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底线不容践踏!

2012-08-15谢天明

中华魂 2012年7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公有制宏观调控

文/谢天明

底线不容践踏!

文/谢天明

前些时候读了《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专刊》2011年11月20日刊登的梁小民所著 《深化市场经济改革难在哪里?》(以下简称“梁文”)一文,深感困惑,特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就教于梁先生和同志们。

“梁文”断言:“我们的市场经济转型还相当不彻底,用吴敬琏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市场经济转型的‘大关还没有过’。”为什么说“大关还没有过”呢?综观全文,无非是两点: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文件上还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并没有加以放弃;二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文件上还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并没有加以放弃。因而吴敬琏先生也好,梁小民先生也好,都认为“大关还没有过”,“与其说接近于市场经济,还不如说也接近于计划经济。如果把完全由政府控制的计划经济称为计划经济I,那么,我们现在的经济体制还接近于‘松动的’计划经济,可以说是计划经济II。”这样一来,罪莫大焉!因为“在这种经济格局下,企业缺乏创新能力”,或“有创新的能力,但无创新的动力”。

对于这样的论调,我们必须大喝一声:此言差矣!因为它既不符合理论,也不符合实际。

拿所有制来说,马克思主义提出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这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头脑发热,而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客观存在的矛盾进行严密分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的社会化性质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除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步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别无他途。这个“代替”有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我们中国,如今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便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选择。

拿宏观调控来说,马克思主义提出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同时注意加强国家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这也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头脑发热,而是基于对现阶段经济发展状况的科学分析而实行的相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经济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但也具有盲目的自发性,必须加以适当引导。如果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弄得不好它便会像脱缰的野马那样,离开正确的方向和正常的轨道而胡奔乱跑,乃至背道而驰,事与愿违。

我们能够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能够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体现。我们理当加以珍视,认真贯彻,努力维护,使这种优越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推动我国经济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快速而健康地发展,实现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目标。

“梁文”与此完全唱了反调。他极力丑化计划经济,说“市场经济体制中有实现技术进步的机制,计划经济却没有。”“市场经济下政府投资于教育和科研,既要实现强国,又要实现富民”;而在计划经济下,“花巨款实现的技术突破与民生毫无关系,反而是占用了发展民生产业的资源。”谬哉此言!任何一个近三十年来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的人们,都不会认可这样的信口胡说!人们目睹“四个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无不欢欣鼓舞,因为人们懂得,这既标志着国家的富强,也蕴涵着人民的幸福。只有彻底的利己主义者才对自己的小天地(尽管小天地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以外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图穷匕首见”。“梁文”叨咕了半天,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梁文”告诉我们:“创新只能靠民营企业”!他所谓民营企业实际就是私有企业,这就是说,只有化公为私,变公有(包括国有)企业为私有企业,才能欣欣向荣,日新月异,否则只能是四处碰壁,死路一条!这也就是“梁文”要我们认真贯彻的“华盛顿共识”。“梁文”说:“仔细回想一下,我们改革的成就离不开‘华盛顿共识’,改革中许多问题正是偏离了其中的一些要点,或者贯彻得不彻底。”换句话说,只有照葫芦画瓢,寸步不离、纹丝不差地走私有化道路,丝毫不拉地搞拒绝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才有无限美好的前途!对不起,任何一个关心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的中华儿女,都不会这样做,相反倒要大喝一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底线不容践踏!✿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公有制宏观调控
China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刍论社会主义公有制
宏观调控程序法治化分析
宏观调控法基本范畴—宏观调控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