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物业管理用房到底归谁
2012-08-15
小区建成之后,物业管理用房到底归开发商、物业公司还是业主所有?日前,无锡滨湖区某小区业主委员会将开发商、物业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享有物业管理用房所有权,开发商、物业公司将该房屋使用权转移给业主委员会。而开发商和物业公司认为只需交付核准建设的物业管理用房面积即可,不同意交付超建面积。
据法院调查,滨湖区某小区由某开发商开发,建成的小区物业管理用房面积为213平方米,而行政机关原批准建设的面积为200平方米。小区交付使用数年后物业管理用房都未移交,开发商委托物业公司将其出租并收取租金。业主委员会屡次与物业公司以及开发商交涉未果,遂将其告上法庭,要求物业公司将管理用房所有权移交。
(3)恶意篡改。部分企业在盗用他人图像后在明知没有被授权的情况下,偷偷擦除或篡改企业Logo 或其他认证签名信息。由于存在的以上唐卡图像信息安全问题,不少唐卡销售商和展示单位不愿意或禁止将其珍贵的唐卡进行拍摄或扫描,对将唐卡数字化成图像作品并上传到网络进行销售宣传或展示的工作持观望或悲观反对态度。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其主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能力的软件能力,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资源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等。按照方式、方法和程序的客观表现形式,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能力的软件能力可以分为对体制、机制和法制的制定并执行的能力。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能力组成如图1所示。
开发商、物业公司辩称,核准建设的200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应移交全体业主,而超出该面积部分的房屋则应归开发商所有。
法院审理认为,该小区项目初始获准建设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时,即被要求建设物业管理用房200平方米。而该小区实际建成物业管理用房竣工面积为213平方米,超过初始要求面积13平方米,超过面积仍在规定的相应比例之内。物业管理用房的建造用途是确定的,如果认为物业管理用房竣工后超过批准面积部分应归属于开发商,有悖于行政机关批准建设物业管理用房的初衷。物业管理用房项下即使有超过批准的竣工面积,只要规划部门允许保留,则该部分应无偿归属于全体业主。
最终法院判决该小区物业管理用房归小区全体业主所有;某物业管理公司应将该小区物业管理用房全部移交小区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