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化图书馆馆员管理与培养

2012-08-15张若群

黑龙江史志 2012年21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员馆员

张若群

(双城市图书馆 黑龙江 双城 150100)

人是世间一切事物中最宝贵的资源,可以说人员管理是图书馆管理的核心,也是图书馆成败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靠人完成的,图书馆的麻烦多半也是由人引起的。对人员实行科学管理不仅有利于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还有利于人才本身的培养和脱颖而出。

一、馆员管理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员的职能定位

1.目标方向定位

多年来,图书馆馆员的主要工作是纸质文献的采购、分类、编目、流通、检索和统计,而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正在改变图书馆文献的收藏、服务及管理方式。相应的,图书馆馆员应从传统意识中解放出来,改变原有的“图书馆,管图书”的观念,努力掌握新技术、新技能,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为此,我们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确定自我角色的转变,敢于面对现实,勇于改变自我。只有认识到自己角色与时代要求的差距,才会采取措施缩小这种差距。只有真正俯下身子去应对挑战,才能在挑战中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因此,目标上的定位是角色转变的前提,从内在心理上决定了一个图书馆馆员到底想不想完成角色转变,有没有信心完成角色转变。

2.知识结构定位

信息服务工作是知识密集型工作,未来的图书馆馆员,将会从事更细密、更科学的脑力思考和技术活动。馆员是图书馆业务的研究者,图书馆宏观发展的设计者。我们必须具备各种能力,才能完成引导师生在信息海洋中搜寻所需信息这一使命。面对浩淼的信息资源,图书馆馆员必须能够做到大批量,高效率的过滤、选择、分析、加工、传递、转化和贮藏有效信息。由于现代科学的交叉、渗透、分化、综合,馆员需要掌握综合性知识,除专业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如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使馆员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3.能力技术定位

能力技术定位是目标方向与知识结构定位在现实中的外化。通过能力技术定位,图书馆馆员应具备信息鉴别与处理能力、计算机与网络应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科研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及时跟踪和获取国内、国际最先进的信息资料,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快速截取有价值的信息,过滤掉无用的灰色信息,完成作为图书管理人员加速信息的潜在能量向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物化的过程。

(二)图书馆职工的待遇

待遇偏低是导致精英外流、图书馆人才匮乏的根本原因。要繁荣图书馆事业,必须妥善解决图书馆职工,尤其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技术职称和其他福利待遇等问题。在欧美,图书馆员与律师、会计师和医生等被列为同等的专业人员,这与它们推行图书馆员专业资格制度有关。应成立图书馆协会,建立和完善图书馆专业人员制度;建立并规范专业考核和评价体系,规定只有获得专业资格者方能上专业技术岗位;确立专业人员应有的专业地位,区分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岗位及其职责范围、上岗要求和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图书馆工作的服务性、社会性决定了从业者应具备大众服务员的品质

乐于和善于做分编、贴条形码、接待读者乃至扫描、抹桌、背书、拔草等十分琐碎而繁重的“粗活”;其学术性、智能性决定了从业者应具备学问家的素质,乐于和善于做高层次的开发研究和著书立说的“细活”。总之,图书馆员应是“文”“武”兼备、“粗”“细”适宜的多面手或复合型人才。要建设一支素质相称、结构合理的图书馆专业队伍,必须调整和提高现有队伍水平,加强图书馆职工的管理,切实推进图书馆队伍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图书馆职工队伍。

二、人才培养

现代图书馆是集信息技术与高素质人才于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它不仅要求我们在图书馆建设中使用信息技术,更需要我们具备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那么,从传统图书馆向信息化图书馆转变过程中,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除了硬件建设,还包含了“软件”建设,即人才的培养。为此,本文就人才培养作一定的描述。

(一)加强人才建设,研究人才对策

1.提高信息时代图书馆人才整体认识

我们党的领导人对人才建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指出“解决青年科技人才的选择和任用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图书馆在合理培养、使用人才的认识上,应该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服务,为推动科教事业迅速发展服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人才是本”的理念,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图书馆的一项长期发展目标,放到议事日程上。要真正认识到人才是资源,必须抓紧开发;人才是资本,必须要运作;人才是资产,必须要增值;人才是资金,要合理流动的理念。改革用人机制,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建立公正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内部人才市场,促进入才在内部合理有序的流动;建立馆员竞职制度:改革中层干部任用制,发挥年轻的聪明才智。唯有如此,图书馆才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才能在信息社会发挥出信息导航的作用。

2.构建新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1)建立全球性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互换交流模式。随着全球的经济一体化与经济信息流动信息化的趋势愈演愈烈,越境数据流(TDF)这种跨国家政治疆界而流动的信息,逐渐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由于信息服务业在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本国的信息服务业,伺机争夺国际市场作为自己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所以,我们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应该建立全球性的信息资源人才交流互换模式,缩小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在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的差距。

(2)建立规范化、专业化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国信息管理面临着由经验型、研究型转变,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就必须掌握最先进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知识。所以,作为培养高层次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高等专业学校,其课程设置要更多地吸纳现代科学知识及新技术和理论改造知识来更新传统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应在借鉴外国同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本国的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高、精、尖人才。

(3)跨学科培养模式。跨学科教育研究,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它是人类科学体系中一种全方位的高协同的科学。所以,我们要及时利用这个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并结合我国古代的各种教育意识、现代科学美学、直觉思维、创造过程学等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方式,使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教育模式,具备优良传统观、优良美学观、优良科学观,真正成为人类科学系统中的一种全方位高协同的现代科学。

(二)加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图书馆作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必将随着我国互联网络的建设而加速其网络化发展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一支懂专业,懂技术,过得硬的专业人才队伍,是绝对行不通的。为此继续教育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按继续教育内容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规范化的,如为专攻某一项新技术或推广一种新的管理方法而开办的培训班;另一类是规范化的,它承担着对图书馆员知识更新需要的系统提高任务,培训时间较长,目标是要侧重应用的高级图书馆员。

总之,图书馆要想以最少的经费开支和最少的人员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在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安排上,考虑到学科的多样性,学历的多样性,职称的多样性,并要注意既有专业知识又能研究、开发和应用图书馆现代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研究图书馆管理人才的素质特征及成才规律,大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开发图书馆的内在潜力,是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

[1]王槐深.21世纪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培训[J].图书馆论坛,2001(6).

[2]薛艳荣.图书馆馆长应具有现代经营新理念[J].图书馆学刊,2003(2).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员馆员
美军信息资源管理战略概况研究与启示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浅谈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在H公司电工产品战略上的应用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大数据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基于云平台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案初探
中美两国图书馆员高级职称评审机制对比研究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