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沈从文创作浅论
2012-08-15魏钰霏
魏钰霏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每个作家写作都会受其世界观和文学理想的影响。沈从文的世界观是复杂又矛盾的,但其思想主线是善与美的,他的创作主旨也是对人性的执著追求。正如他所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①
沈从文向来主张文学应该表现人性,必须表现人性。他认为,文学只有表现人性,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他曾在《给志在写作者》里忠告“一个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②而在沈从文心中,人性的最闪光点就是“爱”。
一、理想的人性
沈从文理想的人性就是乡村的自然人性,即“忍苦耐劳不在乎,对一切事皆死里求生的精神”研读沈从文的作品,可以发现其绝大部分创作都是对不悖乎人性发展能安身立命的人类家园的书写。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小说的风物美、人情美自不必说,民风古朴、人性美好。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明确表示“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③
《边城》中人人自爱,人人互爱,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当局保境安民,处置得法;人人洁身信佛,慷慨好义,正直平和,乐天安命。城边白塔下,住着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夫和与之相依为命的外孙女翠翠,过着勤劳而安闲自足的生活。他们生活平凡,心地纯美。70岁的老船夫,撑船摆渡,忠于职守“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50年来,他不辞劳苦,随叫随渡且从不额外收人钱物。“渡头属公家所有,过渡人本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④如果实在推辞不掉,老船夫也是将此钱买回茶叶、烟草,煮茶水供过渡人解渴,或买回一捆捆的烟草硬塞到过客手里。15岁的翠翠,在淳朴善良的爷爷的熏陶下,很自然地保存了爷爷身上一切美好的品格,真、善、美集于一身:翠翠人如其名,像刚刚破土生长的青青翠竹,纯洁、美丽、稚态可掬,她“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对爷爷,体贴热爱;对渡客,热情有礼;对爱情,忠贞不二。掌管水码头的船总顺顺,有钱有地位,但他却不像别的有权有势有钱的人那样欺人、压人,而是“大方洒脱”、“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能“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总那么“公正无私”。顺顺家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一个18岁,一个16岁,“两个年轻人皆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更都有好的品质。哥哥豪放豁达“掏出心子来给人也慷慨作去”,弟弟诗人性格,为人真诚、公正。两兄弟同时爱上了翠翠,但他们不争不抢不闹,而是相约以唱歌争得翠翠的心。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只知道“切切实实尽一个妓女应尽的义务”、“情感真挚痴到无可形容”。⑤
《会明》里的伙夫会明也是一个极有人性的人。会明在云南某军某师一个部队中做伙夫。会明的品貌,应当是一个将军,但他却做了30年的烧火、担水、挑担子走长路的工作。除此之外,由于他和善、大度,“天真如小狗,忠厚驯良如母牛”,别人都把他当呆子看,不仅用各样的工作磨难他,还惯用呆子的绰号来称呼他,而通过沈从文的描述,会明的身上却处处展现出为人处世的忠厚美德,尤其是小说最后写到在战争暂停时期,会明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他认真喂养这只鸡,就像一个母亲养育儿女一样,母鸡生了20只蛋,又孵成小鸡。知道会明有了一窝小鸡,士兵都向他讨要,“他用的是一种慷慨态度,毫不悭吝的就答应了人,却附下一个条件,虽然指派定这鸡归谁那鸡归谁,却统统仍然由他管理。他在每只小鸡身上作了个不同记号,却把它们一视同仁的喂养下来。他走到任何帐篷里去,都有机会告给旁人小鸡近来如何情形,因为每一个帐篷里总有一个人向他要过小鸡。”⑥闲时会明进村去还不忘把这笼鸡带给母鸡的原主人看看,对方夸他鸡养得好,他却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会明身上这种忠厚驯良、慷慨大方、热爱生命、勤劳朴实的美德,与老船夫是一样的。呆子不呆,或者说呆子有情、呆子懂爱,这就是人性。
《箱子岩》描绘了“我”14年前后在辰河边箱子岩的所见,虽然历史发生了大变化,可辰河边的人们始终“不辜负自然”,“会寻求快乐”。他们虽然天天过着简单的日子,也有人事上的得失,“然而从整个说来,这些人生活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⑦箱子岩的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正是人性美的体现。
也许是沈从文生长于湘西的缘故,这里地域偏僻,物产丰富,更重要的是外来动乱对这里的影响较少,形成了湘西淳朴善良的民风,这对沈从文的思想、心灵有着重要的滋养,使得沈从文向来相信人性真、善、美的存在,相信自然人性是对真、善、美的葆有,同时也相信“人心与人心的沟通和连接,原是依赖文学的。人性的种种纠纷,与人生向上的憧憬,原可依赖文学来诠释启发的。”⑧他甚至在《小说作者和读者》里断言:“一个作品的恰当与否,必须以‘人性’作为准则”。⑨所以,沈从文倾力书写人性,挖掘原始的人性美。
