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

2012-08-15张宏义李国军杨惠兰吴群媛熊世明

云南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腹型紫癜皮质激素

张宏义,李国军,朱 超,杨惠兰,吴群媛,张 鑫,熊世明

(镇雄县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云南 镇雄 657200)

过敏性紫癜(HSP)是1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多见,男多于女[1],皮肤紫癜为其典型临床表现,同时可有腹痛、关节痛和肾脏累及。对于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HSP患者,临床上较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HSP患者的临床、内镜特征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资料与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明确为“腹型紫癜”且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对其一般资料,发病诱因、临床、实验室和内镜表现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腹型HSP诊断标准:①典型四肢皮肤紫癜,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道出血等;②血小板计数、功能和凝血功能正常;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血管炎和紫癜。

一、一般资料:共25例腹型HS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5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6~35岁,平均(13±6) 岁,23例(92%)患者年龄在20岁以下。2例35岁以下(8%)。

发病诱因,14例患者有明显发病诱因,其中食物过敏10例,药物过敏1例,花粉过敏1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11例患者无明显诱因。

临床表现,25例患者均出现皮肤紫癜伴腹痛,皮肤紫癜部位在双下肢25例,上肢7例,躯干4例,腹痛部位,脐周15例,中上腹9例,右下腹1例,腹痛性质:阵发性绞痛14例,持续性胀痛7例,隐痛3例,夜间疼痛1例。

查体腹软,所有患者腹痛相应位置均有压痛,但仅1例患者全腹散在压痛及有肌紧张和反跳痛,多数患者腹痛程度与腹部体征不相符,征状较重而体征较轻。腹痛与皮肤紫癜出现的时间关系,6例腹痛先于皮肤紫癜3~7 d出现;7例腹痛与皮肤紫癜同期出现,12例晚于皮肤紫癜1~7 d出现,平均4.5 d。

其他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11例;消化道出血12例,其中呕吐咖啡样物2例,黑便5例,只表现为粪便隐血阳性5例。

二、实验室检查:25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16例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17例患者尿常规异常,其中11例蛋白、隐血均阳性,6例仅蛋白阳性。9例患者粪常规可见红细胞,12例粪隐血阳性(其中3例临床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4例表现为黑便,另5例无自觉消化道出血)。

三、内镜表现:25例患者中10例行胃镜检查,5例行结肠镜检查。10例行胃镜检查中2例未见特异性表现,其余8例均可见十二指肠球部2例和降部8例黏膜呈现紫癜样改变,表现为黏膜散在圆周形或椭圆形鲜红色或暗红色出血斑,周围黏膜充血水肿,伴糜烂、浅溃疡,病变以降部为重;3例病变累及胃部者表现为黏膜散在出血性红斑,伴片状糜烂、病变程度轻于十二指肠。5例行结肠镜检查者中1例未见明显异常,其余4例均可见未端回肠黏膜弥漫充血水肿,黏膜下大片出血斑片,伴糜烂、浅溃疡,覆白苔;这4例患者均同时存在结肠黏膜累及,结肠黏膜病变与十二指肠相似,但程序相对较轻。

四、治疗方法:25例患者均接受抗组胺药治疗,23例患者接受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mg·k g-1·d-1或口服泼尼松30~40mg/d治疗1~4周,激素治疗2~4 d后腹痛明显缓解,消化道出血停止;2例无消化道出血表现者仅接受抗组胺药治疗,5~7 d后腹痛缓解。12例患者因有显性消化道出血或粪隐血阳性而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其中2例患者起初仅使用抗组胺药和PPI,腹痛、消化出血无明显改善,加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迅速缓解,10例患者同时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PPI。

讨 论 HSP是1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急性系统性微血管炎症,具有特征性的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表现,在成人中相对少见(<10%)。据文献报道,基本所有HSP患者均会出现皮肤紫癜,75%的患者有关节炎表现,60%~65%存在腹痛(以绞痛为主),40%~50%可发肾脏病变,临床上消化道症状尤其是腹痛的成因极为广泛,因此HSP患者以腹痛为首发表现时,首诊时较易误诊。

本组腹型HSP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1.5∶1),年龄最大35岁,但总体仍以儿童、青少年为主(20岁以下者占92%),大部分患者有明显发病诱因。从临床症状角度来看,腹痛是HSP最突出的表现,由于病变一般为多发,范围广泛,总体上十二指肠、回肠病变重于胃、结肠病变[2],故腹痛以脐周和(或)上腹部为主,疼痛范围较弥散,腹痛程度较重而腹部体征往往不明显。本组患者的腹痛症状和体征符合上述特点。

本组患者均存在双下肢皮肤紫癜,多数患者(76%)腹痛与皮肤紫癜同期或晚于皮肤紫癜对腹型HSP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部分皮肤紫癜先于腹痛出现腹痛发生时最初的皮肤紫癜已消退,但绝大多数在腹痛发作期间或之后会再次出现新鲜皮肤紫癜,因此须注意追问病史并密切观察皮肤紫癜,证实了追问病史和查体在腹型HSP诊断中的重要性。

除腹痛外,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亦为腹型HSP 的主要临床表现,出血量往往不大,对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仅极少数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甚至低血容量性体克,本组11例患者有恶心呕吐,12例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粪常规和粪隐血试验示显性出血7例,隐性5例。腹型HSP患者亦可能出现关节肿痛和肾脏病变表现(蛋白质、血尿)腹痛患者如合并这些表现,更应警惕HSP的可能。

对于消化道症状先于皮肤紫癜出现的腹型HSP患者,确诊有一定难度,此时内镜检查对疑诊者有重要诊断价值。综合本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和文献报道,提示腹型HSP患者病变累及十二指肠(尤其是降部)、回肠更为常见,且病变程度重于胃、结肠[2],因此胃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十二指肠降部,结肠镜检查时必须过回因盲部观察未端回肠。腹型HSP的内镜下表现有一定特异性,受累黏膜可呈紫癜样改变,表现为圆形新鲜出血斑片,周围黍膜弥漫充血水肿,可伴糜烂、浅溃疡。

消化道出血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腹型HSP患者常有消化道出血表现,故一些临床医师对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存在一定顾虑。然而从HSP的发病机制出发,激素仍是治疗腹型HSP的有效药物。激素种类、剂量的合理选择对疗效有重要影响,短期足量激素治疗可迅速缓解病性,缩短疗程[3]。本组有消化道出血表现的腹型HSP患者普遍采用PPI治疗,但临床观察显示仅使用抗组胺药和PPI不能有效改善腹痛和消化出血,加用糖皮质激素后,腹痛明显缓解,消化道出血迅速停止。

综上所述,了解腹型SHP的临床和内镜特征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详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体征并及时行内镜检查有助于提高首诊诊断率。在治疗方面,确诊后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改善腹痛和消化道出血。

[1]陆再英,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55.

[2]张莉,段丽萍,吕愈敏,等.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及内镜表现[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22(1):25-28.

[3]杨俊,越敏,成善青.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紫癜伴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8,23(15):1114-1115.

猜你喜欢

腹型紫癜皮质激素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说说过敏性紫癜
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探讨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腹型肥胖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