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竞赛规则的演变与发展对排球运动的影响
2012-08-15吴明智
吴明智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排球竞赛规则的演变与发展对排球运动的影响
吴明智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排球运动产生之时,排球竞赛规则也随之产生,从最初的10条发展为现在的28大条的一个统一完整体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竞赛规则之于比赛,如同法律法规之于社会,规则的统一性、权威性、严肃性保障了比赛的公平进行,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排球运动的发展。同时,二者又是互相促进的,竞赛规则激发出运动的潜力与魅力,技战术的不断提高又促使规则进一步的革新。
排球竞赛规则;演变与发展;排队运动;影响
1 排球竞赛规则的发展阶段
本文以6人制竞技排球运动的产生、普及与发展这一客观事实规律为依据,对排球竞赛规则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
1.1 诞生阶段(1895-1897年)
1895年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城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 G ·摩根对过于激烈的篮球运动进行了改良,将比赛人员均分为2组各占球网一边,参赛者需将球垫起,并从网上顶过去,网对面的参赛者需在球落地前将球接住垫起,再将球从网上顶过去,由此排球运动诞生。1896年历史上第1次排球比赛在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举行,观看比赛的A · F ·哈尔斯德尔博士提议将Mintonette一词改为Volleyball,以求准确体现排球运动特点,并提议制定比赛规则。最早的排球竞赛规则制定于1897年7月,虽然只有10条简单的规则,但是它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使排球运动得到了推广与发展,对排球运动与排球规则以及今后出现的6人制排球具有重大的意义。
1.2 6人制排球的起步与发展阶段(1897-1947年)
在当时的美国,排球比赛有着不同人数的多种形式,如5人制、6人制、8人制等,直到1918年才形成6人比赛的统一规定,此时6人制排球初步形成。从排球运动到6人制排球运动这一阶段过程中,排球竞赛规则有4次较大改动,规则变更的焦点主要围绕球网的高度以及局分问题。由于排球运动的兴起,参与的人数不断增加,人们对排球认识度也不断提高,通过对排球竞赛规则的变更与完善,提高了运动的娱乐性,使排球运动更为规范,能够更快更好地传播。在此阶段,排球运动在全球广泛传播,在1900-1918年间,先后传入印度、加拿大、古巴等国家。
1947年,国际排球联合会在法国成立,这是一个以14个欧洲国家为主的排球组织,法国鲍尔·黎伯任联合会的第1任主席,并制定出第1部国际6人制排球竞赛规则。此时,6人制排球正式成型。
在1918-1947年间,排球运动虽然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许多排球比赛被迫终止,阻碍了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因此,各国排球竞赛人数从5人制到12人制各有不同,各国的排球运动规则各不相同,相对混乱。排球运动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但却又受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受此影响,排球规则演变较少,人们也不太注重研究排球规则。
为数不多的演变次数主要规定了击球次数、中间线的设立等。由此可以看出,排球运动主要由娱乐性转向竞技性,运动的技术与战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今后排球运动发展的主要方向。
1.3 全球统一阶段(1947-1964年)
在此阶段,国际上有更多的比赛,排球竞技还能带来一定的利益,因此排球规则演变内容主要围绕竞赛组织工作,另外裁判被赋予更多权利,加强竞赛的执法力度。这段时期里,在国际排球联合会的影响下,排球在国际上交流频繁,各国排球水平快速提高。至1964年,排球运动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制定的排球规则以美国排球规则为基础,以法国排球规则为参照,兼融各国竞赛条例,形成一个共识的规范性制度,以奥林匹克的“更快、更高、更强”为目标,促使排球运动不断发展。
此阶段排球技战术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勾手飘球、小臂垫球、滚翻救球等技术,梯次、交叉、快板战术以及2次球、2次球及其转移战术。世界男排也形成了技巧派、力量派、高度派、配合排球等典型战术流派。
