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应该怎样读历史
——有感于薛俊华《读史论政——史记、汉书纵横谈》

2012-11-06梅生

支部建设 2012年19期
关键词:史论读史汉书

■梅生

我们应该怎样读历史
——有感于薛俊华《读史论政——史记、汉书纵横谈》

■梅生

近日,有幸拜读了薛俊华先生的《读史论政——史记、汉书纵横谈》,感受颇多。薛俊华于上世纪60年代在农村插过队,后历任乡镇团委书记、乡镇书记、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和党务工作经验。

与大部分书籍不同,《读史论政——史记、汉书纵横谈》没有序言,只用很简洁的两句话代序:“一个普通读者的读史感言。以《史记》、《汉书》为主,兼及他史。”好一个读史感言!洋洋洒洒近50万字,在解读《史记》、《汉书》的过程中,作者结合了自己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感受,不拘文体,看似天马行空,实则体现了深邃的思想洞察力和科学的思辨哲理。

《史记》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包罗万象,而又融会贯通、脉络清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作者选择这两部传统经典作为主要研读对象,可谓用心良苦。

读《读史论政——史记、汉书纵横谈》一书,我们应该把作者读史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应该这样读历史——

一是要有尊重事实、敬畏历史的态度。对历史的尊重、敬畏,并非畏首畏尾,而是要客观认识历史事实,分清历史主流。这样,我们在大是大非面前,才能坚定立场、把握正确的方向。《领导学学秦穆公》、《将相与将相不和》、《变法与改革》、《国无远虑者亡》、《秦庄襄王的成功之道》等文章,用通俗的语言,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让人读了受益匪浅。作为领导干部,我们应该怀着谨慎和敬畏之心铭记历史,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

二是要用辩证统一、客观公正的方法。只有用辩证统一、客观公正的方法,才能读懂历史,才能读有所悟。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或人物,领导干部不能一味地主观评价,完全依据个人情感进行判定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哲学内涵。学习历史,分析历史,需要秉持客观公正、辩证统一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历史,明辨历史是非。

三是要有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理念。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一部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为政者之得失;一部历史,就是一部智慧之书,为政者能从中读懂执政兴邦、执政兴党的规律。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智慧的高度凝练,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能从中汲取营养,求得醍醐灌顶,悟懂人生真谛,从而做到古为今用。毛泽东曾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把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当整风文件看,目的就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李自成骄傲腐败的错误,并在1949年3月率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进入北京时,进一步重申“‘进京赶考’不当李自成”。领导干部更应深刻认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道理,善读历史,古为今用。

四是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恒心,认识历史、学习历史也是如此。学习是个长期的任务,贵在持之以恒,也难在持之以恒。毛泽东一生到底读了多少史书已无从统计,一部四千万字的《二十四史》,他反复阅读,直至逝世;一部三百万字的《资治通鉴》,他读了17遍之多。正是这种重史、读史的坚持和执着,让毛泽东不断汲取和继承着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读《读史论政——史记、汉书纵横谈》一书,能够感受到作者读史之认真、严谨以及科学治学的精神。

领导干部读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善于学习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所有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厚重品质和优秀传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这是我们党91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让我们在读史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史论读史汉书
基于比较视角的《史记》《汉书》语言现象管窥
宋代《春秋》学对史论体咏史诗的影响
曲海词山慰平生——我与戏曲志史论的结缘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悬梁刺股
读史(外一首)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读史长智商: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读史长智商:我的“隐语”你懂吗
阎崇年:读史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