沈从文的作品大多是从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平民百姓身上去挖掘闪光的人性,所以,其作品中表现的人性美,最为真实动人,极能让人得到积极健康的影响和美的享受。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中写77岁的老纤手“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皆同画相上的托尔斯泰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太深了”。⑩老纤手身上所显示的顽强生命力,正体现出了湘西人民勤劳、坚韧、朴素的人性美。
《船上岸上》写的是一个卖梨的老妇人卖梨时主动少要顾客的钱。“我们到一个卖梨子花生的摊子边买梨。问那老妇人:‘怎么卖?’‘四十梨一堆。’说了又在我同远叔身上各加以眼睛的估价。一堆梨有十来个,只去铜圆四枚,未免贱,就出钱买四堆。‘不,先生,这一共就只要百二钱。’‘怎么?’‘应当少要点。’”⑪老妇人的做法看似傻笨,实是大美德,是湘西人的自然人性的凸显。
沈从文认为,人的本性蕴含于人的身体和精神之中,所以,首先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人性,而人的生命力应该让其顺理天成,不可强制。《虎雏》竭力表现的就是这样的主题。“我”做军官的六弟有一个小兵,“一副微黑的长长的脸孔,一条直直的鼻子,一对秀气中含威风的眉毛,两个大而灵活的眼睛,都生得非常合适。”“真是体面得出众的”而且“乖巧得很,气派又极伟大”,⑫为此,“我”把这小兵留在了上海,要把他按“我”的想法,塑造成一个体面的有成就的人。谁知不到一个月,就出了意外的事情,这小兵因为朋友义气闹出了人命,悄悄走了。这件事应了“我”的老同学王军官的话“有许多天生是要在各种古怪境遇里长大成人的。有些鱼也是在逆水里浑水里才能长大。”⑬“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想在小兵身上创造一种人格,只是一种夸大的梦,永远无从实现的。原始生命力既来自于大自然,就不应该对他有禁制。“禁律益严,人性即因之丧失净尽。”⑭沈从文是完全肯定小兵身上的这种原始生命力的,在其《虎雏再遇记》里,他衷心发出感慨:“一切水得归到海里,小豹子也只宜于深山大泽方能发展他的生命。”“每当我想及自己所作那件傻事时,总不免为自己的傻处发笑。”⑮认为自己想改造小兵是做了一次荒唐的打算。
沈从文笔下人与自然的相互契合,善与美的和谐统一,优美、健康的生命形式,正是他对“人性”自有的认识和特有的文学表达。
二、爱的乌托邦
如果说沈从文竭力表现优美、健康的自然人性是为着以此去改造遍体鳞伤的现实社会,那么,他精心营造的爱的乌托邦,便可视为是其向来的文学理想。沈从文在公开和不公开的场合都明确表示过他想借助文学的流布,利用爱、情感来沟通人与人的心灵,来促进民族文化的进步。
《媚金·豹子与那羊》叙述了一个动人的苗人爱情故事。“媚金是一个白脸苗人中顶美的女人同到凤凰族相貌极美又顶有一切美德的一个男子,因唱歌成了一对。”⑯于是,媚金就约这个男子(豹子)晚上往宝石洞中相会,豹子答应了。因为是第一次去见自己心爱的人,他准备找一只雪白的小山羊去送给媚金,可豹子挑遍了他所知道有羊的人家,也没挑上一只他认为配得上媚金的小山羊。天色已晚,已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了,豹子又打算到别一村去寻羊,在路上,终于发现了一只掉在路旁深坑里的羊,豹子虽看不清羊的毛色,但他断定是媚金欢喜的,于是豹子抱着羊走向宝石洞。路上,听到羊的叫声,豹子感到了羊的痛苦(羊受了伤),又赶忙调转方向朝地保家走去,请地保为羊敷药。等到一切就序,豹子心满意足抱着小羊羔赶到宝石洞洞外时,天已经快亮了,洞内冷冷清清不见人,只闻得一股血腥气,原来媚金以为豹子不守信,欺骗了自己,失望中把刀陷进自己的胸膛。等明白事情原委后,媚金一点没考虑自己,而是怕豹子因此获罪,马上要求豹子“为我把刀拔了,我的人,不要哭。……我知道你是爱我的,我并不怨恨。你带羊逃到别处去好了。”⑰而豹子,并未按媚金要求的独自逃生,而是将刀又扎进了自己的胸脯。媚金看到了,含笑而死。如今,白脸苗的女人们“她们也仍然是能原谅男子,也仍然常常为男子牺牲,也仍然能用口唱出动人灵魂的歌。”⑱媚金的这种为爱情而爱情的乌托邦精神焕发出的超越凡俗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世世代代的白脸苗的女人们。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朴实地展现了湘西人、事的美好,湘西人爱的直白和纯真。牛保是一个水手,长年奔波在辰河上,与河边吊脚楼上的妓女产生了感情。女子天天盼着牛保来,省着好吃的给牛保。而牛保也真心关心、爱着这女子,女子到窗口跟他说话他怕她冷着,让她快回床上去;牛保得到“我”给的苹果,赶忙送去给女子。两人久别重逢后放纵、欢娱;分手时相互叮咛;离别后彼此眷恋。尽管一个是居无定所的水手,一个是妓女,两人之间却真诚以“良心”相对,这“良心”就是感情,就是爱。
上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腐败尽有,血污遍地,可是沈从文的《柏子》中却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息。年轻强壮的水手柏子,行船很长时间后,终于停泊到一处码头,与自己相好的妓女欢会了。他们打情骂俏,语言粗俗,行为粗野,却处处显示出原始粗犷而又不乏真情的爱,这“爱”的背后隐伏着某种精神的追求,更可见出作者的理想追求。
沈从文对原始生命力持绝对肯定的态度,这原始生命力的重要内容就是青年男女间正当健康并带有粗犷味儿的情欲。《凤子》中苗寨总爷对城里来的工程师是这样介绍湘西女子的“爱你时有娼妓的放荡,不爱你时具命妇的庄严。”湘西山村妇女淳厚朴实,她们对待爱情勇敢真诚,她们身上蕴藏着一股略带野性的旺盛生命力,一旦爱上一个人后,本能的欲望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而出,单纯专一地只爱这一个。《采蕨》、《雨》、《雨后》等展示的全是湘西少女的大胆情爱,尽情表现了湘西少男少女的原始本能的情欲。沈从文认为这是人性的正当要求,这才是真爱。
