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2-08-15房士坤
房士坤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主要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的红色资源是指革命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公墓、旅游路线和文学作品等;精神的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民族精神,如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98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宝贵的资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是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精神财富,是珍贵的教育资源。高校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和主动参与式和体验式的感悟,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提升大学生思想和道德境界,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1 红色资源切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
1.1 红色资源的政治教育性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进行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中形成的,天然地具有鲜明思想教育的导向功能,其丰厚的历史内涵和革命精神是对大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教材。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对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无限崇敬,具有接受和弘扬革命传统的内在动力。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体验红色革命历史,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养爱国情操,进一步确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1.2 红色资源的学习故事性
红色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故事,这些故事形象、生动、有趣,容易贴近大学生,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通过红色旅游、红色报告、红色演讲、红色歌会等,淋漓尽致地把红色文化呈现在大学生面前,成为活生生的教材,实现寓教于乐、寓乐于游的效果。
1.3 红色资源的观赏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但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要加强兴趣培养。开展红色教育旅游,通过红色景区的不同造型、不同布局、不同背景、不同手段,配以“声、光、形”等展示方式烘托和表现主旋律,形象逼真,充满情趣,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 红色资源的实践参与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代大学生乐于理性思考和实践参与。如何实现大学生的实践参与性,把课堂传授的间接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单调学习变成丰富生动的体验过程。通过红色行和游、主题论坛等形式,满足大学生的求异心理和体验需求,运用文化的手段,注入快乐的元素,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性。
2 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尚未得到有效体现
2.1 对红色教育缺乏兴趣
一些大学生认为革命纪念地和旅游胜地相比缺乏吸引力,因没有时间或路途太远不愿去接受红色教育。80后、90后的大学生处在优越的环境里,没有多少人深刻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认识珍贵的红色文化。尤其受当今社会环境的影响,对过去的历史没有兴趣关注甚至对红色文化从不涉猎。个别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红色书籍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2.2 教育渠道单一
目前高校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不多。多数大学生在选择旅游时会考虑红色旅游,但多是由学校组织的党团活动或实践活动,个人自发前往的很少。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仍停留在去红色资源地参观游览、看革命题材影片等浅层面,没能深挖精神层面无形的红色教育资源,更形不成整合全部红色资源的巨大优势。[1]
2.3 深挖红色教育资源不够
从与学生座谈中,发现高校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教学及学生工作中虽有所体现,但总体而言,对民族精神教育的认识不够、强度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不多。大多数学生只参观旧址、故居,在参观后对民族精神的内涵只有直接的感观认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维。
2.4 红色教育难以形成实效
当前高校虽然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但往往限于成群结队到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地参观游览,或集体观看红色影视、听听革命故事,缺乏相应的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计划方案、实施细则、效果评价等内容,或者习惯于让受教育者写一篇观后感、心得体会等作为考核依据。没有量化的评价标准,难以形成良好的效果,最终导致实践教育的计划难以实施、目标难以实现。
3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高校要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新内涵,创新红色育人新形式,把学校历史和发展现实相结合,把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党和国家的殷切希望与大学生的成长需求相结合,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渠道和途径,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3.1 把红色资源融于课堂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要在其中增加红色教育资源并纳入该课程的教学体系,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探索,挖掘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的独特优势,把红色资源编进教材,走进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中有机贯穿红色资源教学内容,开展红色专题教育。[2]如在新生入学中设立专门课时进行校史教育、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开设“经典红歌赏析”专题教育,使红色资源教育成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和优势特色。
3.2 把红色资源融于党团建设
红色资源是党史教育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直接载体,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要把红色资源教育纳入党课教育培训和党组织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作革命传统教育讲座,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开展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建立校、院、班三级“大学生马列自学小组”和“大学生业余党校”教育体系,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理论学习交流会、入党积极分子服务活动等,让大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3.3 把红色资源融于社会实践
丰富的红色资源为高校开展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提供了优越的条件。高校要主动联系,在革命圣地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利用暑假三下乡、五四、七一等契机,组织大学生“重访革命老区”、“重走先烈路”等实践体验活动,开展“感恩时代”、“大学生的使命”等主题调研活动,进一步拓宽实践内容和形式,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3.4 把红色资源融于校园文化
把红色资源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到大学生的灵魂里,是高校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设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饮水思源”题字碑,以“井冈山”、“延安”等命名校园道路,着力打造红色校园人文景观;[3]可以安排校史、党史展览,邀请老红军、老革命、老党员来校作革命传统报告,开展“爱国、责任、进取、荣誉”主题教育活动;可以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和入学、入党宣誓等特殊日子,开展“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重读红色书籍、重唱红色歌谣、重看爱国影片”等系列活动,让大学生体验战争年代生活,经受革命思想洗礼,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争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1]龙海平.大学生红色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9(2):31-32.
[2]夏绪仁.坚持红色资源教育促进大学生素质发展[J].党史文苑,2009(2):46-47.
[3]钟先丽.浅谈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老区建设,2010(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