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新活力

2012-08-15本刊综合

当代贵州 2012年29期
关键词:干部人事人选岗位

文 Ⅰ本刊综合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新活力

文 Ⅰ本刊综合

编者按:为激励各级各部门以创先争优精神不断开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新局面,前段时间,贵州省委组织部开展了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阶段性评估,通过公开投票推荐方式,评选推出30个“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项目”。本刊摘编了部分项目的经验做法,供各地学习借鉴。

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发展之要,在于用人。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贵州省委《实施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探索实施了一系列重点改革项目,并逐渐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激励保障机制,激发了贵州后发赶超新活力。

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识将”

各地在广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传统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公推竞岗、公推比选、差额比选等新举措,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常态化、科学化。

遵义市实行公选干部“试岗制”考核岗位适应性在决定任免公选干部之前,安排经选拔、考察合格的同一职位2名人选,到公选职位所在单位试岗2个月,参与拟任职位相关工作,根据试岗综合成绩及干部考察情况,提请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任用。对“试岗”人员,采取新闻采访等多种方式加强跟踪了解。细化《试岗考核工作方案》,明确考核的基本原则、考核评审组组成、具体程序等,确保好中选优、优中选强。

黔西南州创新选拔方法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科学化采取“两考一推”(即考试、考察、推荐)方式从全州乡镇(街道)党政正职中选拔13名干部到州直机关担任副县级职务,并引入加分机制,按照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岗位任职累计月份和乡镇边远贫困程度加分。针对县级领导干部队伍中年轻干部偏少的情况,定向公开选拔22名35周岁以下副县级干部。实行州县上下联动、统分结合,拿出45个县处级、乡科级领导干部职位开展规模化联合公选。笔试面试内容以应考职务和岗位特点为主,向社会公布选拔职位、选拔范围、资格条件、选拔程序和方法。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

发挥考核导向和激励作用

各地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层层传递发展压力,级级提升干事动力。贵阳市以干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在县乡换届考察中探索实施干部“辛苦指数”测评,并逐步拓展运用到干部日常考核和选拔考察中。科学设置指标,围绕干部德能勤绩廉的考评内容,细化为“思想艰苦、工作刻苦、生活清苦”三大方面13项具体指标。多维度评价,采取上评下、主官评成员、下评上的方式进行测评。严格运用测评结果,对384名“辛苦指数”高的干部予以提拔或重用,对39名“辛苦指数”不高的干部进行组织调整。

南明区创新建立“三推三测二考”优选干部机制。“三推”即全区领导干部大会对拟任职务初步人选进行推荐提名;区委全委会对初步提名人选进行二次推荐,初步提名人选竞职陈述;根据推荐结果,到初步人选所在单位再次进行民主推荐。“三测”即结合年度考核对领导干部进行辛苦指数测评,将测评结果与干部任职综合评价相互对应、相互印证;经常性的开展领导干部素质测试;通过竞职陈述、现场问答等方式,对初步人选能力进行履职测试。“二考”即综合考核,建立科级领导干部实绩记实制度,对领导干部发展实绩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差额考察,强化竞争比较,确保好中选优。实施这一制度以来,选拔重要岗位领导干部69名,占新选拔任用干部74%。

扩大提名环节民主

各地在规范干部提名的主体、方式、程序、范围、责任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扩大提名环节民主。安顺市大力推进公开提名比选年轻干部,拿出团市委书记等117个正县级、副县级领导职位和乡镇党政正职、副职职位,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提名比选。六盘水市“三公开一述职两推荐”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透明度和满意度即公开动员、公开资格条件、公开报名,作述职报告,会议投票推荐、个别谈话推荐。考察中试行由用人单位提出配备缺额人选报告,有合适人选的推荐合适人选,没有合适人选的提出配备的资格条件。召开本单位干部职工大会,发布考察预告,公开报名职位、资格条件、方式和程序,动员符合条件的人选积极报名。参加竞争人选向参会人员作述职,让与会者差额推荐人选。将民主推荐结果反馈给本单位党委(党组),集体研究提出考察对象初步人选,市委组织部研究,确定重点考察对象。

