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下的武术教育定位与价值
2012-08-15李守培郭玉成
李守培郭玉成
(1.河北联合大学建设路校区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下的武术教育定位与价值
李守培1郭玉成2
(1.河北联合大学建设路校区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0;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文章在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下梳理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探究了武术教育的定位及价值,研究认为:在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下,武术教育的定位应为文化教育;武术教育之价值可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方面阐述:在德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在智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传授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潜质,令学生善悟求新;在体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强身健体,塑造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品质;在美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而且,武术作为我们文化传统的绝佳载体,武术教育正确、有力的实施将不仅是对素质教育实施的大力补充,亦有助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因为“特色”就体现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上。
武术 武术教育 素质教育 定位 价值
1 引言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1]。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进一步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2]。因此,我们要实现十七大的战略部署——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从各个层面大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那么,从武术的层面来看,它历千年传承而不衰,“不但涵摄、概括和扬弃、积淀了从《易经》开始以后的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直到宋明理学所代表的中国学术义理;集纳、融汇和提炼、升华了宗教巫术、江湖技艺、民间私斗、医林精粹所代表的民俗术数;并且还在近现代西方的数学、力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等的刺激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3]因此,置身于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之下,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理应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也必然具备其独特而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拟就此进行研究。
2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提法产生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在纠正采用违反教育规律的手段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的过程之中。这一概念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始于1994年8月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央在这份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增强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质教育。”[4]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出的界定是:“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5]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素质教育做了进一步的诠释,他认为:“多年来,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智育,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把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质开发和启蒙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新知。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美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6]
可见,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重点关注的四个方面则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3 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下的武术教育定位
“武术教育作为武术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关乎中国武术的百年大计,对武术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7]但是综观当代中国武术教育,还基本停留在体育教育的层面上,作为体育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而存在,这与国粹武术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存在极大差距,未能充分展现武术除体育以外的文化与艺术的属性。
而站在复兴中华民族的高度,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中国软实力的角度来看,中国武术虽身兼文化性、艺术性及体育性等多重属性,但最重要的还应当是其“文化性”,武术教育也应当隶属于文化教育的范畴。因为,正是由于内涵其中的文化,氤氲、成长于华夏大地上的武技才成其为“中国武术”,中国武术也才变身为一门“艺术”,进而被誉为“国粹”。武术文化也恰恰是中国武术与他国武技的根本区别之所在。
所以,武术教育的定位绝非体育教育,应为文化教育。而且由于武术教育同时具备了塑造人的身与心的双重功能,站在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相契合,所以它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补充。尤其在应试教育风行的今天,素质教育虽已倡导有年,效果却很不理想。倘若通过国家力量可以使武术教育在各级学校得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自然也可以得到极大地推进。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语境中审视武术教育,可以使我们更清晰、更深刻地发现武术教育的可贵之处。
4 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下的武术教育价值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其重点在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语境中探究武术教育之价值,我们亦可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四个领域来进行。
4.1 德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武术教育素来注重德育,认为“学拳宜以德行为先”,要求学生“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如《武术汇宗》所列少林传授门徒条规之第一条即“尊师重道,孝悌为先”,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指出的素质教育应“坚持德育为先”[8]正相契合。
