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听、说、读”浅谈大学英语改革方法

2012-08-15巫张晶

黑龙江史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听力口语交流

巫张晶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已成为教育教学安排必修课程之一。然而英语学习从小学起一直到高中,所扮演的角色却从口语交流这一基本功能,转移到了用考试分数高低来衡量。因此,学生英语方面的表现多是卷面做题分数高,却‘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为了恢复英语作为语言交流的这一基本功能,也为了广大毕业生在走向社会时能更好的借助英语语言辅助实践性工作,大学英语实用性教学的必要性就必须受到更多重视。本文将从英语语言的三个基本方面——听,说,读来探索如何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实用性英语教学。

1.“听”

传统英语听力课堂多是借助多媒体语音室,学生按照教材上的听力内容,去针对特定问题听取答案。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对听取内容不一定有兴趣认同,而且听力过程也属于被动听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导性完全被淹没。因此,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听力资料的选取上,可贴近最近国内外新近发生时事事件,包括政治、经济、生活、体育、娱乐等领域。这样既可拓展学生视野,增加学习新词汇的机会,也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同时在听力材料的速度上,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结合慢速、常速与快速的交叉混合。让同学们提早了解英语实际语言情境中的正常语速语音,以便自己在学习中能有明确的方向指导。在语音来源上,也应让学生的材料多样化,包括各个非英语国家人在讲英语时通常带有的口音和语调,以便使学生在进入工作领域中不至于只能适应标准的英音和美音,而对其他口音不知所措。同时听的方式也应由单纯的听力转向视听,使学生在动画、图片的辅助下,更好进入情节,完善和增强听力中的逻辑性和思维连贯性。

2.“说”

传统英语教学中,留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大多数情况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因此学生不能充分参与课堂互动,也就逐渐的弱化了自己说的欲望与能力。即便在口语课堂中,教师组织的口语话题和讨论题材也多是照搬课本,或是一些陈年旧题,话题老套,且不适合学生的口味。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或没有兴趣参与其中。因此建议教师在话题选取和导入上,也应与时俱进,多观察学生对周围生活和社会上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拿过来在课堂上共同讨论。学生们有了兴趣,自然也就各抒己见了。同时在说的水平上,应鼓励学生摒弃浅层的与大众的同化思维。积极去透过现象发掘本质,从不同的侧面和层次去发掘事物的特征特点。逐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个性化和独立性的思考模式和角度。在表达方式上,许多教师都给予不充分重视,把焦点多集中在内容形式上,而忽略了非语言方面的表现,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感情流露、语速节奏、声音美化等方面。只有这几方面综合起来表达得当,才能称之为有效的、以交流为目的的表达。说的主体对象上,通常某一同学就某一话题,能够很清晰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然而在两人或多人的交流合作上,多数同学就不能很好的在即兴的表演中充分发挥自己“说”的水平。也就是团队合作精神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训练中应多重视小组和团队的合作与交流,以便更好的发挥个体在集体中的最大作用。

3.“读”

多数教师在学生读的方面,要求比较宽松。只要学生能读完整,也就完成了基本任务。其实在读的过程中,有许多细节需要把握。例如,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自然在日常口语表达中应带有一定情感色彩,语速,音调,音量,节奏等都应有适度把握。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在读书时,都把朗读变成了‘死读’,也就不能称之为读了。更有甚者,没有按照话语表达的意群来读,也就是把本来完整的思维表达给破坏了,因此读完文章后却不知所云,失去了读书的意义。当然有的书不需要朗读出来,也就是我们说的默读。在这过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潜在心理活动,也就是一种更为复杂的阅读。因此有同学把默读看成了心读,唇读,喉读等。不仅延缓了阅读速度,还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中心与重点。也就同样失去了阅读的效率。

猜你喜欢

听力口语交流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酒中的口语诗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