钟山区探索分类提名改进“初始提名”办法针对不同岗位性质,实行分类提名。后备性岗位人才广泛提名。每年开展一次拟任科级领导干部提名,各单位根据领导职数,向区委提名拟任人选1至2名。组织部对各单位提名人选进行考核,将实绩突出的优先纳入选人视野。重要性岗位人才重点提名。对于一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或工作任务较多、职责较重的重要岗位,采取“实绩分析+领导提名”的方式重点提名。竞争性岗位人才公推提名。采取“公推提名、竞职测评、差额考察”的方式,积极探索重要岗位初始提名。对大河镇党委书记,采取“30进10”、“10进3”、“3进2”等方式,分四轮公推提名。对2名人选差额考察,提出1名拟任人选提交区委讨论决定。

重视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

各地将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作为重要评价依据,着力配备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黔南州“四评一鉴”多维察德积极探索干部德的综合考核办法县级领导班子换届中,突出加强对干部德的综合考察。个人“述德”大家评。对现有领导班子成员、拟提拔人选进行公开述德,参会人员作出评价。正反“测德”双向评。按照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4个方面,细化评价要点。明确对“政治素质差,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12项指标进行反向测评。走访“察德”专项评。采取个别谈话方式,了解干部8小时以外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情况。面谈“讲德”重点评。通过干部群众大家讲和考察对象面谈个人讲的方式,了解干部德的表现。科学“析德”综合鉴。通过“四评”,对考察对象的德相互比较,相互印证,作出客观评价。

黔西南州专项察德,让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制定以察德为主要内容的深度考察方法“1+6”文件,建立一支由80名优秀干部组成的干部考察员队伍。把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作为德的专项测评内容,把是否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是否真抓实干、实绩突出等列为测评选项,由参评人员填写。建立领导干部社会评价信息库,在考察时将考察对象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等方面的评价和反映,移交考察组重点了解、核实印证。根据定量分析和实例印证结果,提出德的综合评价等次意见。

链接

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项目(30个)

贵阳市:(4个)

1. 贵阳市以干部“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2. 贵阳市从村、居委会(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中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

3. 贵阳市南明区创新建立“三推三测二考”优选干部机制

4. 贵阳市白云区在乡镇换届人选考察中采用反向测评法

遵义市:(4个)

1. 遵义市实行公选干部“试岗制”考核岗位适应性

2. 遵义市“五查五看五比”立体化全方位多层次考察干部

3. 遵义市创新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

4. 遵义市余庆县创新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六盘水市:(2个)

1. 六盘水市“三公开一述职两推荐”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透明度和满意度

2. 六盘水市钟山区探索“分类提名”改进干部初始提名办法

安顺市:(4个)

1. 安顺市大力推进公开提名比选为年轻干部成长开辟“绿色通道”

2. 安顺市试行党政领导职务聘任制

3. 安顺市探索干部年度“差别化”考核办法

4. 安顺市与金融机构互派干部挂职探索基层“银政合作”新模式

毕节市:(4个)

1. 毕节市“十二看十二比”打造发展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2. 毕节市建立“流动红旗推争先,增比进位促跨越”工作推进机制

3. 毕节市纳雍县结合乡镇换届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

4. 毕节市威宁县“两公开、四差额”选任发展型领导干部

铜仁市:(2个)

1. 铜仁市创新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2. 铜仁市碧江区着力疏通干部“下”的渠道

黔东南州:(4个)

1. 黔东南州建立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研判制度

2. 黔东南州麻江县“四提名三差额一票决”创新乡镇领导干部选拔办法

3. 黔东南州雷山县开展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评议试点

4. 黔东南州施秉县在县直单位届末考核中探索试行“性格特征分析法”

黔南州:(3个)

1. 黔南州“四评一鉴”多维察德积极探索干部德的综合考核办法

2. 黔南州“记、晒、比”考核评价县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

3. 黔南州“一推两评三考”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

黔西南州:(3个)

1. 黔西南州专项察德让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

2. 黔西南州创新选拔方法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科学化

3. 黔西南州积极探索差额选拔干部新举措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满意度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干部人事人选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中国水上消防协会第七届专家委员会组成人选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促进人事管理创新
水利系统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探讨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探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促进人事管理创新
没人选它当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