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12-08-15方立超朱雪霜蒋丽莉郑峻松
方立超,李 艳,程 平,朱雪霜,邓 均,黄 辉,蒋丽莉,郑峻松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暨药学院临床检验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在《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方立超,李 艳,程 平,朱雪霜,邓 均,黄 辉,蒋丽莉,郑峻松
(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检验系暨药学院临床检验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本文主要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与方法、考核方法三个方面的探索阐述在《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课;学生
《临床基础检验学》是一门通过综合应用化学、物理学、电子学以及生物化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以手工操作或自动化分析等方式,着重对人体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其它各种体液和分泌物进行感官检查、理学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以及自动化仪器检查等,以获得有关病原体感染、机体病理变化和脏器功能状态等信息的一门实验应用科学。可见,实验教学在本门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教学除了可以拓展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甚至学习、生活和科研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尤其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们依据学科特点和时代特色,在《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作的探索和努力进行阐述。
1 建立多层次、多模块的实验内容体系
实验内容体系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验证性实验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因此我们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意识;设置经典血液常规、尿液常规、粪便常规、体液常规多种模块,可使实验既覆盖检验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又能跟上学科发展。一些综合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多门学科或同一门学科不同知识点进行实验。例如在粪便检验实验课中,对于粪便隐血的检查让学生用邻联甲苯胺法和胶体金试纸法同时检测一份服用了动物血后的粪便标本,两种方法的检测原理不一样,学生会用到化学反应知识和免疫学抗原抗体反应知识解释不同的检测结果。在尿液化学检查的实验课中,开展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人工尿液标本,检测尿液中三种化学成分(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用不同的方法检测同一份尿液标本,或者用相同方法检测不同尿液标本所得的结果会有差异,让学生去思考、分析和讨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2 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2.1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经典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根据事先选定的实验内容,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及试剂、实验步骤等。学生只须按要求的过程去做,不必去思考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更不必考虑实验中可能会存在什么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重复实验步骤,而忽略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优化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环境。在《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入人性化的教学元素。学生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对象,同时也是教学环节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应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授课中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自主式学习,教师采取诱导式、探究式、点评式等教学方式,适时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并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增强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学生实验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形成“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全面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在实验进行中,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强化教与学的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鼓励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自我理解,对实验结果大胆质疑,使学习内容更加开放,学习环境更加轻松。《临床基础啊检验学》检验项目多,实验所用试剂较复杂,开展课前讨论,使学生充分了解每个试剂的作用,进而了解实验设计思路与方法;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思考参加实验,使实验教学呈现出丰富性。
2.2 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在每次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对相关实验内容进行预习,写出预习报告。通过预习,初步了解实验目的、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等。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做实验时思路清晰,克服了实验的盲目性,避免了以往“按方抓药”的操作,增强了学生的科研意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充分做好预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才可以灵活开展实验,激发思考的热情,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 精心设计讲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学生实验前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是讲什么、怎么讲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由于实验前学生已经充分预习,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讲课中来,而教师的讲授重点也要由实验原理、步骤转移到实验关键点、注意事项上来。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对于一些仪器的基本操作,像尿干化学分析仪及血液常规分析仪的使用,可由个别学生向其他学生演示,教师再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即节约教学时间又使学生印象深刻。而对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比如血涂片的推制、末梢血采集等,则由教师示教,学生再自行练习。对于形态学实验,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PPT优势,多呈现形象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4 紧密结合临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基础检验学》的一些实验操作是临床检验科常用的技能,在讲授实验方法和仪器的时候,教师要紧密结合临床,介绍临床常用的方法和仪器。对于血液常规、尿液常规等一些常见的英文缩写名称要求学生熟记,比如网织红细胞计数(Ret%)、血沉(ESR)等,将来到临床检验科看见医生开的检验申请单会很清楚要检测什么,怎么做。此外,对一些检测指标的临床参考值需熟记,比如成人红、白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参考值等,只有熟记一些常规参数,才能在审核检验报告单的时候清楚哪些报告单可以直接发出,哪些需要重新检验。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血细胞的直方图等检验结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加强实验指导,培养良好实验习惯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中涉及的基本操作很多,是学生从事检验工作的基础。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及时纠错、严格把关。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启发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验过程中大胆放手给学生操作,切忌代劳。另外教师还要监督学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及原始数据,实验结束时,应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实验仪器清洗整理归位、台面的清洁情况进行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习惯[1]。
2.6 实行实验室开放式管理
以前有很多实验前期工作都是实验教师准备的,学生无法全面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此外,有些学生课堂上实验效果不理想的也没有重做的机会。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实验室实行定时开放,允许学生在非实验时间进入实验室,参与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或重做实验,或者对摸索实验的学生给予技术指导与资源配备。开放式的实验室为能力培养提供了物质和场地保障,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发挥的空间。实行实验室开放制度,也就是在实验课程表安排的时间以外开放实验室。本课程实验教学比重大,要求严,基本操作要求人人过关,课内未达到标准的学生,在医学检验系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的时间继续训练,过关为止。这种开放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锻炼,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独立思维的空间和不断摸索创新的条件。
3 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教学中,教学评价不仅是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以及缺陷,因此,合理的成绩评价方式在实验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由于成绩评定的方式,不仅关系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着对学生评价的真实性。实验教学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钻研精神的环节,而考核是能调动和挖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考试方法,考核采取“平时成绩(40%)+实验理论考核(20%)+操作考核(40%)”。平时成绩由课前预习(10%)、课堂表现(20%)和实验报告(10%)组成,主要观察学生实验的态度、主动性,团队合作、交流沟通的技能。在课前预习中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与方法,做到实验时心中有数,以课堂随机提问方式进行;课堂表现只是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态度与协作能力;实验报告比较注重分析讨论部分、考查学生能否联系已经学过的理论和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实验结果、实验条件、实验方法等作出创新性的分析评价。实验操作主要是选取基本操作与能力验证两方面的小实验进行,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多种训练,学生在实验中认真钻研,实验后积极查阅资料,实验报告内容很有创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得到了较大的锻炼和提高。这种考核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深受学生欢迎,促进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既重视实验的基本操作,更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2-3]。
4 结语
《临床基础检验学》实验不仅传授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要培养会想、会做、科研能力强并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努力,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张 玲,王传虎,吴景梅,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10):149.
[2]李文悌,王晓春.医学检验本科分子诊断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3):17-18.
[3]易乐飞,王 萍,程汉良,等.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93-94.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Initiative During Experiment Teaching of Clinical Basic Laboratory Science
FANG Li-chao,LI Yan,CHENG Ping,ZHU Xue-shuang,DENG Jun,HUANG Hui,JIANG Li-li,ZHENG Jun-so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College of Pharmac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China)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initiative during experiment teaching of Clinical Basic Laboratory Science from three perspectives:content,concept and method of teaching as well as assessment method.
clinical basic laboratory science;experiment class;student
G642.423
A
1006-2769(2012)05-0944-03
2012-05-23
方立超(1973-),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临床病原微生物感染诊断和防治研究及医学检验学教学工作。
郑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