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境中前行:中华传统武术理性化的选择与定位

2012-08-15张继生曾文超程世帅

武术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传统武术逆境

张继生 曾文超 喻 业 程世帅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逆境中前行:中华传统武术理性化的选择与定位

张继生 曾文超 喻 业 程世帅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中华武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发展中却处于逆境中,如何让传统武术在逆境中生存发展已是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华传统武术发展进行探讨,指出了中华传统武术的逆境表现,找寻有利于中华传统武术逆境前行的条件,对中华传统武术进行理性化选择与定位,旨在更好地认识中华传统武术,为其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武中华传统武术 逆境 选择与定位 理性化

前言

理性是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是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在一代又一代的武术研究者、管理者和工作者,用自己的思想、语言、行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断地阐述“中国武术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反映了其对中华武术传播的信念与心愿,从而丰富了武术推广理论。然而,当理论积攒到一定程度,又经过了无数实践,中华武术却“越武越寂寞”时,就必然引发“中华武术出路到底在哪”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性思索与深层追问。当然,对理性的思考和探讨,还应从更深的层面展开,与其紧张焦虑,不如解析它们生长的社会根源,摸索化解它们的现实路径[1],寻求在逆境中生存与发展的依据。

1 中华传统武术的逆境表现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她不仅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的作用,更具有培养意志品质,振奋精神的功能,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价值。几千年来,中华武术文化孕育造就了“源流有序、拳理分明、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129个拳种,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对人类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发生了新旧鼎革的巨变,武术也霍然进入了一个由近代武术向现代武术的历史转型。然而,在这过程中传统武术的文化家园渐趋萎顿、荒芜,以致什么是“传统武术”似乎成了一个说不清的问题。如同人类生态环境的恶化常常是因人自身造成的一样,传统武术目前所面临的时代困顿也由多种深层原因所致[2]

1.1 现代社会的转型给予传统武术生存考验

现代社会中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在时间即金钱的理念下,人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谋取经济利益上。雅虎中国网站曾在北京、上海、南京等重点城市进行过参与者达30万人的白领生活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白领们最期待的休闲方式是和家人相处、和朋友聚会、读书看报、看演出展览和健身,调查同时显示,84%的白领意识到了健身的重要性,但只有24%的人能够有时间定期锻炼[3],加上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娱乐手段和方式不断多样化,打破了历史转型前闲余时间多、娱乐活动缺乏的小农社会,使得在现代社会生态环境下,专门从事武术训练和研究的人比例越来越小,并且越来越专业化和职业化。习练传统武术的人也越来越少,一些流传范围小、影响力小的拳种甚至很难找到下一代传承人,呈现出不断萎缩的状态,现代社会的转型给予了传统武术生存考验。

1.2 域外体育文化的入侵给予传统武术强烈冲击

众所周知,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体育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力量为依托,把持着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主动权,控制着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流量、流速、流向乃至所传递的西方文化价值观,从而处于中西体育文化交流中主导和强势地位[4]。中国武术为迎合西方奥林匹克文化“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进行了所谓的改革、创新,使其朝着“高、难、新、美”方向发展,使其更具体操化、艺术化,由于体制的偏向,传统武术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况,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反倒出现了西方体育如田径、体操、球类等成了中国传统的表象,就连在同属技击格斗项目的跆拳道、空手道面前本土传播也显得相形见绌。

1.3 中华武术面对挑战惊慌失措

1.3.1 武术对外传播推广中忽视了生态环境所赋予的风格各异、百家齐放

中国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社会的区域差异性很大,这种区域发展空间上的不统一、时序上的不同步和社会结构上的差异,造就了风格各异的中华传统武术,也衍生了竞技武术与散打运动。然而,“在武术对外传播推广的二十多年里,我们根本没有考虑受众的需求,只是想当然地把我们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向外推广传播”,在推广中主要以竞技武术为主,从而限制了生态环境所赋予的武术风格各异、百家齐放的发展,竞技武术近年来的传播策略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正如有学者所说的:“中国武术是一个‘运动丛’,而不是一颗树”,每一棵树都有存活的权利。

