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2-08-15李伟平章起

理论导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科学化马克思主义学科

李伟,平章起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07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李伟,平章起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天津30007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发展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根本使命,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永恒命题。目的与规律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前提,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基础,交叉与独立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关键,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保证。

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

回顾和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程与历史经验,有助于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新时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可以讲两句话:一是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二是任重道远,还有许多带有根本性的开拓研究空间。”[1]成绩与问题并存的局面凸显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建设的重要性。为此,在新形势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问题,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前提:目的与规律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目的与规律的统一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加强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功能;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走学科化、科学化发展道路。目的与规律的统一最终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相得益彰。

1.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处于思想文化多元、价值取向多样、社会思潮多变的局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更是迫在眉睫。作为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是毫无疑义的。无论怎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文化、教育功能,都不能忽视和抹杀思想政治教育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稳定的根本职责。从当前形势发展来看,遮蔽阶级立场的调和论以及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的模糊论的危害性更为巨大。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必须立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实际需要,创新理论与深化实践只能根植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客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目标的合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行辩护、论证的过程,也是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泛化、淡化、儒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做斗争,逐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过程。

2.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规范发展。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规范发展,其实质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规范发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遵循一般学科建设的规律。即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研究范式等进行清晰而明确的界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首要条件。尽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但仍然存在着学术概念不够准确、学科边界不够明晰、研究方式不够周全的问题。为此,准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概念、科学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边界、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式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谋求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从社会实践活动层面进行分析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来源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规律性。目前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服务社会发展与坚持以人为本的统一、教育者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统一、教育自觉影响与环境自发影响的统一等基本规律已取得基本共识。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进行学科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走向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相得益彰。在《共产党宣言》的结束语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2]307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属性。在阶级社会里,任何执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首要的目的就是强化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党和国家的重要性已从苏共垮台、苏联解体中得到印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无疑更应该高扬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服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功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与表达。科学性是一门学科屹立于学科之林的基石,科学性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尤为重要。时代主题转换以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变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重心有所调整,要求其在坚持服务意识形态建设的同时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不断科学化的结果,这就要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关系,在新形势下继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基础上更加突显其科学精神,注重知识理论教育与服务国家意志、社会需要并重,将意识形态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基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继承孕育着创新,创新蕴含着继承。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既要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注重学科建设的内涵积淀;又要努力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时代气息,注重学科建设的外延拓展。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继往开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继往开来前提在继承,继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优良传统。反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这是科学合理继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优良传统的有效途径。纵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历程,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第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归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学科定位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性。由上世纪80年代的创立与初步发展到现在的跨越式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增设和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越跨式发展的根本原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未来发展的根本准则。第二,始终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价值。任何学科的建设发展都是以传承知识、培养人才为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亦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要培养的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主要是以培养思想觉悟好、政治素质高的人才为根本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实现引领历史潮流和发展方向的根本使命,需要不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返本开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返本开新重在创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时代发展促使思想观念、信息技术、社会环境等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创新已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实现科学化的必由之路。返本开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做出的科学应对,它所强调的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返本开新,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回归本真。本真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研究论域、运动形式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返本就是将历史与逻辑的思维方法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和发展,以培育“思想政治教育观”这一学科根本性问题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规定,紧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聚焦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应当更大层面地唤醒本学科领域的问题意识,培育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回应问题的勇气,以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切准‘真’问题、聚集‘大’问题,回应‘新’问题、重话‘老’问题,并将之贯穿学科建设的全过程。”[3]及时回答实践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传统与现代并存发展。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继承与创新,核心问题在于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继承传统与走向现代的关系。毋庸置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需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更需要将传统精髓、优秀品质、宝贵经验赋予时代内涵和现代风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实现继承传统与走向现代的并存发展,特别要注意提防历史虚无主义和新儒学思潮的侵袭,也要防止新自由主义思想、普世价值观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一方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教育工作,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或放弃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传统和根本;另一方面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现代化进程,人才培养、目标理念、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教育实践等都要与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相接轨,紧扣现代社会发展脉搏。继承优良传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稳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弘扬创新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以继承优良传统推动学科的创新发展,以推进创新发展延续学科的优良传统。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关键:交叉与独立的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特质映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借鉴的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发展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立的必然性。强化学科借鉴与坚守学科立场的协调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关键。

