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
2012-08-15李建明
李建明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经济发展史上重大的里程碑。对实现江西中部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依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及江西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建设方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包括南昌、鹰潭、景德镇3个市、38个县、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土地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0%,人口占江西省50%,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其经济建设目标是:用20年左右时间,举全省之力,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全力打造”光电技术、生物医药、航空、新能源、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优质钢材深加工、炼油及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加工”等产业基地;同时加快旅游、金融、商贸、物流、特色农产品加工、医药、轻纺、会展、功能陶瓷、服务外包、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强力推进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对实用型高职人才需求预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涉及维持生态、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协调城乡、改善生活、繁荣文化等一系列内容。建设的重点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形成先进高效的生态产业集群,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人才是经济建设和企业生存与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随着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优质钢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新型能源和航空航天、生态旅游等主体产业的发展,经济区内成千上万个专业技术性岗位将急需大量掌握高新技术知识、受过严格科技训练的实用型高职人才。有专家预测,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20年左右时间,其主体产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上百万与之相关的各类实用型高职人才。江西只有培养和储备大量实用型高职人才,才能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江西高职教育和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现状
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办学层次处于本科和专科之间,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近年来,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江西高职教育得到迅猛发展。但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江西高职教育和实用型高职人才队伍建设还不容乐观。江西高职教育总体投入不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陈旧,适应市场的能力比较薄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不对接。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出现偏差,专业设置滞后,结构不合理,专业老化,专业的质量、结构、特色、成效不能适应江西当前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的需要。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生物医药、精细化工、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电子通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需要大量实用型高职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出的高职毕业生又因为专业问题难以被市场接受;再一方面,现有高职人才的创新能力不强。高职院校这种忽视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盲目设置专业的现象,既无法办出专业特色,也影响专业的规模效益,其结果直接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长此以往,必将制约江西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必将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创新高职教育和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基于江西高职教育和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转变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创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定向培养大量实用型高职人才,是今后江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远大目标。因此,江西高职院校要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围绕经济区建设相关的生态、工程、交通、经济、管理、农业、人文等各种专业需求,科学设计实用型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区产业集群对于各类特色人才的需要,努力开创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局面。具体途径是:
(一)优化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专业
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战略重点。专业设置的科学与否,往往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为了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对特色人才的需要,江西高职院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全面优化学科建设,倾力打造一批特色专业,以新兴学科和特色专业求生存、求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涉及的学科门类很多,高职院校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人才市场需求,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原则,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岗位需求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根据自己的区位优势,用战略的眼光,建设一批适应生态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学科、交叉学科,打造一批与之相适应的特色专业,并且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同时,按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标准,从现有的办学条件和新的服务面向出发,对现有专业进行梳理调整,努力拓展专业方向,彰显专业特色,提高专业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师资、设备、管理等资源共享。
(二)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彰显特色、提高办学水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江西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尚未建立,导致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一方面,师资队伍结构失衡、教学力量薄弱,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太低;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部分高职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落不到实处。这与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培养目标极不相称,无疑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此,江西高职院校要改革长期以来“闭门造车”的办学弊端。要面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敞开校门,校企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建立一支稳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切实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
(三)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构建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基地
当前,江西高职院校必须主动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全面推进产学研结合,校企双方联合构建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基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实用型高职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以特色专业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推动专业改革。
要科学设计高职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培养方案,努力完善课程设置,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积极推行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重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育环节,“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学生顶岗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按照“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依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不断修订教学计划,密切关注新知识、新技术的进展情况,不断将新知识、新技术融入新的课程体系之中,使专业教育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升高职院校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江西高职院校才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高职教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
[1]国家发展改革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12).
[2]麻智辉.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布局基本构架[J].企业经济,2008,(8).
[3]晏磊.鄱阳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探析[J].求实,2009,(2).
[4]王子原.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09,(2).
[5]关于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的探讨 [J].职业教育研究,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