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居田园心系乡亲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晚年生活侧记
2012-11-11黄禹康
文/黄禹康
退居田园心系乡亲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晚年生活侧记
文/黄禹康
迎着2011年初秋的酷热,我们慕名来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附近的岳阳县西冲村,拜访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老人。
20O3年3月,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一结束,毛致用从全国政协副主席位子上退下后,就动身回到湖南岳阳市西冲村老家种地、养鸡,想过一个安宁的田园生活。但生活并未如他想象中安逸、宁静,当地干部时常会来找他汇报工作,商量当地的经济发展方案,外地上访的群众也会翻山越岭前来找他申冤……
离职退休回老家,父老乡亲喜相迎
毛致用所住的院子由两座红色小砖楼组成。如果不是院墙上密布尖利的钢筋栅栏和院子里停着一辆高大越野车,人们定会觉得这只是一家普通的村民住宅。
现任西冲村党支部书记的毛文华还记得,毛致用回老家时就带着一个警卫员,一个司机,而且是“悄悄回来的”。全村的父老乡亲得知毛致用要回西冲村老家来住,大家都由衷的高兴,便主动出工出力把毛老家四周的坑洼地平整了一番,镇里还拿出一部分钱把毛老家的小院子里抹上了水泥地。
毛致用回来了解情况后,十分感激大家,当即按成本价补还了镇里2.8万元水泥款和整修费。
毛致用只想在西冲村老家过一个安静的晚年生活。种地、养鸡、养鱼是他最大的生活理想。邻居曾有好几次看到他挑着满满两桶沼气水浇菜。毛致用常说,“我是农民出身,种菜耕田没问题。”回到乡下的毛致用认为“乡下有‘三好’:空气好、水好、蔬菜好”,这“三好”的确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毛致用堂屋的墙上,挂着著名画家黄永玉送给老友的画。画面上一个笑呵呵的老人,躺在竹椅上,悠然地摇着芭蕉扇;旁边一个老婆婆端着盆,撒谷喂鸡。
毛致用觉得老友送的这幅画,就是他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乡村干部常拜访,新农村建设问毛老
毛致用回到西冲村不久,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一些老同事当时有些担心。毕竟乡下清苦,生活寂寞,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反差太大。他的老伴易银秋告诉我们:“刚回乡那阵子,他们时不时地找个由头来西冲村转一转,名为看望,实为暗察,看看老头子是否真的铁了心。”
毛致用明白亲朋好友的心思,他没说多余的话,而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自己钟爱的事。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后,先到鸡舍喂鸡,再到菜地里劳动,之后洗个热水澡,然后吃早餐;上午看看文件、书报,中午打个盹,下午再下地干活,顺手扯几把青草喂鱼;晚上7点看新闻联播,之后用热水泡脚,上床睡觉。
这就是毛致用回到乡下的生活“日程表”。几年来,他每天的生活都是这么过的。起初,村里的年轻人看他干农活有些吃力,都争着要帮忙,但都被他谢绝了:“我回家来就是和大家一起务农的,地里的农活要自己动手,我还要争取做个新农村的示范户!”如今,他的菜园、鱼塘、猪栏、鸡舍,都搞得像模像样。我们在实地转悠了一圈,感觉虽不一定够得上“示范”水平,但一点儿也不比邻居家的差。
回到家乡务农的毛致用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他把乡亲们的疾苦常记挂心头,谁家生活有困难,村里的工作有难题,他都会热情伸出援助之手,倾心帮忙,自己能做到的,他慷慨解囊,自己不能做到的,他利用自己的影响找有关部门解决。因为他没有架子,真心为乡亲办实事,很快赢得了全村父老乡亲的爱戴,乡亲们遇到喜事会请他上门喝喜酒,遇到难事会找上门向他求助,村里干部们也总是爱把村里的大事小事和他商量,俨然一位村官。
毛致用回到农村老家以后,当地各级干部定期去西冲村拜访成了一条定律。毛昌荣的说法是,“村干部天天去,镇领导每周去两三次。”“毛老人很和蔼,来了人,如果警卫员不在,他就亲自倒茶上烟。”毛昌荣说,每天晚上8点以后,估计毛致用看完了电视新闻,村干部就会到他家里去,和他聊聊村里的事务,听听他提的建议。
“毛老每次一听到村里要推广什么新品种、新技术或搞什么建设项目,他就来劲了。”毛昌荣说,很多时侯他们聊得十分起劲,时常聊到深夜11点多钟。