《边城》中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美好的人性、理想的社会。而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一个“爱”字上:祖孙之爱、朋友之爱、兄弟之爱、男女之爱。这就是沈从文极尽笔力赞美的“爱”。“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园旅行,却想借重桃园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山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⑲不难看出,沈从文企图通过对《边城》中充满爱意的人、事的描写,营造一个理想生活空间,这个生活空间就是他所谓的“希腊小庙”,里面供奉的是一种充满人性和神性的爱。
沈从文一直坚持的人生观就是追求生命的美和人类的爱,“因为我活到这世界里有所爱。美丽,清洁,智慧,以及对全人类幸福的幻影,皆永远觉得是一种道德,也因此永远使我对它崇拜和倾心。这点情绪同宗教完全一样。这点情绪促我来写作,不断的写作,没有厌倦,只因为我将在各个作品各种形式里,表现我对于这个道德的努力。人事能够燃起我感情的太多了,我的写作就是颂扬一切与我同在的人类美丽与智慧。”⑳
注释:
①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全集(第9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2.
②沈从文.给志在写作者.沈从文全集(第17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413.
③沈从文.中国人的病.沈从文全集(第14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90.
④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全集(第9卷)[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2.
⑤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243.
⑥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37.
⑦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487.
⑧沈从文.给志在写作者.沈从文全集(第17卷)[C].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412.
⑨沈从文.小说作者和读者.沈从文全集(第12卷)[C].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68.
⑩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461.
⑪沈从文.船上岸上[A].沈从文全集(第2卷)[C].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9.
⑫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116.
⑬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135.
⑭沈从文.沈从文作品集·烛虚(三)[C].海口:南海出版社,2005.382.
⑮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503.
⑯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二卷)[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392.
⑰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二卷)[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404.
⑱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二卷)[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404.
⑲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A].沈从文全集(第9卷)[C].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2.
⑳沈从文.沈从文全集(第16卷)[C].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325
[1]沈从文.沈从文全集[C].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2]沈从文.沈从文文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3]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4]刘涵之.沈从文乡土文学精神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5]吴立昌.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6]王珞.沈从文评说八十年[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