1.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交叉发展。美国学者约翰·埃利亚斯(John L.Elias)指出:“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4]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研究过程的实践性、研究结果的应用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交叉发展的必要性。概而论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交叉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含其它五个二级学科的交叉;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它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相关自然科学学科的交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之间的依托与整合从根本上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地位,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色,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石更为稳固、指导思想更为鲜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借鉴与吸收相关哲学社会科学有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视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知识论和方法论的支撑,党和国家近年来不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也取得一定成绩,相关著作《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新视野的系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分析》、《断裂处的光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论》以及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的学术论文对于扭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单一、线性的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2.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特立独行。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特立独行,强调的是在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立独行并不是反对和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综合发展,回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打独斗、固守本位的局面。当然,强调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立独行并非空穴来风,据《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0》收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十年博士学位论文调研报告”指出:“在所收集的306篇博士学位论文里面,虽然绝大多数还是可以看出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性质,但的确也有相当大的比例,占论文总数的31.4%,与其他学科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党史党建、伦理学、政治学等相互重叠,不恰当地包含着相当宽泛的‘外延’。这些问题的存在,凸显了选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不够,学科意识泛化现象倾向严重。”[5]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学科属性的淡化和泛化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低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不高。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立独行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学科意识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教育实践、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并将学科意识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始终。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借鉴与独创双向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发展的派生性体现了学科独创发展的本源性,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依托、借鉴、融合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效果。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质属性的借鉴与创新并不可取,这样只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丧失意识形态领导权、降低学科地位、走向名存实亡的危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立独行的本源性决定了学科独创离不开学科交叉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强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意识需要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发展的路线,通过学科交叉发展来开拓学科视野、充实学科体系、丰富学科内涵。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发展的独立发展也是错误的,这样只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面临定域关注、精细发展、学院走向、解题低效的危机。[6]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借鉴与独创的双向互动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交叉借鉴与独创发展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建设,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是衡量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标尺,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程度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化的水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需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根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实践进程,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协调并进。

1.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根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根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基础,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进程中需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首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观点、方法内在统一的整体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当前之所以会出现诸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肢解、曲解,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观照。尽管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存在着不同看法,但从理论特征、社会理想、理论品质和政治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科学概括[7]是可行的,沿着这一思维理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基础的科学化。其次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代接轨、与实践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既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连,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现状,用取得不俗成绩、存在不少问题来概括应该是客观而公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取得的成绩主要集中于主干学科基础研究方面,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为代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时间相对较短,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以加强主干学科研究为重心,夯实学科理论根基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但囿于研究条件和视野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成果总体呈数量少、质量低的局面,严重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随着学科的不断分化与高度整合,众多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的交叉发展日益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分支学科研究视域狭窄、应用理论特别是实证研究欠缺。今后“要提倡、鼓励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因为这些都是有价值的应用研究,这种研究往往能够创造新的经验和方法,揭示新的规律和内容”。[8]思想政治教育主干学科基础研究是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应用研究摆脱低水平徘徊、走向精深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应用研究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干学科基础研究摆脱空洞化怪圈、走向实践的必然。

2.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实践进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实践进程,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关注现实、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力度,进而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理论的真理性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同样实践也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水平的唯一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而且只能以思想政治教育阐释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效度来考量和评价,并最终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进程之中。处于社会分化与转型期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全球化潮流裹挟之下出现思想文化多元、意识形态纷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带来价值取向多样、道德观念模糊,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而相应监管滞后产生“双刃剑之痛”、虚拟网络安全等众多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科学理论的指导。为此,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实践进程是发挥其应有作用、走向科学化的必然。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通过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践思维方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行动研究范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转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等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进程。

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性与实践性协调并进。一般意义上讲,学术性即学理性、理论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性,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遵循科学理论研究的规律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跨越发展使得其科学研究成果在质和量上都有显著提高,但其学术性依然遭人诟病。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注于理论宣传、政策解读过度而导致学术研究偏废;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成果对实践经验凝练概括不够而导致学理性不强。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理论研究、提炼升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术性的有效途径。“实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56指的是广义的实践,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则是狭义的实践,主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观照和参与社会实践而言。实践性既是社会与人的本质属性,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的本质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研究、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是要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陷入经院化和经验化的倾向。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性与实践性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学术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跻身、屹立于学科之林的必要前提,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社会生活中扎根、开花的坚实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实践性带动其学术性发展,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性推动其实践性进步。

[1]张澍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关键词[J].思想理论研究导刊,2010,(10).

[4]Elias.Moral Education:Secular and Religious[M].Robe rt E.Krieger publishing Co.Inc,1989:56.

[5]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0[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5.

[6]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

[7]逄锦聚,李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

[8]荆兆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建设思路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81.

D64

A

1002-7408(2012)04-0084-04

李伟(1983-),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平章起(1955-),男,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闫生金]

猜你喜欢

科学化马克思主义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