武之德育并非流于口头抑或书面的教化,而“是以感性的身体运动形式‘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从而在一种‘涵泳从容,忽不自知’的过程中使习武者养得至善的德性。它以尊重的态度和方式引导习武者实现自己的意志的自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自由意志,能够把经验中的生活准则放置在理性中考察,能够自我立法,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道德责任,并在承担自己的道德责任中实现自己的品质的提升和人格的变革。”[9]
武术教育更可以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这种精神在武术中有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如祖逖的‘闻鸡起舞’,岳飞的‘精忠报国’到后来的戚继光抗击倭寇,霍元甲应战外国大力士等”。[10]再如“将一些拳种的开创、拳械套路和动作的名称与中华民族的祖先和英雄人物联系起来。例如,北京的“三皇炮捶”传说创自中国初始的三皇(燧人、伏羲、神农),山东的“孙膑拳”传说创自春秋战国时军事家孙膑,山西的“心意拳(形意拳)”传说创自宋朝的民族英雄岳飞,流传广泛的“春秋偃月刀”传说创自汉代三国时重义轻利的关羽,等等。人们都知道这类传说多为假托,却代代相传至今。其中的重要原因应是传习者希望借此宣传华夏的祖先和英雄,多少带有着爱国主义内涵。[11]
正如楼宇烈先生所言,“一个对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没有了解的人,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没有自信心和自尊的人,是很难让他生起爱国心的。我想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当中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倡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12]而以德育为先的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人们通过研习它,在身体力行中更容易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对我们的文化传统产生强烈的自信与自尊,进而生发出浓郁的爱国之情。
可见,通过长期的武术教育,武德便可化为学生思想意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时的武术便“由一门‘制人’之术发展成为一门‘治己’之术”[13],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4.2 智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传授中国传统文化,激发潜质,令学生善悟求新
传统武术从历史中蜿蜒而来,跨越几千年,哲学、医学、兵学、伦理、美学、文学、舞蹈、戏剧、音乐等不断以各种方式、各类形态杂糅其间,由此成就了内涵广博、层次纷杂、自成体系的武术文化。因此,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全息影像,全面贯彻、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可谓武术的核心要义之所在。我们通过研习武术(包括武术技法的学习和经典古籍的解读),全方位接受武术教育的同时,便也在身体力行地接受、学习武术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武术教育具有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内向性的文化,重“体悟”是这种文化的一个特性。而中国武术作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下产生出的文化形态,重“体悟”便也很自然地成为了中国武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诸如“动练出巧,静悟可精”,“一日三练功,日久悟天机”,“由生手变为熟手,由熟手练就一悟”等武术谚语所反映出的也是“体悟”在武学修炼中的重要性。可以说,“习武者通过‘由体而悟’、‘体悟结合’的认识方式,才是对中国武术的真正认知。习武者亲身获得的体悟程度,其实就是对于中国武术之深刻性的领悟程度,所以,体悟便成为打开中国武术玄妙奥秘的钥匙。”[14]因此,一位积极的武术修习者在追求武术更高境界的同时必须不断地思索、领悟,进而形成善悟求新的良好习惯,这也是由中国武术“以悟求技、以悟求法”的文化品质所决定的。
可见,武术教育在智育领域不仅可以传授广博精微的武术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在武术领域里的智慧结晶,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质,令其通过武术练习中的“体悟”形成学习、生活中“善悟求新”的习惯。
4.3 体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强身健体,塑造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品质
在应试教育现象突出的今天,学生的学习压力一般比较大,是否具有强健的体魄对学生而言可谓举足轻重。武术作为中国固有的提升生命力的艺术,在几千年的演进中,“健身”已发展成为其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在与时俱进的全球化时代,作为武术本质的攻防个性,只是武术的锻炼内容或说是武术的锻炼手段,通过张扬这一个性,目的是发挥其固有的健身共性。”[15]所谓“常年练武术,不用上药铺”,“打拳就是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等正是人们对武术之健身功效的总结。
而在现代科学的视野下,武术的健身功效也正不断得以验证。已经证明,“武术对神经系统、心肺功能、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武术运动对于机体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是全面的,除以上几个方面外,武术对维持内环境化因素的恒定,加强酶的活性以及改善消化、排泄系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16]因此,武术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已毫无疑问。
武术教育在体育领域的价值还不仅限于强身健体的功效,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塑造学生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可贵的品质。比如,交手比武中所强调的“不畏强手,敢打敢拼”,“一勇降十强”等塑造的便是坚毅勇敢的品质;而武术训练要求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招一式,千练而得”,强调的便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武术的对练与集体演练中又尤其强调团结协作的品质。总之,武术教育正是通过在训练中、在对武术经典的解读中不断发掘、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最终达到其所要达到的目的——强身健体及塑造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4.4 美育领域:武术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中国武术在几千年的传承中积极地吸收了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传统美学范畴中的韵、气、形、神、趣、意境等在武术中均有着直接的体现。而从武术本体的视角来看,武术对美的展现主要可划分为两大方面:一是武术动作本身所体现的美,主要包括姿势美和劲力美等;二是由武术动作传达的内在美,主要包括武术的神韵美和意境美等。
武术动作本身所体现的美,诸如“金鸡独立”、“白鹤亮翅”、“朝天一炷香”等所表现出的静止的造型美,以及“燕子抄水”、“燕子钻云”、“龙形探海”等所体现的运动的造型美均属姿势美的范畴;而诸如河北形意拳所体现的刚劲之美,杨氏太极拳所展示的阴柔之美等则属于劲力美的范畴。
由武术动作传达的内在美,诸如快如风、缓如鹰、起如猿、落如鹊等“十二型”所展示的韵之美,以及由于“神”的运用而使得套路演练所体现出的生机与活力之美均属于神韵美的范畴;而“苍鹰捕食”所体现的雄鹰气吞千里的雄伟气魄,“灵猴攀枝”所展示的猿猴迅捷灵敏的轻灵身法,以及“白鹤亮翅”所传达的白鹤怡然自得的悠闲神态则属于意境美的范畴。
从美育的角度来讲,学生的武术学习过程便是一个不断审美的过程,他们在武术教育中不断感知动作的美妙和意境的高远,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亦随之提高。而长期的身体力行的美学熏陶也必然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5 结语