1.4 改革阶段(1964-1984年)
在此阶段,国际排球联合会对排球进行改革改革。1984年,黎伯卸位,由鲁本·阿科斯塔接任国际排联主席,我国马启伟先生接任规则委员会主席。这一时期的改革处于准备与试探的阶段,排球作为奥运会项目,出于竞争需要,有关规则的变更以场地、比赛组织为主,与排球运动技战术相互作用,促使技战术体系逐渐丰富、完善。
随着竞赛规则对排球运动影响的加深,国际排球联合会专门设立国际排球联合会规则委员会这一机构,由丰田博任规则委员会主席,对排球竞赛规则进行研究,在此阶段规则变化比较频繁。由于规则委员会的成立,竞赛规则的演变有了统一的组织机构,拟定严格的规则变更程序,扼制规则演变的主观性,使规则的变更更为严谨、科学。一项规则的变更需要通过书面申请,再通过实验论证,最终才能投入实践。在马启伟先生带领下,科学实验论证出,在击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排球气压为0.30kg/cm2时,球速最慢,队员手感最好。
1.5 发展稳定阶段(1984-2007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排球运动进入鼎盛期,技术与战术均得到长足的发展。排球竞赛规则不断变更与完善,促使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变化错综复杂,速度提高,力量加强,促使运动队员素质必须全面发展与提高。
排球规则的变更主要以控制比赛时间和攻守保持相对平衡为核心,以有利于排球的发展和提高,保持与发扬排球的特点,有利于群众认识排球、喜爱排球,有利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发扬为主要依据。规则演变的特点为具有一定的突破性、加大力度、加强人性观念等。
自1999年之后,尤其是2003年马启伟先生过世以后,排球竞赛规则的变更基本处于稳定的状态,并且国际排联在几年内对规则不作修改,以此纪念委员会主席马启伟先生生前对排球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2000-2007年这段时间,主要是对规则修改后发球、二传、自由人、一攻等技战术方面进行探讨,对减少赛时、增大胜负偶然性等比赛规律进行探究。
1.6 变更新动向阶段(2009-2012年)
1.6.1 放宽限制首先对触网犯规进行了新的定义,即从轻微触网中没有获利也没有干扰比赛的情况下不算犯规,这是一次重大改革变化,充分体现了人性观念。例如,在没有影响到比赛的情况下,队员触及到了网本身、网柱、网绳或标志杆外的其他任何物体,或者球网下部的一般轻微触网,都不算是犯规。对于持球的限制有所放宽,若双方的两名队员在网上形成持球,力量运用合理的一方就能获胜,获得该球的所有权。放宽过网穿越的限制,在旧的规则中,除了手和脚依据一定的尺度判断外,不允许身体的其他部位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在变更的新规则中,主要对包括手的其他身体部位进行限制的放宽,在不影响正常比赛的情况下,允许越过中线,对于脚的限制仍然以旧规则为准。此项变更有利于比赛连贯进行。
1.6.2 简化程序新规则的变更主要是简化换人程序。在旧的规则中,首先需要教练员请求暂停,需要进行交换的运动员在换人区附近准备,得到第二裁判的允许,方可进入换人区进行交换。在新的规则中,省去了教练要求暂停的步骤,需要上场的运动员进入了换人区即被视为提出请求,第二裁判员需要立即鸣哨,以示比赛暂停,然后换人程序方可进行。
首先换人程序的简化,缩短了换人时间,有利于教练员战术目的更加便捷、灵活地实现;其次,换人程序的简化使比赛进行的更加流畅,更加紧凑,将归属于第二裁判员的工作任务转移给记录员,以减小其压力。
1.6.3 新的发展趋势在新的规定中,在队员多于12人的情况下,须确定2个自由人作为后排的防守队员,但是在比赛中只有1个自由人能上场,此为双自由人规则。虽然由1个自由人规定改为2个自由人,但是实际比赛并未因此产生太大变化,对于球队防守力量没有实质性影响。其次在新的规则中,赛场中上的队长只有在教练缺席时才有权利请求暂停或换人,此项变更集中了教练员对比赛指挥的权利,消减了队长的权利。
2 排球规则的变更对排球运动的影响
2.1 推动作用
排球规则的变更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排球运动的发展,而在排球不断发展的同时,排球规则也随之变更与发展,给排球技战术带来变革与创新,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使排球运动的发展更加迅速。
因规则的变更产生了很多新的技战术。例如,中国男排的“盖帽式”拦网、“冲飞扣球”以及运用各种快攻打法创造的“夹塞”战术;助跑拦网技术;日本男排的“短平快”扣球技术;中国女排的单脚扣快球技术、快抹技术;中国沈阳部队女排的跳发飘球技术。这些都是规则变更下催生的产物。规则中对于球可触及身体部位的更改与演变,使垫球技术不断发展,产生出用大腿颠球救入网的技术以及用脚救球的技术。
2.2 限制作用
