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意六合拳之野鸡旋窝

2012-08-15买西山买勇

少林与太极 2012年3期
关键词:腿法野鸡上肢

文/买西山 买勇

心意六合拳之野鸡旋窝

文/买西山 买勇

野鸡旋窝是心意六合拳里十大形之一鸡形中的一把拳,是心意六合拳中常练常用的把手。野鸡旋窝是心意六合拳中一把重拳,一般不轻易使用,用则伤人,所以历来对这把拳的传授都比较谨慎。

野鸡旋窝的练法,按手法讲分引手式野鸡旋窝、抽手式野鸡旋窝,按步法讲分内圆旋窝法、外圆旋窝法,按起势动作讲分前起步势、后起步势和交错起步势。这里只按手法简介前起步势的练法。

野鸡旋窝歌诀:

含胸束身引手环,半边琵琶半边弹;

四梢发动胆中起,寸抖寸发无生还。

又曰:

双手相映于门前,足下取绊近膝间;

下不投机反手攻,引手欺目膝下寒。

一、野鸡旋窝的练法

1.前起势引手势野鸡旋窝的练法

由轻步站右式起势。前(左)脚向前迈一步,前(左)手随身体前进而升起,由胸前向外出引手,掌心随着手的上升由向下而转向向内、向外引出背花掌,掌出与头等高。此时后(右)手随着前(左)手的上升而上升,掌心由向下随着身体的前进而转为向上,升至与肩同高,从左掌的手心向上引起,高于左掌时变为劈掌。双掌距面部约40厘米,右掌掌心向外下,左掌随着右掌的劈落而下落。双掌落至肩部时,双双变为拳。左拳从右拳的拳底钻出,斜向肩部崩射而出,行至距左太阳穴40厘米处停留;右拳向右肩处直射而出,臂与肩平,拳与臂平,拳面向右。与此同时后(右)腿随着身体的前进而抬起,由右侧面弧形由外向前方画出,行至身体右前方时脚尖外沿微向前振弹一下,继而弧形画至左膝右侧附近,右膝高抬,随着左腿微弯曲身体微向下沉之际,与右拳向右打出同时踢出(或踹出),右脚外沿朝右,脚与膝等高。随后恢复立正姿势。

左式与右式相反,一左一右反复练习。如练连续动作,可在上势的基础上再向前迈右步前进,出右手为引手。以下动作与右式相同,唯手法、步法相反。

2.前起势抽手势野鸡旋窝练习法

由轻步站右式起势,起前(左)脚,升上(左)手。左手顺着身体向上,掌心随着身体的上升由向下而转为向上,手起至与头同高。右手随着左手的上升而上升,掌心由向下变为向内,当手掌与左掌接近时从左掌外迅速托举,上升,超过左掌。左掌同时回抽,行至与肩等高处,上下两掌均变为拳形,右拳转下从外向里转回,两拳心相对时突然向左右撕开,左拳向左肩外崩出,距肩30厘米,拳心向里,右拳向右射出,拳心向下,拳面朝右。同时右腿随着双手的上升而抬膝,有直奔向前之意,随着腿的抬起脚也随之欲弹,行至左膝右前方时脚即向右弧形勾环,行至近左膝30厘米处向右外踹出,脚外沿朝右,距地面40厘米左右。右脚的踹出与右拳的射出同时进行。接着恢复立正姿势。

如练连续动作,在右式的基础上,将右脚向前进一步,右手随腿落而向前方出引手,以下动作与右式相同,唯方向相反,如此反复练习。

二、野鸡旋窝的眼法

野鸡旋窝是心意六合拳中一把冷拳、重拳,它的拳法、腿法比较特殊,练时用眼的方法也不一般。

野鸡旋窝是上虚下实的战法,所以眼的巡视方向和范围也随着动作的需要而扩大,随着动作的用途而变化。动作的上虚是为了掩护下实,因此眼睛也要随着动作的实施用眼光掩护以迷其心志。此外眼在实施动作的过程中还要窥视彼方被击打位置,以保证下肢击打准确,还要保证上肢防御的成功。练时要注意眼光的不同意义,有侦察的眼光,有实战用的警惕的眼光,有不为对方发现窥视对方被击打部位的眼光,有掩护自己招法的眼光,这些在训练中都要用心体会,只有练好了,用时才能随意。

三、野鸡旋窝的手法

野鸡旋窝的手法、脚法是双向,即手脚并用,特点是以上掩下、上下齐用。野鸡旋窝的两种不同起手各有含意。引手时的手法以引邀、格防为特色。如引手是主动进攻,若对方不注意防守可直接用背花掌击打对方,若对方防守又可直接接手。接手中又有几种变化,可向下扒拉,也可向左右牵拉等。若双方应对,我手法又有多层变化。如彼方接手,我可前手接手、后手劈打,也可前手牵拉、后手冲打。这些手法是刚起步的一瞬间便实施的,若对方防守严密,以上手法均用不上的话,我双手即转为掩护,双手的活动以转移对方视线为主,以封其目迷其心志为上。这是这把拳的上肢盘法的主要特色,练时注意与下肢动作配合,使之既能随时发挥独自的作用,又能起到综合战法的效应。

