打击华北敌后战场上的八路军。

从敌后抗战需要出发,中央决定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列为全中华民族当时的紧急任务之一。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左权进一步加强了对发展军工厂生产的领导。

兵工厂冶炼烟雾大,机器噪声大,人员流动多,容易暴露目标,左权认为,为了建设一个长久、稳固、可靠的八路军军火生产基地,兵工厂还应该搬迁到更为隐蔽安全的地方重新建设。所以,他一面组织生产,一面着手选定新的厂址。

一天,左权在久久地凝望地图之后,忽然注意到黎城县境内一个叫黄崖洞的地方,他凭直觉判断此处应该比较适合建立敌后兵工厂。于是,他再次带上随员,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黄崖洞。

黄崖洞,是个镶嵌在海拔1600多米高的黄崖峰西面崖壁上的天然大石洞,洞高25米、宽20米、深40米。它位于黎城县西北部,地处黎城、辽县、武乡之间,陡崖千仞,壁峰矗立,树林密布,四面环山,东与赤峪沟连接,北与左会山相倚,东南与水窑山、桃花寨山相环。洞的正面有一条通道,是山涧汇流的出口,蜿蜓曲折,两侧高峰耸峙,从涧底仰视,只见一线青天,俗称瓮圪廊。瓮圪廊的尽头,是壁立的断崖,一帘飞瀑,淙淙直下。瀑下有个深潭,叫“无底瓮”。靠东的潭壁上,有一条石阶道,叫百梯栈,共120余级,是从谷底登上断崖进入黄崖洞区的唯一通道。石阶分上下两段,以吊桥相连,收回吊桥,路断崖阻,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左权看到黄崖洞的独特位置,激动不已。然后,连夜赶到潞城县北村八路军总部,向朱德、彭德怀作了详细汇报。随后,他又陪同朱德、彭德怀来到黄崖洞视察。两位首长啧啧称奇,当即决定新厂址就定在这里。

1940年春天,第一批步枪在黄崖洞兵工厂产出时,正值朱德55岁生日,工厂便把步枪取名为“五五步枪”。到8月1日,黄崖洞兵工厂又成功地制造出第一支自己设计的步枪。它吸取了“捷克式”、“三八式”、“无名式”乃至“汉阳造”等步枪的优点,射击准确,刺刀锋利,枪体轻巧、坚固,外形美观,取名为“八一式”步马枪。

兵工厂在自造木柄手榴弹时,发现有不少手榴弹扔到半空就爆炸,大大降低了杀伤力。左权找到兵工厂有名的土专家石玉成等人商量改进办法,并提出是否可以用麻绳代替木柄,这样扔得又远,又能落地才炸,正好适应山地作战的需要。就是这小小的麻尾弹,在以后保卫黄崖洞兵工厂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左权认为,虽然地形有利,但要想保住这个兵工厂,使其免遭日军的侵犯和破坏,还必须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为此,他们又修建了兵工厂防御工事。

左权认为,厂区防御阵地设置和构筑的完备,只是保证兵工厂安全与稳定的基础,而要有效地达到保卫工厂的目的,则还必须组成并发挥以特务团为主力,以武装起来的工人为补充的整体作战力量的作用。为此,左权决定兵工厂的工人一律参加军事知识学习和军事技能训练。他在指导修建防御工事的同时,又指导工人们组织了工人自卫队。自卫队既是生产队,又是战斗队。敌人若来进攻,就放下工具,埋藏好机器和材料,变工为兵,背起枪杆,扛起小炮,上山和敌人打游击,保卫兵工厂;敌人走了,工人就赶快返回工厂,挖出机器和材料,变兵为工,投入紧张的生产,供应前方部队的枪械需要。

对于太行山上的军事工业,左权从筹划、建设、生产直至后来的保卫工作都费尽了心血,倾注了全部的智慧和热情。甚至他37岁的生命也永远定格在这里。

黄崖洞保卫战

1941年,日益发展壮大的黄崖洞兵工厂让日寇惊恐。11月初,恼羞成怒的日寇在多次进攻失败后,纠集7000余兵力包抄黄崖洞。11日至17日,敌军连续数日对阵地进行强攻,八路军抗日将士凭借天险,英勇杀敌,顽强地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疯狂进攻,掩护了兵工厂机器的安全转移和埋藏。

这场保卫战,我军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经过8个昼夜的激战,歼敌1000余人,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

“……黄崖洞之水窑口战斗,敌人连续进攻4天,11次冲击均被我军狠狠地打下去。山石上血迹斑斑,阵地前遗尸累累,穷凶恶极的敌人向我前沿阵地发射喷火器和燃烧弹。我特务团八连八班长王振喜在工事燃烧起火、敌人乘机涌来的情况下,率领战士跃出工事,带着满身烈焰向敌群猛烈射击、投弹,与敌肉搏,毙敌70余人,直至壮烈牺牲。战士温德胜,举起最后一颗冒着烟的手榴弹,冲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

这场保卫战中,17岁的小号手崔振芳一人据守关隘、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感人故事令人久久难忘。

崔振芳是洪洞县人,从小家境贫寒。1937年,年仅13岁的他就参加了八路军,14岁被调到总部特务团司号班学习司号通讯技术,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七连当司号员。黄崖洞保卫战打响后,崔振芳主动请缨要把守黄崖洞的唯一通道——南口。整整七天七夜,崔振芳孤身战斗在陡崖上,居高临下,投出了120多枚手榴弹,炸死敌兵数百人。最后,所有的手榴弹都投光了,他自己也累得爬不起来了。这时,他听到了增援部队赶到的呼喊,使尽力气刚站直身体准备迎接战友,不料却被一块炮弹崩起的石块击中了喉咙,顿时血流如注……

崔振芳就这样倒下了,只留下了他那把心爱的军号。他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创造了凭险据守、以一当百的骁勇战绩。现在,陈列馆里崔振芳吹过的那把军号虽然已经残缺不全,有点变形,但却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因为它是战斗的号角,胜利的号角,它回响着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崔振芳烈士不朽的精神。

“红妆”“绿裹”更相宜

曾经的硝烟,已成红色历史。站在景区入口,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黄崖洞”三个遒劲流畅的大字赫然在目。进入1980年,黄崖洞极富价值的旅游资源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得以凸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黄崖洞风景区汇集了八百里太行山最美的风景,沿路看下去,犹如打开一幅景象万千的巨大画卷,宏、雄、奇、险、峻、秀、幽等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红色”给了黄崖洞红色的气质和精神,赋予了黄崖洞中华民族特有的的血性,这使得黄崖洞在“天生丽质”之外又有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气概,这种气概又使得黄崖洞的“天生丽质”更具魅力。如何借力红色历史与绿色资源?如何平衡“红”与“绿”在景区开发中的比重?如何使两种资源形成合力?多年来,在黄崖洞开发中一直存在这种价值诉求的博弈与权衡。

1984年,黎城县委、县政府开发黄崖洞风景区,1985年正式接待游客。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山西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黄崖洞景区吸引了很多的游客。目前黄崖洞景区已经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是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还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同时还拥有“国家森林公园”的称号,被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评为“十佳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红色”是基础,“绿色”是延伸,“红色、绿色”并不矛盾,依靠红色和绿色资源,黄崖洞风景区正在被打造成一个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猜你喜欢

左权兵工厂八路军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未来兵工厂
国内最大的乳胶产业基地项目落户左权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左权将军的家信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八路军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