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现代日本柔道的发展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

2012-08-15胡洪森贾春晓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柔术柔道中国武术

胡洪森 贾春晓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近现代日本柔道的发展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启示

胡洪森 贾春晓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4)

2008年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失利引发了各界人士对武术发展的高度关注。如何在新时期将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更大程度的推向国际,让世人认识武术,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粹,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探析近现代日本柔道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借鉴利于中国武术发展的因素来更好的发展中国的武术。

中国武术 日本柔道 发展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武术虽获许在奥运期间举行比赛,但是遗憾的是,这次比赛武术既不是奥运项目,也不是表演项目,而仅是特设项目。武术错过了一次进入奥运会的绝佳机会,武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要求我们深刻反思武术的发展历程,并为以后的发展寻找出路。在民族体育项目的推广和发展方面,日本做得比我国好,柔道早在1964年就进入奥运会,空手道也早已在世界范围成功推广。中国与日本在文化传统上有较大的相似性,推广的又都是民族性传统项目。因此,日本武道的成功或许可以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1 日本近现代柔道的发展

对于本文中日本近现代时间的划分,本文采用日本史中对于近现代的划分方法。即近代:指明治维新到太平洋战争结束(1945年8月)这一阶段的通常说法。现代:以太平洋战争失败或保守合同签订的1955年以后作为起点直到现在。嘉纳治五郎于1915年将日本柔道定义为:“柔道是最有效地使用心身之力之道,通过联系攻击防御,锻炼身体、修养精神,掌握真谛,完善自己,补益世间,这是柔道修行的最高目的”。

1.1 近现代柔道的发展社会背景

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日本在吸取清政府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后,明治政府采用“殖产兴业”、“版籍归还”、“废藩置县”三大政策,开始全面欧化的进程。在这一系列政策下及引入的西方经济体育的冲击下,武士阶层地位下降,相应地武士们赖以生存的武技也被视为末技而被社会排斥。但是警察部门由于社会功能的需要成为武道保留的最后阵地。随后,日本于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武士道得到鼓吹,逐渐受到重视,武道在代大背景下开始复苏。1895年成立大日本武德会,进行演武大会,其中柔道出场人数次于剑道位列第二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柔道也开始了向现代体育的转型。

1.2 由“术”向“道”的转变

在柔道由传统向现在转变的历程中,被誉为“日本现代体育之父”的嘉纳治五郎所做的贡献首屈一指。他不拘于门派,广泛学习各派柔术,并对各派柔术进行整理归纳。他认为柔术不单纯是格斗技巧,通过联系柔术可以达到德智体美全方面的教育,同时他将柔术总结为“最有效地使用身心之力”进而深化为“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哲学理念。将流派繁多的柔术整理,并升华到道的层次,完成由“术”向“道”讲道馆的出现,将“术”提升到“道”的层次,是日本传统武术向现代体育成功转型的象征。嘉纳治五郎在对柔道改造过程中,以教育人为理念,将传统柔术中易于伤人的危险技术剔除,并从中提炼出“当身技”、“固技”、“投技”三类技术,在练习过程中强调“体育、胜负、修心”三者并进。改造后的柔道人保留这原来的形和乱取,但更加安全,技术更加简洁,更富有体育价值。

1.3 讲道馆柔道崭露头角

柔道开始只是在讲道馆,小范围内传播,影响甚微。直到1886年,嘉纳治五郎的讲道馆柔道借助“警视厅演武大会”,打败了号称日本第一柔术的传统柔术流派“良移心头流”,确立了自己在日本柔术界的地位。此后,柔道渐渐被民众所熟知,练习者也越来越多。

1.4 柔道的成功普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日本国内外的矛盾作用下,政府为了对抗来自欧美的自由主义思想及转移青年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重视武道的文化性和精神陶冶作用。于1872年将东京师范学校升格为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为武道的传播培养教育人才。而嘉纳治五郎所持的将柔道应用于教育的理念恰好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求。1893年后,嘉纳治五郎担任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成立“柔道部”,培养柔道教师。“1925年,第50次帝国议会众议院,“有关普及武道的提案”得到通过,建议提出将剑道、柔道作为初中的必修课”。1931年,在《在中学令施行规则改正》中强调“剑道、柔道在体操科中作为必修课目”。政府强制性的让青少年参加柔道练习并拥有比赛经历。此后,嘉纳治五郎有通过努力,使得柔道进入大学。进入学校后的柔道,在日本得到迅速的普及和推广,

