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2012-08-15卢丽芬

老区建设 2012年18期
关键词:算式计算能力创设

卢丽芬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虽然《标准》中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特别是思维发展中的作用仍不容忽视。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注意、思维等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在情境中学习计算知识

《课标》在计算方面的学段要求中特别强调:“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在生活情境中感受”、“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根据《课标》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培养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动力。计算教学融入到问题情境中,学生探寻答案的过程,既享受思考问题的乐趣,又学会计算的方法。

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教师请同学们就小组分糖果一事说说:如果你来分,你准备怎么分?学生的回答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人要分得一样多。教师继续问:如果要求每人都分到2粒糖,各小组各需多少粒?请学生将算式写在卡片上,并贴到黑板上。这些算式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商都是2。数学的学习贴近了生活,同时又为商不变的性质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如何在杂乱无章的感性材料中发现问题呢?接下来就让学生把这些算式按被除数或除数的大小,从大到小地排列,在这一个环节中,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最后,结合情境把问题提出来:①为什么被除数、除数不相同,商却都是2呢?被除数、除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商才不变呢?②请同学们就刚才的结论对照黑板上的算式,进行验证,确定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在这样的问题情境里,不仅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创设故事情境

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要让学生知道循环小数中“循环”的含义,教师可通过讲述故事——从前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些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说到这里时,同学们都能知道后面的故事内容。教师说:“你们怎么知道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三)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最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更加体会数学的价值。如教学“口算加、减法”时,可以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数字自主选择计算。教师首先出示一些商品图片以及价格:一台电视机680元,一台电风扇160元,一双运动鞋130元……然后让学生自由选购(限两件),再算出你花了多少钱?学生独立列式并交流算法之后,问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能够提出一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继而教学口算减法。在这个过程中,创设的条件贴近于学生实际,学生容易理解并乐于探究,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发展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的培养既要让学生掌握好相关数学概念与知识,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多方位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所以,要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理清算理,以理驭法

《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算理,以理驭法。由于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笔算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重在对算理的理解。低年级要通过直观操作,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如通过摆实物教具,使学生明确乘法就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简便算法。中高年级注意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规律,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如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就是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来理解和掌握其算理和方法。

(二)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仅依靠记忆与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低年级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口算,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为高年级的计算打好基础。口算练习应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现代数学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估算教学,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快、准、活,估算是培养学生“活”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观念,加强估算。

三、在练习中养成良好习惯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掌握计算方法与技巧,练习显得尤为重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一)认真审题

认真审题是计算正确、方法合理、灵活运算的前提和保证。如在计算 36.8×0.37+3.68×6.3时,从表面现象看题里没有共同因数可以提取,无法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但仔细审题后可以发现:根据积不变的规律,可以把算式转化成 36.8 ×0.37+36.8 ×0.63 或 3.68×3.7+3.68 ×6.3再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二)细心演算

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应慎重,从而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三)耐心检查

做任何事情,都没人能够保证万无一失,所以让学生学会检查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验算检查的习惯,“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一些检验的方法,如通过估算来检验结果是否合理,通过积商变化规律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等。让学生形成检验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自我反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善学多思

在计算练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善学多思,以达到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自觉地运用简算方法。一开始,直接告诉学生运用简便算法,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简算方法;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简算方法后,让学生辨别使用,题目要求“能简算的要简算”;最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算法,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或不作任何提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养成学生优化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通过自觉地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简算。

四、在应用中体验计算价值

在教学中,应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背景材料,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进行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

(一)运用旧知学习新知

如,学生学完20以内进位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数的分与合后,应用旧知进一步学习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计算。教学27+5时,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再说算法:7+5=12,20+12=32,所以 27+5=32。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思考,获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新知,体验了运用知识的成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自信心的树立。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体现数学的价值”,是《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应用数学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中的问题,是促使学生认识数学价值的重要手段。例如学习了比例的知识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知识测算出高层建筑物或大树、旗杆等物的高度,学习了乘法的估算可以运用知识到生活预算中去等等。

总之,知识的应用是学习的出发点与归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在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1]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郑俊选.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许月良.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小学数学)[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算式计算能力创设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怎么写算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好玩的算式谜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