排球规则的变更在推动排球技战术发展的同时也对其有一定的限制性,这里所指的限制主要是指削弱一些技术的发展,促进另一部分技术的革新,以达到攻与守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例如,1976年,标志杆内移的规则变更体现出对排球进攻攻击性的限制,有利防守,达到攻防平衡的效果。1984年,因规则对拦发球技术限制而出现了跳发飘球、大力跳发球的技术,还有美国男排创新的两人接发球技术,这些都体现了排球规则的变更对排球技战术的限制作用。
2.3 引导作用
排球规则的变更对排球运动及其技战术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使排球运动呈现出“让排球飞起来”的发展趋势。随着排球球网的增高,拦网运动员的身高亦随之增加,排球运动呈现出向“更高”发展的趋势。同时,引导拦网技术的不断提升,由此创新出“重叠拦网”“盖帽式”拦网等拦网技术,从而使拦网成为最有效的得分手段。这些排球技战术的不断提升主要以提高比赛观赏性而不断变化,最终实现“让排球飞起来”的目的。
3 排球竞赛规则演变规律及趋势预测
3.1 竞赛规则演变的规律
3.1.1 促进攻防平衡,增强比赛观赏性排球运动是一项以技能为主导的隔网对抗运动,比赛者精彩的进攻与防守是一场比赛是否精彩的看点之一,若一场比赛攻防失衡,那则显得枯燥而乏味。排球运动中进攻与防守的发展的呈现一个“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规律,而攻与防的平衡正是排球运动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排球规则的变更历程正鲜明体现排球运动保持攻防平衡的目的。
3.1.2 促进技战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由于排球运动技术性强的特点,制约了排球的普及与推广,降低了比赛的精彩程度。在排球规则的不断变更中,出现“快速反击”战术的创新,重新界定“持球”“触网” 的概念等,这些都体现出排球规则推动技战术不断的创新与变革。
3.1.3 促进排球运动的市场化排球比赛因其计分办法的原因,难以控制比赛用时。例如,国际排联统计的国际比赛用时中,短则60多分钟,多则100多分钟,电视转播极大地受困于悬殊的比赛用时,不利于排球运动的宣传。因此,在规则的变更中加强对比赛用时的控制,缩短比赛的时间,保障电视转播中商业广告的插播,以促进排球运动的市场化。
3.2 竞赛规则发展趋势预测
3.2.1 限制身高,以推动市场化及大众化随着排球运动逐渐市场化,在社会上带来轰动效应,喜爱和观赏排球比赛的人也不断增加,但是竞技排球运动对于选手身高的特殊要求,阻碍了排球成为一项普及性广泛的体育运动,只可称为观赏性运动。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大多数人的身高,男性低于1.85m,女性低于1.75m。所以,可以开展限制参赛队员身高的排球比赛,要求男子低于1.85m,女子低于1.75m。这样非限制身高的排球比赛与限制身高的排球比赛可以共同发展,既满足比赛竞技的观赏性,又有利于排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促进排球运动的市场化与大众化。
3.2.2 实行双自由人比赛,加强防守比赛中2名自由人均可加入比赛,加强了球队的防守性,对进攻力度有所限制,减少后排的攻击点,将会使球的来回次数增加,提高比赛的激烈与精彩程度。由此,排球规则将会向限制自由人进攻的方向进行变更。
3.2.3 实行双发球的规则,提高比赛激烈程度当发球没有威胁性时,很难获得防反得分的机会。双发球的规则可以增强发球的攻击力,增加防反球,提高得分率,促进进攻与防守的平衡,使比赛更精彩。
双发球的规则还会对比赛的节奏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发的失误以及一发失误对比赛对手战术的干扰,会对自己一方或对方造成心理压力。所以,双发球规则的变更会促进心理变化调节的研究。双发球规则对比赛时间会造成影响,如何让电视转播商接受比赛时间的延长,也是今后比赛运作中需要研究的。
[ 1 ] 孙贵英.我国排球职业化发展中竞赛规则演变及其改革构想[ J ].安徽体育科技,2010(2).
[ 2 ] 蒋崇良.浅析排球竞赛规则的变化对排球运动发展的影响[ J ].运动,2011(2).
[ 3 ] 柯强,何穗鸣.对排球竞赛新规则变化的解读[ J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2).
[ 4 ] 赵西堂,徐明伟.“自由人”对进攻效率和排球技术的影响[ 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8).
[ 5 ] 郭希涛,王占峰.新规则实施对排球比赛的影响[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2).
G842
A
1674-151X(2012)08-018-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08
投稿日期:2012-06-15
吴明智(1956 ~),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