1.5 柔道的国际化过程

第一个向欧美宣传柔道的是日籍欧洲人小泉八云。他当时作为一家杂志的撰稿人来到日本,并一直在日本生活,他写了大量的文章介绍日本的风土人情,其中包括对柔术的介绍,他是最早用英文向欧美国家介绍柔道的人。之后还有一位美国人在引文版《日本事物志》中介绍柔术的理念,使得欧美国家知道柔道可以作为一种德育、智育共同发展的教育手段,也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认同,使得嘉纳治五郎的讲道馆柔道很快在欧洲得到迅速的普及。嘉纳治五郎自己更是对柔道的推广不遗余力,他多次去出国进行巡回演讲,并进行柔道技术表演。但是嘉纳治五郎对推广的态度十分谨慎,并且非常重视外出推广者的水平,而不是一味追求向外推广的速度。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使得外国学习者能直接接触到柔道的精华,能够全面正确地了解柔道。也正是这种原因,柔道被世界所认识并接受,并在欧洲得到较高程度的普及。此外,嘉纳治五郎于1927年在中央有段者协会上呼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有道者协会。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1951年,国际柔道联盟在成立,其成员国从起初的十七个增加到现在的176个。国际柔道联盟为柔道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及申请进入奥运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终于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柔道被设立为正式比赛项目,顺利进入奥运会。随着柔道的国际化,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其规则也在随着发生改变,其中最突出的有两方面:(1)采用分重量级制度,使得柔道更加符合竞技运动追求公平的理念。(2)改变传统的白色道服黑色腰带,采用彩色道服,更加有利于裁判的评判。

1.6 柔道的等级评判制度—段位制的优化

由于传统的柔道等级只有“目录”、“免许”、“皆传”三个等级,习练者升级的速度过慢,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他改进了柔道的等级方式,他将柔道等级设为有段者和无段者,无段者分为甲、乙、丙三等(后来改为从五级到一级),有段者从初段升到十二段,段位的考评不只是对柔道技术水平的考察,还非常重视申请者的品德修养、对柔道精神的把握等,若品行不端即使申请者技术再好也不会被授予段位。

2 当代中国武术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上练打分离

中国武术与日本柔道一个鲜明的相似之处就在于都有套路和搏斗构成,而这两部分都是其不可或缺的核心。当代中国武术虽然在民间的传统习练者练习套路的同时仍然非常注重武术技术的技击作用,但是在高水平竞技中或是官方的推广上将武术分为了套路和散打两部分,导致套路高水平运动员不会打,也使得套路运动越来越表演化和体操化,而散打运动员则不以套路为基础,而是以踢、打、摔等技法为主,使得散打成为单纯的格斗,而缺乏中国武术应有的文化内涵。

2.2 武术比赛观赏性不足

西方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竞赛结果的未知性,不论是竞速项目还是对抗项目,还是难美项目,不到最后一刻,结果都是不可知的。但是武术套路比赛却呈现出固定选手独霸天下的局面,有的运动员只要参加比赛,顺利完成动作,就是冠军,其他选手无法超越,而且这种优势会持续到冠军运动员退役。这就造成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全国比赛和国际比赛中,前几名总是固定的几个运动员,从而导致竞赛缺乏悬念,甚至出现还未比赛,观众已经能准确预料结果。此外就是观赏性不足,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规定套路的竞赛,试想一场比赛连续几十个运动员都是演练同一套路,对于观众来说,势必会造成审美疲劳,最终结果就是套路比赛观众越来越少。

2.3 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性表现欠缺

武术是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根基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中国是“礼仪之邦”。而现在我们的国粹——武术,除了上下场的抱拳礼,却在没有其他独具特色的礼节。在不同的场合下,礼节上的单一更是被充分表现。再者就是,从竞技武术来说,散打的背心、短裤显然不能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套路的服装也越来越艺术化,越来越像舞蹈表演服装,也越来越趋向标榜个性的西方文化,只是一味追求花哨,文化底蕴越来越少。

