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
2012-08-15张保国
溥 明,张保国,王 萍,徐 梅
(1.通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通海 652700;2.通海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通海 652700)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的高度接触性肠道病毒性疾病,其病原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但以1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可达100%,35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该病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在通海县呈流行性发生,给通海县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笔者在诊治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1 流行特点
(1)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深秋、冬季和早春季节多发,但以寒冷的冬季为主,气温骤变,尤为多见。
(2)各种年龄猪均易感,尤以2周龄内的仔猪更为敏感。猪以外的其它动物如狗、猫、狐狸等不发病,但他们能带毒、排毒。
(3)病猪和带毒猪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呕吐物、乳汁和鼻分泌物及从呼出的气体中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后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易感猪。
(4)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100%。
(5)新发病疫区呈流行性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老疫区则呈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仔猪和易感猪群,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偏低,症状也较温和。
2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很短,多数为15~18h,有的长达2~3d,通过空气和接触迅速传播,数日内可波及全群。仔猪突然发病,先呕吐,继而发生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粪便黄色、绿色或灰色,腥臭,常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极度口渴、消瘦。日龄越小,病程越短,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在2~5d内死亡。保育仔猪采食量下降,粪便水样沿肛门沟流下或呈喷射状喷出,黄色或灰色,死亡率明显降低。成年猪症状轻重不一,表现为食欲废绝,个别病猪出现呕吐,急性腹泻,伴有未消化的饲料,很少见到死亡。泌乳母猪泌乳量减少或停止,病程7d左右。
3 病理变化
外观尸体脱水明显,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胃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小肠充满气体,肠壁变薄,呈透明或半透明状,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肠内充满水样粪便。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判定,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5 预防
气温骤然变化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平时预防与发病时所采取的处理措施侧重点也不同。
(1)加强饲养管理,确保产房和仔猪保温箱的保温。产房20~22℃;仔猪保温箱,仔猪出生后1~7日龄,35~32℃;8~14日龄,32~30℃;15~30日龄,30~28℃。
(2)免疫接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经后海穴(肛门与尾根之间的凹陷部位)注射,妊娠母猪于产前20~30d接种,接种后14d产生免疫力,仔猪被动免疫的免疫期可维持到35日龄左右。
(3)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圈舍干燥,坚持每周2次全舍带猪消毒,把病原量降到最低。
6 治疗
由于脱水和电解质的丢失是导致病猪死亡的直接因素。发病后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猪情况采取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
(1)有脱水症状没有饮欲的猪用生理盐水150mL+5%葡萄糖100mL+5%碳酸氢钠30mL+阿莫西林钠(河北远征药业有限公司)0.5g,进行仔猪腹腔补液,每天1次,连用3d。腹腔注射的部位:乳猪、小猪于脐耻骨前缘连线的中部,离开腹中线25cm左(右)旁侧,针头与皮肤垂直刺入腹腔2~3cm,刺入针感有活动而无抵触,回抽活塞无气体和液体时即可缓慢注入药液,补液量视体重和病情而定。注意:药液温度需要接近体温。
(2)能自行饮水的病猪用口服补液盐(温水100mL+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g+氯化钾1.5g),每次每头10~30mL,3~5次/d。
(3)腹泻严重呈喷射状病猪,采用穴位疗法:痢菌净2mL+1%硫酸阿托品(上海公谊兽药厂)0.5mL后海穴注射,连用 2d。
(4)为防止继发感染,采用注射治疗。①5%痢菌净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mL肌肉注射。②2.5%恩诺沙星注射液(广东海康兽药有限公司),每千克体重0.1mL肌肉注射。③博落回注射液(长涉金方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千克体重0.15mL肌肉注射。
7 小结
(1)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病毒性疾病。1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达100%。治愈后的猪生长发育不良,多形成僵猪,给养猪业造成较大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
(2)该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采取腹腔补液和控制继发感染措施,可降低死亡率。
(3)加强饲养管理,确保产房和仔猪保温箱温度可以降低发病率;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