四、野鸡旋窝的身法

练习野鸡旋窝的动作,要从象形性、观赏性和实战性入手。

野鸡旋窝整体动作要象形,正如野鸡旋窝歌诀中所写:“含胸束身引手环,半边琵琶半边弹。”“含胸束身”是指身法在引手回环以后,又指手、脚没有打出以前的身形状况。“半边琵琶半边弹”是指身法已发、手脚已展和即要展放的一瞬间的状态,这个动作恰似鸡子在沙窝中打恋窝的形象。其拳前打身法随进,侧打束身藏气藏力,充分体现了束展二字,象形中又藏杀机,好似古朴露锋的宝剑,使人赏心悦目。

野鸡旋窝从下势开始就藏有诸多不同的手法,随着身法的不同变化,其自身招法从两种不同方位显现而出,在身法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其周延变化和外延变化逐步展现,不论在训练或在实战中都显得杀气腾腾,使人望而却步。

五、野鸡旋窝的步法

在上肢盘手的掩护下,下肢步法在保持自身平衡的情况下,又要起腿进攻对方,并且要战而胜之,所以步法要稳健,起腿要神速。野鸡旋窝使用的腿法是巧打,均以点踢为主,一招制敌。野鸡旋窝时的腿法外用近似于勾撕交错腿法,内用时又近似于裙子腿法,但无论是外用还是内用,其中一条腿必须站稳脚跟,距对方一定要近,近到“近了提膝,远了踢”的范围之内,或者是脚踏中门,否则就无法发挥威力。

拳经云:“不黏不斩,不斩不黏。”意即不打别人就不要贴近别人,若要战斗就必须贴近彼方,要贴近彼方步法就要跟上。拳谱曰:远打一丈不为疾。在两方相峙之中,步活要灵活,要先看好击打目标再贴近对方,足踏中门、外门、里门都要视势而行,见机行事,当进则进,当退则退,步不枉走,脚不落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野鸡旋窝的独特的打法、用法及步法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六、野鸡旋窝的实战用法

野鸡旋窝的眼法、手法、身法、步法及前进后退都是为实战做准备的,在实战中侧重于一侧而又更重于下,下肢的进攻又依靠上肢的掩护而发挥作用。有歌为证:

野鸡旋窝势逢圆,引手劈掌半边弹;

封目格打平常事,抖弹回环重一边。

1.从野鸡旋窝上肢不同练法上解析

(1)从引手势野鸡旋窝的起势中究其变化

引手势也叫要手势,就是引你先出手。如对方出左手,我则拿其梢节向左牵拉,用其左臂可以遮拦其右手行动。若其右手先动,我左手遮拦其右小臂中节,右手可以遮拦对方左手行动。若牵其一手还在未发之际,彼另一手进击,我则用另一手遮拦,此时我可以用肘、用肩、用头进击对方。我下肢可以运用腿法,前边顶崩,侧边射弹,或踢裆部或弹胯、膝关节或踹胸腹。歌曰:

引手劈掌足下圆,手脚齐到方为全;

不足切到反关处,上层撩弹悬睾丸。

又曰:

双手遮拦足圆圈,上下齐用往外弹;

外圆首选迎面骨,内圈第一挂睾丸。

(2)从引手势中看后手变化

引手若遇敌手,后手可以劈斩对方。若前手向左右牵拉,我后手直接冲打。我后手劈砸又隐藏着用肩,下肢可以用膝。劈砸的过程中可以用肘,其周延变化随时可取,后手与前手在门前的配合和相互间的变化,除能进则进外,其主要手法就是双手交错变化掩护下肢的行动,引诱对方放松对下肢的防守或来不及防守。

歌曰:

双手起势于胸前,上虚下实反相兼;

下取根足膝关节,高打胯部胸腹间。

(3)从抽手势中看双手变化

引手、要手、抽手意为门前伸手三小手。抽手是我接对方接我的引手或要手的手。这种抽手有两个手形,一是掌心朝内上,二是掌心朝外。掌心朝内上者,是解对方捉我之手或捉对方手之小臂梢节。掌心朝外是解对方想捉我之手并截拦对方刚出之手,或捉拿对方手腕或牵拉对方小臂。总之,两手相互掩护,互为相映,可进可守。如前手抽手,后手劈盖;前手牵拉,后手崩打;前手扒,后手劈砸等等。

歌曰:

抽手回环撕两迁,手足并用上下边;

高打低用平常事,左挂右切事悬丸。

2.从野鸡旋窝下肢不同练法中解析

(1)从野鸡旋窝下肢外圆中看腿法使用

在上肢的配合下,下肢使用向外圈踢的腿法。在上肢得手之际,下有用膝的机会,所以后脚抬腿时,有向前猛提膝的要求,但是向前弹踢却没弹直,意即含近则提膝远则踢之意,继尔腿脚又向右后(左腿若是向左后)圈勾、回环,此动含有后扫或后挂之意,脚行至右侧时脚跟有近似裙子腿法之用法,稍后又有用夜马弹蹄之迹象,回环后膝部又向外踹出,正对对方胸腹部。从整个动作来看,行圆内处处杀机,无一不战,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相应招法。歌曰:

双手交错封目拦,下盘足起奔向前;

不伤睾丸与迎骨,也打胯眼胸腹间。

(2)从野鸡旋窝下肢内圆中看腿法使用

在上肢手法的掩护下,后脚在适时的情况下,由外向内圈起,脚抬起至右侧高峰时要猛一弹,用右脚前端右侧弹踢对方阴部,这是内圆腿法中的重中之重。接着脚继续向身前转回,有解彼方腿法进攻之意。继而脚回到左膝关节处,防备对方用膝顶,紧接着脚随上肢右臂向右侧踹出,在实战中是向有人侵犯的方向踹出,上肢手打对方面部,下肢脚弹踢对方胸腹部,有使用勾撕交错腿法之意。歌曰:

引手抽手都回环,勾撕交错指两边;

抖弹琴琴扒拉手,脚踢睾丸进黄泉。

3.从野鸡旋窝肢解动作中解析招法使用变化

(1)从上肢手法起势中看引手招法的变化

引手招法除主动进攻及主动防守用法以外,还有直推、直扣、直抓以及白蛇吐芯和扼喉之用法,和后手的配合以及同下肢的配合会引出诸多变化。例如,前推后劈,前扣后打,前抓后勾,上使白蛇吐信、下使饿虎掏心,前手扼喉、后手摘茄等等。又如前手引要扒拉,后手劈挂又可变化使用肘法等。上肢的要点是两肘不离胁,即山不离虎,虎不离山。上肢行动处处以和下肢配合为主,上下相应,在实战中充分发挥两肩扣合之力、身躯含存之劲,使力达四梢。歌曰:

上面支手下边弹,力达四梢势逢圆;

不知旋窝真面目,直打硬冲自找残。

(2)从上肢手法起势中看抽手招法的变化

抽手回环手法是主动进攻后的防守,是解前手之围的招法。抽手行动两层含意中,其变化招法均没有使臂之中节伸直,而是在沉肩坠肘之间运行的。两肩的扣合,身体的含存,两腿的弯曲含存,四梢的发动,心气意力的集聚,都在惊警之中行动,所以不论是上肢的舒展或是下肢的运行,都是上下合一、集中之中才能成功。例如:上面抽手、下肢提膝,上手拉牵、下脚踢蹬,上肢封目、下肢交错进攻。总之,抽手在防守中以攻代守,双手既可回环抽动,又可以车轮战法行进攻击,在进攻中随时可以发挥周延变化,使之手法层出不穷,行进中一定要虚中藏实、实中藏虚,手法太虚太轻则防守无用、进攻无效,手法太重无虚实变化则进攻又显粗拙、防守又显漏洞,所以要阴阳相合、虚实相因。歌曰:

虚虚实实虚藏冲,虚灵太虚不中用;

实中藏虚难敌手,实中太实显拙功。

(3)从下肢腿法中看外圆腿法变化

在上肢手法、身法的配合下,外圆腿法在行圆中有四个基本发力点,但是各点的情况又不一样。第一发力点,双方距离要近,最好是足踏中门,提膝能用上为最佳距离。稍远一些就只能用第二个发力点,就是在脚尖能够达到的距离。如果连脚尖都起不上作用,则以上两个发力点均无用武之地。第三个发力点是旁切膝关节,指打外围之人。第四个发力点是弹踢之法,无论是侧弹或后弹,都要在脚能达到的距离为佳。第一发力点若不能伤害对手的话,可提膝击打彼大腿部或腹部及软胁处。第二发力点可以直踢彼迎面骨。第三发力点可直接踹对方大腿部或胸腹部。第四发力点可以直接弹踢对方腿部或腹部。歌曰:

上掩下弹艺藏中,距离适势事关重;

远去不能起腿脚,留情更是减一层。

(4)从下肢腿法中看内圆腿法变化

下肢腿法的应用都是在上肢身法、手法的配合下才能成功实施的,内圈腿法也不例外。在内圆行迹轨道中基本上也有四个重点发力点。首先是起步就有用勾腿、切腿的动向(勾起对方一只脚,而侧踹对方另一只腿)。腿达到右上峰是第二个发力点,可点崩对方阴部,也可以踢对方腿部。腿脚回至门前时是第三个发力点,可破解对方提膝之招法,也隐藏着弹踢彼方裆部的机会。第四个发力点可踹对方膝关节,但也可以踹踢对方胸腹部。以上动作的应用必须手足一致,上下合一,周身配合,真是一枝动百枝摇。歌曰:

肘靠胁间两手牵,虎不离山事逢圆;

两肩相扣存气力,两腿弯曲藏凶残;

三节四梢齐发动,手足齐到方为全;

心与意合多一惊,沉雷一声顽敌歼。

猜你喜欢

腿法野鸡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论散打训练中腿法的正确应用
麻雀
打野鸡
捕野鸡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基于解剖学基本面的跆拳道腿法分类
跆拳道腿法与散打腿法的差异研究
张开印散打比赛中腿法技术运用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