在村党支部书记毛文华的家中,至今珍藏着一大叠毛致用亲笔写给他的信。这些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标头的信笺纸写的信,成了毛文华的“语录”和施政指南。
毛文华说,村里这些年凡是有什么大项目,拿不定主意他就主动向毛致用请示。毛致用平时有了新的想法和建议,就会写一封信,托警卫员送到村支书家里,或者请人顺便带给他。而村民有什么不平事,也直接找到毛致用家申诉。
“有毛老在村里,官更好当了,”毛昌荣说,现在村里要推广什么新品种、新技术,只要听说是毛老表了态的,农民都相信了。
毛老搭桥救活企业,西冲村经济大变样
毛致用回到西冲村老家后,给村里带来了很大变化。使全村父老乡亲都能感受到的是每年增收不少。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全村每年就增加十几二十多万元的收入。
毛致用回到老家后,发现村里的养猪场陷入困境,主要是因为“集体经济缺乏活力,加之农民又没有饲养和管理技术”。毛致用通过调查,把村里的猪场以每年15万元承包给了香港一位企业老板,并签订了30年的合同。
猪场承包给香港老板后,村里农民可以搭着猪场一起防疫、进料。遇到技术难题,猪场的兽医和工程师免费给农民作技术指导。
有了大猪场的带动,现在西冲村家家户户都在养猪,村支部书记毛文华告诉笔者:“全村养猪大户多的超过100头,平均每户也有30头。全村每年出栏生猪已超过1万头了。”有了产量,毛致用又帮村里牵线搭桥,联系销售市场,如今村里生猪80%出口到了香港市场。
目前,西冲村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5000元,在岳阳市排名第一。
毛致用回村头一年,就帮村里申请到了省里的一个农业开发项目,省里投资了60多万,改造了村里的沟渠灌溉系统,使全村的粮食生产有了可靠的保障。
2004年,湖南省进行农村电网改造,毛致用亲自找到有关部委的负责人,帮助村里获得了一个300多万元的国土整理项目。使得西冲村在农村电网改造中,走在全省前列,现在该村每户都接入了高压四箱电。
西冲村以前只有一片黄土地,历来地瘠民贫,没有什么资源可开发利用。1995年以前,全镇58个村,西冲村经济排名50开外,原村党支部书记毛昌荣深有感概地说:“过去因为我们村里穷得叮当响,小伙子娶媳妇都很困难。现在邻村的姑娘都想往西冲村嫁,可惜我们村里的小伙子没有那么多,娶不过来呀!”毛昌荣余兴未尽地又说:“如今外村有亲戚在西冲村的,都想方设法把户口迁到西冲村来,仅2006年已经迁进来4户了。”
其实毛致用回到农村老家的影响效应远不只是吸引某些个人,据毛昌荣介绍说,邻近的燎原、双港、鲁受、庭江等好几个村都想合并到西冲村,“我们已经上报到了县里,上面的领导还在考虑中哩。”
上访者踏访西冲村,毛老耐心解难题
据当地派出所的值班警察介绍,毛致用回到农村老家的事情传开后,就常有一些外地的上访者辗转数百里找到西冲村来向毛致用申诉。
12月3日,一位来自江西的老教师辗转数百里找到西冲村来向毛致用申诉,这位60多岁的老人如今已成了聋哑人,他怀揣着一大叠上访材料找到西冲村,希望向当年的老省委书记毛致用申诉自己遭到无故毒打而无处申冤的经历。
毛致用告诉笔者,确实有一些上访者找到西冲村,“但我退休了,有些问题也不好解决。”
但是只要毛老在家,他一般都会让警卫员接待,然后自己当面听这些上访者的意见,把情况了解清楚后,需要转到地方处理,毛致用就不厌其烦地给当地负责人写一封信,把了解到的情况写上:请你们核实,符合政策的,请按政策处理。
毛致用还说,他给当地县里领导写过信,也给湖南、江西的负责同志写过这类信。“一般他们都会给我反馈一下处理情况,湖南、江西还是可以的,别的地方我就管不了啦。”
本地的农民也会时常找到毛致用上访。据筻口镇镇长任浩介绍:“去年,外地一位企业老板到筻口镇投资建砖场,需要征用农民的荒坡山地。当时他们给农民的补偿款为每亩荒地每年230元。按理说这个补偿标准已经不错了,但是农民认为补偿过低,一直拖着不肯办理。”
毛致用了解清楚情况后,耐心地给农民做工作。毛老说:“荒山闲着也是浪费,一分钱也没有,现在建了砖场,还能解决一些劳动力就业……”
任浩说,最后农民都听了毛致用的劝说,主动与外地投资老板签了协议。现在砖场已经建起来了,还解决了300多劳动力的就业。
种地养鸡有收获,给国家领导送鸡蛋
毛致用每年都会去做一次例行身体检查,其血压、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之好,让我们年轻一辈都有些眼红。
他说:“过去在位时,心脏有点毛病,大夫说是因为工作压力大的缘故。现在身体很好,心脏病消失了,挑个百把斤都不成问题。”他说这番话时,声音洪亮,一脸自豪。
有人劝他别种那么多菜、养那么多鸡,这样太辛苦。他说:“人老了,关键是要有点事做。坐在家里无所事事,越想越糊涂,越想越难受,身体好不了。”
除了劳动,他的一些生活习惯也很特别。小时候穷,他自己打草鞋穿;参加工作后,没法穿草鞋了,就改穿布鞋,皮鞋只是在出席重要活动时才穿一下。一双皮鞋,他竟然穿了几十年,还舍不得扔。
