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应该成为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
2012-08-15张建伟
■ 张建伟
清贫应该成为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
■ 张建伟
近日,偶读《杜聿明为何怀疑郭汝瑰》一文,再一次引起我对清贫与共产党员的思考。
文中讲到,杜聿明怀疑郭汝瑰,起因于杜到郭家的一次探访。在郭家,杜聿明惊奇地发现,这位堂堂中将厅长,客厅里的沙发竟然打着好几个补丁。杜聿明自揣:“我在国民党里已经算是够‘清廉’了,郭汝瑰的家竟然比我家还寒酸,他不是共产党谁是?”
为什么杜聿明仅凭郭汝瑰客厅里的沙发上打着好几个补丁就怀疑郭汝瑰是共产党,而且一猜就中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共产党人生来就把清贫视为一种美德,无论官居何职、身处何地都能自觉坚守。正因为如此,无数共产党员才能像方志敏说的那样: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都要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也正因为如此,共产党才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如今,一些共产党员却忽视了对清贫的精神追求。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媒体上,我们都不难发现,清贫正在从一些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中消失。特别让人担心的是,在清贫理念逐渐淡出的同时,比阔、比富、比奢侈却逐渐成了一些共产党员追求的目标。这种状况,确实需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共产党员把清贫作为一种美德不是无缘无故的,是由党的阶级性决定的,是完成党的使命所必须做到的。共产党以为劳苦大众求解放、谋幸福为目标,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任何私利。如果一名共产党员能自觉追求清贫,那他就势必情趣健康,无私无畏,能放开手脚履行职责。反之,一名共产党员如果不能把清贫作为一种美德去坚守,则势必堕入拜金主义的泥潭,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
当然,强调共产党员要把清贫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并不是要求共产党员都去做苦行僧,也不是像极左年代那样搞越穷越光荣,而是强调共产党员要廉洁奉公,要认真处理“该得”与“不该得”以及“先得”与“后得”的关系。这些问题处理好了,你就会视清贫为富有,视奉献为幸福,成为一个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成为一个对党的事业有益的共产党员,成为一个受人民群众拥护和爱戴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