“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已备受关注,很多学者极力呼吁实施,而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促进其实施的政策、法规。但是,不可回避的是,迄今为止,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仍远不尽人意。近期,中央又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的高度来执行,以此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在这样一场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改革的汹涌浪潮中,倘若武术教育能得到准确的定位,武术教育的价值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将不仅仅是武术的幸事,亦是教育的幸事,是民族的幸事。因为,“我们常常讲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换句话说,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中国。这个特色在什么地方?离开了我们的文化传统,我想这个特色就表现不出来、体现不出来。所以只有认同我们的文化传统,把我们的文化传统继承下来、发展起来,才可能有我们的特色。”[17]而“武术文化所承载的不仅是武术技法的宏富内涵,而且是数千年绵延的武术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本——民族精神。”[18]所以,武术正是我们文化传统的绝佳载体,武术教育正确、有力的实施将不仅是对素质教育实施的大力补充,亦有助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1]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举行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EB/OL].人民网,2010-7-15.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7-29.
[3]阮纪正.武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G]广东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论文报告会论文选编. 中国武术协会,中国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学会,1991:10.
[4]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推行[EB/OL].:新华网,2009-12-04:
[5]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http://www.cycnet.com/education/focus/alledu/000926008.htm.
[6]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8-31:
[7]郭玉成,郭玉亭.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定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6):71.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7-29:
[9]王 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0-121.
[10]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5.
[11]康戈武.从全球化视角探讨武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18.
[12]楼宇烈.国学百年启示录[A].见:唐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国学热与文化传承[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005.
[13]杨建营,邱丕相.从武德的实质和精神内核探析当代武术教育改革[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113.
[14]王 岗.中国武术技术要义[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99.
[15]康戈武.从全球化视角探讨武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18.
[16]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99-201.
[17]楼宇烈.国学百年启示录[A].见:唐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软实力国学热与文化传承[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005.
[18]李守培.《中华武术》杂志的传播学分析[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42.
The Orientation and Value of Wushu Education under the Strategic Themes of Quality Education
Li Shoupei1Guo Yucheng2
(1.Department of Sport,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 063000;2.Wushu Schoo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
Under the strategic themes of quality education,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a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orientation and the value of Wushu education.It considers that under the strategic themes of quality education,Wushu education should be positioned as culture education and the value of Wushu education can be included in four aspects-moral education,intellectu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In moral education,Wushu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he national spirit to bring up students to the person with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justice and dedication.In intellectual education,Wushu education can impar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ultivate students'potential to inspire their creativity and intelligence.In physical education,Wushu education can strengthen physical health and cultivate the characters of strong will,braveness,industry and unity.In aesthetic education,Wushu education can encourage students to foster noble spirits and pursue goodness and brilliant future.Moreover,Wushu is a good carrier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so the vigorous implement of Wushu education can help not only the quality education but also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ecausequot;characteristicsquot;are actually embodied in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Wushu Wushu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orientation value
G85
A
1004—5643(2012)01—0037—04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S30803;河北联合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编号:QK009;2010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三等奖。
1.李守培(1985~),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传播。
作者简介:2.郭玉成(1974~),男,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