他不吸烟,基本不沾酒。睡觉要睡硬板床,坐凳要坐硬板凳。许多人羡慕他身体好,常向他请教长寿秘诀。他说:“没有什么秘诀呵,要说有,热水泡脚,胜过补药。但再好的健康处方,如不能严格坚持,全是白搭。”
直到现在,他每天的劳动时间都不少于3个小时,种的菜、养的鸡和鱼,自已吃不了,就送给别人。毛文华介绍说,近两年有胡锦涛和其他一些国家领导人到湖南考察,听到毛致用在农村老家养鸡,都饶有兴趣地问起,毛致用就给每个领导人送100个鸡蛋。“领导人都说,这是致用同志亲手养的鸡下的蛋,很珍贵,一定要带回北京。”
熟悉毛致用老人的毛昌荣说,湖南、江西、湖北、浙江、福建等地常有人找到村里,邀请毛致用参加当地的大型活动。“他一般都尽量拒绝,实在不能拒绝的,一些政府组织的或公益型活动选择参加一些。”
也有的企业老板找到毛致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去年,当地一家大型砖场老板找到毛致用,希望能低价从岳阳一家大型造纸厂购买一批树皮用来烧砖。毛致用热心地帮他们给纸厂负责人写了条子。“这是符合政策的。别人来找了,能帮忙还是尽量帮,而且这是废物利用,对社会有好处。”毛致用说。
在村党支部书记毛文华的印象中:“毛致用一般不动怒,村干部做事胆子小,如果推行新品种、新技术慢了,才会遭到毛老批评。”
有人记得毛致用动怒最厉害的一次是2006年9月8日,岳阳县发生一起严重的自来水水源受到砷化物污染事件,饮用水源砷含量超标10倍,影响到10多万人的饮水问题,当时毛老大怒,严厉斥责了当地的县、乡领导。
每逢生日就“失踪”,清廉传统传后人
毛致用回到乡下后,不少地方请他去看一看,他一概回绝。湖南各地每年都要办不少节会,大都想请他出山,说要是有这么个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在台上坐着,不仅有面子,更有福气。但他总是推托,偶尔在外露个面,也实非己愿,只是碍于情面。
“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毛致用说,“做人做事,不能小心眼,那样于事业无补,也有损身体健康。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在进退去留这个问题上,尤其不能小心眼。”
上世纪80年代末,毛致用从湖南去江西,当了11年的省委书记和人大主任。“吴官正当年任省长,我们配合得很好,哥俩好就是团结搞得好,没有小心眼。”
这是毛致用从政50多年的经验之谈。他还说:“一个人的进步,除了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别人的帮助。”直到现在,毛致用还感激一个人,此人叫李惠林,当时是在毛致用家乡主持土改工作的乡党委书记。李惠林还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那是1951年,毛致用21岁。他毕竟念完了高小,算是有点文化,李惠林便找他去做秘书。“当时我不愿去,他就找了另一个人,但那人文化程度不高,干不下去,只得再次把我要了去。为此,他还在我们家住了3天。就这样,我到乡里当了秘书。”
不久,毛致用就从乡里调到区公所,任财粮干事。因家里是下中农,成份好,一年后,他就转了正,入了党,并调到岳阳地委组织部当上了组织干事,不久又被安排到岳阳县担任副书记。1973年,43岁的他就任湖南省省委书记。
李惠林后来从湘潭地区总工会主席位置上退了休,如今身体仍然不错。这些年,毛致用每年都要去湘潭看望他老人家。
多年来,毛致用勤政廉洁,他历来反对搞特殊化,无论是过去在县、市、省、北京领导工作岗位上,还是现在退休回到农村老家,每逢他自己生日的前后几天,周围的工作人员就不见他的踪影了。
2007年12月30日,毛致用将迎来77岁大寿。当地乡、村干部很想给老人做寿庆,但都感到没有把握,因为每年毛致用的生日前后几天他就“失踪”了。毛昌荣说:“我们已经7年没有找到他了。”
毛致用没有过生日的习惯,7年前,他70大寿时,村干部和一些老人决定前往祝贺,但是整整一天也没有找到他,连秘书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2006年12月,村里决定早做准备,没想到老人提前一周就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宣布,今年我要在家里过个生日,你们先别急。结果生日当天大家高高兴兴赶去前往祝寿,结果发现老人又不见了,毛昌荣很无奈地说:“毛老麻痹我们,他又放了鸽子。”
因为毛老的严格要求,一家人都不敢忘记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村里人说,每年过春节,毛老全家人都会聚集在西冲村老家过年。老伴易银秋介绍说,毛致用不仅自己决心在农村安养天年,还早已给几个儿女也说好了,等将来他们退休了也都要一起回到西冲村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