2.4 中小学武术课程设置曲高和寡

早在民国时期,1915年4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许禹生等提出的《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议案,武术正式进入学校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后,十分关心体育教学,并在1956年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体育教学应包含武术内容,到八十年代,大学武术逐渐兴起。但是,当前学校武术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由于文化课的压力,体育课不被重视,另外,中小学武术教师匮乏,使得中小学武术的实施局限于小范围,而且水平不高。大部分中小学生几乎接触不到武术,对武术的了解更是无从谈起。国家在学校教育中推行武术的政策制定的全面详实,但是升学压力、场地设施、师资力量等多方因素使得武术在中小学的普及收效甚微。

2.5 武术的推广过于保守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武术已经被世界许多国家所熟知,许多国家也成立了武术协会,但是国际性的武术组织的影响力远远不及其他竞技项目。在许多国家的武术协会是下设在空手道协会等其他项目协会之中的部门,而非像其他项目一样是独立的机构。1990年成立的国际武术联合会总部设在北京,而不是像其他项目一样设在外国,而且联合会的主要成员都是中国人,外国人参与较少,这就造成虽然我们有国际组织,但国家组织在国外的认同度和接受度远远不够。其原因就是我们在推广的时候过于保守,不敢放开手脚去做,在观念上没有认识到武术不应只是中国的武术还应是世界的武术。而将武术变成世界的武术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单靠我们自己必定行不通。

3 结语

3.1“打”与“练”相结合

技击是武术的核心,而将武术分为表演的套路比赛和单纯格斗的散打比赛,无法表达中国武术所固有的技击理念及其背后文化底蕴。武术竞赛应该探求新的竞赛模式,使得“打”能够体现出“练”内容,“练”能运用于“打”之中。从而避免套路运动员不懂技击,散打运动员不会套路的尴尬局面,同时,“打练”结合的竞赛模式可以大大增加武术比赛结果的未知性和观赏性。

3.2 提高武术竞赛观赏性

当代竞技武术在不改变其“打练”分离的竞赛模式下,要提高武术的观赏性,可以利用竞赛规则对运动项目的引导功能,通过修订规则,增加武术套路竞赛的悬念,逐渐淡化规定套路的比赛。此外,尝试“打练”结合的竞赛模式,也是可以有效地解决缺乏悬念,观赏性差的问题。

3.3 注重武术理念的提炼

日本柔道早期就提出“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理念,将柔术提升到层次。而中国武术虽产生于有深厚的文化之中,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提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指导理念。这种理念将是武术技术发展的导向,武术教育功能的体现。理念一旦得到人们的认同,武术的推广就会顺利的多。

3.4 加强中小学武术课程的实施

针对现在中小学武术课程所面临的政策执行度差的问题,应加强中小学武术具体实施的力度。可以尝试将武术设为必修课,并将武术考试纳入学生升学的考察范围。这样既可以全面普及武术,又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能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一举多得。

3.5 提高国外武术教练员的水平

对外武术教练员是武术的直接展示着,其技术和理论水平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中国武术的水平。他们的水平决定着外国民众如何认识武术。政府应该建立专门权威机构,审查对外传播武术的教练员的水平,并授予其相应的认证资格。避免对外传播武术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也可避免鱼目混珠的情况。

3.6 广泛吸纳优秀管理人才

国际武术组织的管理和运行需要引入其他国家的参与。此外,竞赛规则的制定和修改要广泛吸取其他国家的宝贵意见,使得规则更加适合国际比赛。

[1]郑旭旭,袁镇谰.从术至道—近现代日本武道的发展轨迹[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2]余建华.嘉纳治五郎与日本柔道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4(7):60-61.

[3]段健芝.从日本柔道的改良看中国武术的发展[J].解放体育学院学报,2001,20(4).

[4]国胜涛,郭玉成.日本武道的推广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搏击·武术科学,2010,7(12).

[5]覃永贞.近现代日本柔道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Modern Japanese judo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Development

HU Hong-sen JIA Chun-xiao
(Graduate Schoo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2008Wushu into the Olympic Games defeat caused th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s attention. How in the new time the ric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to a greater extent to the international, let the world know about martial arts, Chinese culture essence,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of modern Japanese judo 's successful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benefici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factors to bett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Chinese martial arts;Japanese Judo;Development

G852

A

2095-2813(2012)02(b)-0077-03

猜你喜欢

柔术柔道中国武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服了!烧脑的巴西柔术
柔道教学策略研究①
重庆的巴西柔术迷 格斗也可以玩得“很温柔”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柔术——勇攀技巧高精尖的人体艺术
巴西柔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