1.3.2 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自身迷惘

传统武术是在中国古代先贤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民族文化。但是,在当下传统武术生存境遇中,传统武术文化保守主义、传统武术文化激进主义和传统武术文化折衷调和主义的“争议”与“呐喊”都在传统武术文化能否变迁的立场上,走上了形而上学的道路,要么认为传统武术文化应该全盘皆变,要么认为传统武术不能变,要么认为传统武术可以局部变但是具体怎么变却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具有实践可行性[4]。原本是牵系着中华民族情感的传统武术,原本是作为识别中华民族身份与象征的传统武术,在今天这样一个繁荣的世界,不知不觉地开始走进了一个无奈与焦虑的文化忧伤的痛楚之中[5],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至今没有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位。

2 对中华传统武术逆境中前行的理性认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诚然,在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传统武术文化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文化传统因子,但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历经千年,从未中断,被现代学者称为中国人文版的四大瑰宝之一,也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当然任何传统如果要被今天的观众所接受,都必须成为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的是将传统变成现代的一面镜子,一种参照,让传统与今天对话,找寻利于中华传统武术逆境中前行的契机,否则,中华传统武术元素不仅不能征服其他国家、地区与民族的观众,也难以征服中国观众。

2.1 传统与今天的对话

2.1.1 武术以技击为本质特征的质疑

2011年5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功夫真的“输不起”吗》的文章,“在曼谷举行的‘山东好汉’环球功夫大师争霸赛中国功夫与泰拳的对决中,中国功夫1平3负,遭遇惨败,消息传来,舆论一片哗然。”对于“技击是中国武术的本质特征”我们已经坚持了多少年,但武术今天的发展的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改变。我们从武术中发掘的“散打”也没有一统天下,本应很绅士的“中国武术”却越来越变得野蛮和暴力,学习中国武术的青少年越来越亲近那些“家长难管”的孩子,本应成为中国人很衷爱的中国武术却被有技击功能而不倡导技击功能的跆拳道等域外武技所替代……这些现象,引起我们对“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进行质疑。[6]有学者认为传统武术的技击价值本质与现代竞技武术表演、欣赏价值功能是依据社会发展对传统武术的需求程度高低而呈现动态变化[7],也有学者提出了武术的技击表意。

毋庸置疑,武术具有强烈的“技击”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不管是远古时期生物武术源于生产劳动,冷兵器时代军事武术“技击”核心,还是衍生的健身、表演功能,无不是基于对生存生活的需要,它是在生产、生活、自卫及战争中为了生存而积累的搏击和健身经验,是人类作为生物物种赢得品质生活的技能表露,既然如此,又何须把武术定格于“以技击为本质特征”的论断作为判断其价值的唯一标准。

2.1.2 传统的百家齐放与今天的竞技化

传统武术受中国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影响,不仅效仿自然规律,而且效仿自然之物,不仅根据气候的不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武术拳种,如南方以拳为主、北方以腿为主,而且根据生物物种差异使得传统武术百家齐放,如上古之时已的“三人操牛尾以舞”,汉魏时的“五禽之戏”,发展到后来根据鹰之利爪,虎之威武,豹之凶猛,龙之先发,鹤之轻盈,猴之灵巧等产生的各类形意拳,还有取义花之美与树之伟形成的的花拳、梅花拳、树拳等。八段锦、五禽戏、少林五拳、形意十二形等。这种对自然规律以及自然之物从形式到内容等全方位的仿效,是返璞归真的和谐现象。

在“民族”与“传统”两面大纛与西方文化熏陶下,以西方竞技体育为尊、把中国武术确定在运用“更快、更高、更强”为竞争意识的“体育”范畴内,运用体育竞赛的方式做出规制,从而陷于非驴非马的窘境,与传统武术的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相差较远,甚至它的开展已经不是民族情感的自然显露,而是为表现民族特色的一种表层的故意行为。对于今天的武术之路,似乎就应如卢元镇所说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武术的外行们——对武术的排斥和拒绝,恰恰拯救了武术,至少说明了他们认为武术应该回归自己的发展道路。”

