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禾源乡土散文意境创造

2012-08-15谢连植

福建文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乡土意境散文

谢连植

我一向喜爱淡然、悠长的散文随笔。近年,屡为于禾源先生发表的恬淡朴质、浑然飘逸的乡土题材散文所吸引。日前,又有幸收到素未谋面的禾源先生嘱赠的文集,展读之余甚是感动。作为乡友,在客旅之中品赏禾源先生作品,有如与乡老煮茗夜话,一时尽摒尘世的喧嚣与烦躁,陶醉在故里特有的山水逸趣与世俗风情之中。禾源先生真是有心人,家乡诸般可感、可叹、可触摸、可追忆的秋雨冬月、老屋古梅都成为他的倾诉对象。笔下依依的乡情是那样的淳朴、净洁,无不让人读了心潮澎湃。

“节日的背后有着一条好长好长的路,在此转过身,往回行走的欲望油然而生。”(《在节日里转身》)禾源先生的作品大多篇幅不长,他也不着意搜奇猎艳、趋时媚俗,而往往从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入题,瞬间意象迭出,相互映衬,摇曳生姿。行文立意的高远,结构的精巧,语言的鲜活让人耳目一新;而在立足草根、体恤民情和民俗文化发掘方面韵致隽永,犹见功力。

散文写作重在意境,而意境的创造,在于意与境谐,形与神通,它的成功创作离不开真情与个性的共鸣。禾源先生乡土散文笔墨自由疏放,善于将浓郁的情怀醇化为意象的狂欢,并不断由自然向社会穿透飞跃。作者饱含着对率性自然生命本真的向往,对不被社会物欲所扭曲的真山真水和健康人性的呼唤,使得文章境界开阔明丽,韵味醇厚。禾源先生写他所喜爱的故土情事都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而是必欲传达出一种独特的风神,是经由他情感的过滤,都染了情、变了形的再造心境。在《桃花红了村庄的脸颊》中,作者让自己的足迹与昔日的村路叠印在一起:“我把脚步放慢,精耕着每一寸,拨去残叶,扫去尘封,把自己的脚印盖在最上面的一层,痕迹虽不明显,但我一脚印毫不马虎地盖上,像在一帧古画上添加着自己收藏章,证明着某一时刻我也拥有过。”作者不动声色一路走去,“鸟为自己鸣叫着,小草也为自己绿着,田野的人也在为自家活头耕种着,我一定也是为自己在行走,所以鸟儿不惊,草儿不乱……”世界就这么平实,生活就这么本色,颤抖的只有一颗心。这乡间小路恰似一条时空走廊,举步之间抖落满身市尘与浮躁,重新感知了一回生命的真谛。在《梦的种子》中,作者沿着“酒,梦的种子”的红线以景兴情:“寨子人知道阳光下的日子坚硬,要用刀锄啃着过,也知道月光下的日子难得,务必用酒坛陈酿,酒瓶斟酌。”在寨子生活画面的层层切换中,一边展示风雨变迁,一边以全新的视角感受种子的价值。文章结尾通过一个旧陶瓶带出新梦,从心设境,向纵深开拓,点出题旨的哲理性。

在散文花团锦簇的大观园里,写景与抒情是躯壳与灵魂,互为依存。禾源先生笔下摹写了家园山水的秀美,乡风民俗的醇美,着眼点总不离他所挚爱并为之奉献的一方热土和乡人亲故。行文或铺陈、或比附,意与境会,妙合无垠,并常常由一物向另一物延伸,使境界恢宏阔大。在《花开祭根》中作者写道:“花是根的美梦,梦的故乡在根。”所以,清明踏青扫墓就是要“祈祷着根不腐、树常青、年年花开不败”。在《简约的娘》中,作者专注写了自己的“太平凡”的娘,让读者感慨丛生。万千世界,百人百相,只因为有了那样透着泥土芳香的平凡,才有创造,才有伟大,才有光辉的色彩。作者敢于在文章中流露“我”的所思所想,顽强表现一种“自我”文体,笔力所至,从自然现实层面向社会人文拓展,使文章在获得历史性维度的同时不乏时代感。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认为,诗和散文是缪斯的左右手。纵观禾源先生乡土题材散文,诗化是他不懈追求的艺术特质。“晒在冬夜的月光下,我得到了透心的温暖。好好过着的是日子,我说:心中有了月,日日月儿圆。”(《冬夜月暖》)象征性表现手法在散文创作中的成功运用,无疑是禾源先生乡土散文颇具开拓意义的特色,在意境的形成和拓展中,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乡土意境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乡土中国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芬芳乡土行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