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务院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2012-08-15

云南农业 2012年10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重点规划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简称《规划》),国务院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印发。

《规划》共分发展形势、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区域、重大工程、保障措施六大部分。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必须珍惜、抓住、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坚持政府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基本原则。

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展望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的八个方面建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规划》重点推进区域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甘肃新疆等“七区二十三带”的主要区域。率先实现区域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发达地区,以及沿海地区以外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郊区和大型集团化垦区。稳步发展区域主要指草原生态经济区,包括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原地区,涉及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13个省(区)。

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重点规划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重点推荐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