2.2 中华传统武术逆境中前行的契机

2.2.1 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为传统武术发展依据

“和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均匀。古往今来,和谐社会的构建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古代思想家孔子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认为“和”是为人处事与人类社会的最高标准。胡锦涛同志也指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这几方面的关系”。

传统武术历经千年,在人类不断追求社会和谐进程中连续下来,可以说,它是人类不断追求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历史产物。追求个人身心和谐是武术最根本的特征,追求人际和谐是武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武术最主要的原则,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观念贯穿于武术的思想模式与实践规范之中[8],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传统武术的现代发展提供了依据。

2.2.2 全民健身的开展给予传统武术发展空间

2011年3月,刘延东国务委员在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道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也表示“武术项目的发展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和作用”。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某网,对2641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9.1%的人赞成将武术列为全民健身项目进行推广,67.8%的人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部分[9],根据人们的健康需求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对全民健身项目进行选择势必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趋势。

2.2.3 国家机构对武术事业强劲支持与研究的深入成为传统武术发展的坚强后盾

尽管传统武术受到冲击,处于逆境,但并未放弃武术事业的发展,反而对武术事业发展越显强劲。回顾武术60年的发展历程,武术遗产的挖掘、整理,推动了武术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实现了武术在国内的普及;竞技武术体系的逐步完善,使中国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武术研究院的组建与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推行,使中国武术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武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对武术产业的探索,使武术初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武术的健身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市场功能等等都得到了空前的展现。[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60年里,武术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家机构的强劲支持与科研的深入成为传统武术发展坚强后盾。

3 中华传统武术理性化的选择与定位

当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力量还比较薄弱,处于逆境之时,首先解决的是要能够走得出去、立得下来、传得深远,故此,对于中华传统武术,我们所做的不仅是理清它所处的环境,找寻前行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能对它进行理性化的选择与定位,即便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立场有所放弃,也是用今天的策略性放弃来争取明天的战略性获得。

3.1 整合资源优势及发展契机,注重文化传统,定格于国内市场重点发展

如果一旦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缺失了传统文化的依托,那么,就注定了这个国家或民族是处于迷茫的境遇之中的。同样,如若当代社会中的中国武术迷失了其文化内核,那么,其发展也将注定会是迷茫的,毫无方向性和目的行的[6]。中国传统武术拳种大都是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根据气候差异与地域特征的不同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域特殊性,都有自己的特殊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在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应该着重考虑其风格各异的特征及所在地区天然独厚的地理优势。当然,地域间的文明和文化,除了有自己的特殊性之外,同样存在共同性,有着彼此相通的地方,传统武术现代发展中也必须考虑整合武术资源,选择普适性强的武术拳种全面发展,正如高小军所讲的“随着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华民族对于武术运动、武术文化的理解和依赖决定了武术项目在我国特有的民生性和民俗性”。

面对着国内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契机,我们没有理由放任国内传统武术发展的大好前景,把有限的时间与精力给力竞技武术,热忱于国际传播。“君自栽好梧桐树,自有鸾凤枝头栖”,相信只要国内传统武术能够得到长足发展,国际传播指日可待。

3.2 不以自我为中心,传统武术的边缘传播

以自我为中心,意味着认为地设置一道道屏障,阻隔与外界的诸多联系,自然而然也就排斥外界的优秀和先进因素。我们呼吁保护和传承传统武术文化,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排斥外来文化,放弃与其它文化的交流,但现代人在追捧新文化的同时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好祖宗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

