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砸与爱国无关

2012-08-15作者冯雪梅来源中国青年报有删节

当代贵州 2012年29期
关键词:示威游行石原慎太郎钓鱼岛

(作者: 冯雪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有删节)

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近日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

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看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

泄愤式的爱国,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就会变成恶魔。“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的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

爱国和害国,有时候只是一步之遥,理性是两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就能了断。愤怒和冲动,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让别人明白你的利益表达,才能获得支持和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

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如果缺少自律和管理,很容易演变为不受约束的集群行为,导致失控和暴力。爱国的表达是否理性,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素养,也有赖于管理者的作为。

爱国,不是喊喊口号,图一时之快,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猜你喜欢

示威游行石原慎太郎钓鱼岛
Dandy Cells潮细胞
不甘心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用镜头还原真实——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
石原慎太郎鼓吹称中国“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