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云南与内地政治关系的建立
2012-08-15马天云
马天云
(青海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08)
当中原地区进入阶级社会之时,其边区的大多数族群仍处原始社会,发展不平衡而与中原地区产生了差别,这就被后来中原地区的统治阶级视为“蛮夷戎狄”。西南地区的原始部落群就是这当中的一部分。《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1]这说明西南一带的民族以“夷”和“越”占大多数。而在《汉书·严助传》也说:越方外之地,劗发文身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受正塑……。[2]
即在春秋时期以前,越在南方成族群,较中原的华夏族稍落后,故被视为“蛮夷”。虽“从云南一些主要地方发现的新石器的时代遗物看来,西南一带原始部落群,绝大部分分别与祖国从中原到西北的原始部落群,以及东南沿海的原始群部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3]对于古代云南与内地政治上的联系我们应根据古籍而加以认真研究。
一、庄蹻入滇
根据资料显示,古代云南和祖国各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自古存在着联系,而古代云南与内地建立起政治上直接的联系却是从庄蹻入滇开始的。约前301年,楚国庄蹻起义,开启了云南与内地在政治上的联系。庄蹻起义是楚国广大农民和尚未转化为农民的奴隶共同反对封建势力和贵族势力的革命斗争。庄蹻起义的那一年,秦国攻打楚国取襄城(今河南襄城县),杀楚将景缺;其后两年秦又攻楚,外秦强攻内庄起义,楚军不敌。楚顷襄王采取了媚外以安内的投降政策,与秦和好,其主要矛头指向庄蹻起义,庄蹻失败。庄蹻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成为了他长征和开拓祖国西南边疆的起点,为云南与内地政治上的联系点起了导火索。庄蹻起义失败之时,西南地区势力较其他地区势力弱一些,因此庄蹻带领失败起义军进入滇池地区。关于庄蹻入滇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庄蹻者,故楚庄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4]
“西南外徼,庄蹻首通”。庄蹻是内地第一个开发西南边疆的伟大历史人物。这支起义军失败后,把楚国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入滇池地区,不仅与当地经济文化加强联系,而且政治上为秦汉对滇池地区加强统治创造了历史条件。
此外据《荀子·议兵篇》记载:然而兵殆于垂沙,唐蔑死;庄蹻起,楚分而为三四。[5]
另外,《吕氏春秋?异用》中也记载:跖与企足得饴,以开闭取楗也。[6]
庄蹻起义是不争的事实,这次起义虽然是失败的,也没改变当时正在瓦解的原始公社。但却是打开西南与内地在政治上联系的关键,这次起义不但揭开云南和内地政治联系的历史新篇章。而且促进了我们统一多个民族国家的形成。
二、五尺道与置吏
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从修筑道路入手治理云南。在秦始皇即位前后,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的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地区的道路。《水经·江水注》记载:汉武帝感相如之言,使县令南通僰道,......唐蒙南入,斩之,乃凿石开阁,以通南中,迄于建宁,二千余里,山道广丈余,深三、丈四,其堑凿之迹犹存。王莽更曰僰治也。[7]
川滇交界的僰道地区开凿修路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派遣常頞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秦始皇登上政治舞台后,向南方扩展其统治范围。“五尺道”在秦以后为云南与内地政治上联系搭起了一座历史性长桥,汉武帝时唐蒙所修治的西南夷道,隋、唐时代石门道的前身,北起今四川宜宾市,南抵今云南曲靖。打开了内地与古代云南政治上联系的大门。
关于“五尺道”有关的记载《辞海·地理分册》:五尺道,古道路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联系,开筑了一条由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道路,因道广五尺而得名。即汉武帝时唐蒙所修治的西南夷道和隋、唐时代石门道的前身,北起今四川宜宾市,南抵今云南曲靖。[8]
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9]
“五尺道”的开辟,使得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并且推动了云南与内地政治上的联系。史称秦汉之际四川和云南部分地区之间,“栈道千里,无所不通”。秦王朝不仅修了“五尺道”还在云南各部落设置“置吏”即派遣官吏进行直接的统治。“是时,邛、筰之君长(《索隐》:“文颖曰:‘邛者,今为邛都县;筰者,今为定筰县;皆属越嶲郡’。”)。闻南夷与汉通,得赏赐多,多欲愿为内臣妾,请吏,比南夷。天子问相如,相如曰:“邛、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10]秦王朝对云南设置吏,标志着内地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端,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三、“关蜀故徼”与西汉益州郡的设置
《史记》卷《西南夷列传》中:
秦时,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11]
秦灭汉兴,汉朝在继承秦朝政治经济等制度基础上,对“西南夷”地区一度采取“关蜀故徼”的措施。约前182年(高后六年),才在僰道和青衣(雅安)设置关市,管理西南边境民族贸易,为进一步开发西南地区做准备。只到西汉王朝武帝刘彻时,因经济、文化正处于鼎盛时期,汉武帝开始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
汉武帝为定南粤地区,在夜郎地区设置了犍为郡,派遣唐蒙率领万余人驻扎犍为郡,征卒修僰道到牂牁江之道,史书称其道为“南夷道”。犍为郡的设置标志着武帝开始开发“西南夷”地区的开始。后由于匈奴外扰,“南夷道”修筑费用大,不得停修。此时已开辟十余县,西到达若水和青衣水(大渡河),南到牂牁江,并打通零关道(芦山县),直达邛都(西昌)。
武帝又派张骞打通从今四川云南西部通往印度的道路,可防匈奴隔断通往西域的路线,到嶲、昆明地区,都受到阻止。《史记·大宛传》记载:乃令骞因蜀犍为(郡治今宜宾)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冉、出徒、出邛僰皆各行一二千里,南方闭嶲、昆明。昆明之属无君长,善寇盗,辄杀略汉使,终莫得通。[12]
前120年汉王朝“象滇河作昆明池”,周围四十里,联系水战准备讨伐。《汉书·武帝纪》:臣瓒曰:《西南夷传》有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以象之,以习水战。[13]
前111年汉王朝击破南粤,随即派郭昌、卫广发兵平定“南夷”地区,设置了牂牁郡。在“西夷”地区,杀邛君、筰侯,设置了越嶲郡和沈黎郡。前109年,汉王朝发巴蜀并数万人,“以兵临滇”,“滇王”投降。汉王朝在“滇王”统治地区设置了益州郡。《史记·西南夷传》其文曰:元封二年(公元前一零九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14]
前107年(元封四年)和前105年,郭昌又两次率兵往击“昆明”部落。后数年,复并昆明地,使之属益郡管辖。
益州郡和越嶲、牂牁、犍为三郡的设立,就使今云南省的大部分地区置于郡县制统治下,云南自此有了同内地统一行政建制。
[1]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M].齐鲁书社,2010,1.
[2]班固.汉书·严助传·卷六十四(上)[M].万卷出版公司,2009,3.
[3]尤中.中国西南的古代民族[M].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12.
[4][9][11][14]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卷一百十六[M].中华书局,1982,11.
[5]安小兰.荀子·议兵篇·第十五[M].中华书局,2007,12.
[6]张双棣.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篇[M].中华书局,2007,12.
[7]陈桥驿.水经注·江水注·卷三十三[M].中华书局,2009,11.
[8]辞海·地理分册.
[10]蒙默.凉山地区古代民族资料汇编[M].四川民族出版社,1979,7.
[12]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卷一百二十三[M].中华书局,1982,11.
[13]班固.汉书·武帝纪·卷六[M].万卷出版公司,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