由于历史积淀等原因,中华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的关系只能是中心——边缘的区位关系,走向边缘是体育全球化中留给中华传统武术发展可取的选择,是我们目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必须面对的现实[11]。任何一种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才能长足发展,我们应该尊重文明和文化的多元性、多样性,提倡文明和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主流文化为中心,进一步还要欣赏它们,学习它法,并以此来提升自我。同时,传统武术的边缘传播,并不意味着过往的努力全都付诸流水,也不等于没有发展和不能发展,只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理清自己所处位置,整装待发,寻求逆境超越的出口。

3.3 以倡导道德至上的礼仪文化来引领现代武术甚至现代文化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中国自古被称作“礼仪之邦”,中国文明也被称作“礼乐文明”。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谦谦有礼的形象而闻名于世。“礼”与“德”是两个紧密相连、相互统一的概念,“礼”是“德”的外在表现形式,“德”是“礼”的内在精神。然而,由于受西方文化熏陶,现代社会发展中中华民族文明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有悖人伦道德的反面现象存在目前社会的角角落落,甚至表现的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现代武术也变得散漫无礼、毫无规矩,这是社会和人类的进步文明,还是历史的倒退愚昧?

武术礼仪作为我们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凝聚着无数中国先哲的智慧与结晶,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一种象征和标志,它不仅是人际交往和武术交流活动中的方式方法,更是武术修炼者尚武重德、充实内心的巨大法宝。“文以载道,武以明德”、“习武先习德”武术礼仪是武德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粹与提炼。当大众对中国武术抱有一致敬意的时候,更重要的是知识普及,而不是“情绪”普及,而知识普及也绝不是说你现在来观看几场武术表演,或者练几个经典武术套路就能马上做到的,传统武术本身也是一个特殊的身心“修炼”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身体某项机能和技能的展示与运用[7]。倡导道德至上的武术礼仪文化就应定位于引领现代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4 结语

面对着全球化的时代大潮,逆境中的中华传统武术也绝非一朝就能扭转局面,当我们一贯强调发展,不顾一切向前冲时,蓦然回首,也许会不禁惊叹:中华武术所走得道路真的那么正确?历史证明,太多的傲然失去认清自我的机会,太多的狂妄也模糊了正确交流的机会。正视所处的位置,对中华武术现状有个透切认识,对中华传统武术进行理性化定位,已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仅提出一个战略性的构想,还没有具体的技术和理论体系,中华武术发展仍然需要更多的武术研究者、管理者和工作者来共同谋划。

[1]人民网-人民日报. 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EB/OL].http://news.sina.com.cn/pl/2011-05-19/052222490282.shtml).

[2]周伟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统武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7):868-870.

[3]吕 斌.以健康快乐的名义让你的生活慢下来[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0(4):61-65.

[4]李 龙.诠释学视野下的中国传统武术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0):8-11.

[5]周云红.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反思:迷失与救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8):27-29.

[6]王 岗.质疑:“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8-32.

[7]栗胜夫.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1).

[8]王国志,王 岗.论和谐的中华武术[J].体育文化导刊,2006(12):81-82.

[9]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近九成网友赞成将武术列为全民健身项目[EB/OL].http://news.qq.com/a/20090414/000111.htm.

[10]高小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新中国武术运动发展60年回顾与展望.国家体育总局.拼搏历程辉煌成就:新中国体育 60 年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

[11]孙 强,王国志.中心与边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定位 [J].体育学刊,2008(9):109-112.

Advance forward in Face of Adversity:the Rational Choice and Positio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Zhang Jisheng Zeng Wenchao Yu Ye Cheng Shishuai
(P.E.Colleg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12)

Chinese Wushu,as Chines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is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in the modern development.So how to make traditional Wushu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is an urgent issue,need to resolve.In this paper,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And it notes that the advers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finds help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forward in face of the conditions of adversity,mak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rational selection and positioning.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and its development,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Adversity selection and umber_ebook 292,pagenum

G85

A

1004—5643(2012)01—0005—04

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0C0965。

1.张继生(1969~),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传统武术逆境
传统武术怎么了?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完形填空Ⅳ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