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①
2012-08-15南广友
南广友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天津 300380)
创新教学模式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①
南广友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天津 300380)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保证。当今时代的快速发展,带给人们的是一个争分夺秒的快节奏生活,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适当的缓解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因此人们应当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一个锻炼身体的好习惯。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应当从高校做起,然后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改革体育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模式使提高体育教学的保证。本文在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新时代的到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促进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无论是从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是从时代的现代科技化特征来看,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体育锻炼作为增强人的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的重要方式,其教学质量也不容忽视。本文在此论述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教学模式以期给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合理体育教学管理模式,影响着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当前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体育课程,这说明了体育锻炼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据调查,当今的高校中实际的教学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其重要原因是高校的一些领导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不注重学校体育教材设施的更新换代,没有建立室内体育教学场地,导致体育教学在一些雨、雪等恶劣的天气下难以开展。同时在对体育教学的管理之中,缺乏专门的体育教学机制来规范体育教学,没有建立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不能够对教学质量作出真实的反馈。
1.2 体育教材的短缺或者过于陈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良好的环境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当今的高校中,却缺相应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的设置等。随着高校的改革的深入发展,扩大招生成了各个高校引入资金、扩大规模与获得发展的重要的手段。扩大生源是我国教育的进步,但是一些学校为了实现短期的利益,忽略了长远的计划,一些学校不能够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招生,造成教学设施、教育师资队伍的不足。在体育教学方面着重表现为体育教学场地不够用,缺少室内体育场地,教学的器材落后等。或者是一些体育器材的购置之后并没有发挥到实际的价值,造成了闲置,这些现象都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参加体育课程,锻炼身体的情绪,不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1.3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单一
体育教学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端正教育思想和正确的办学方针的确立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今的中考、高考中已经纳入了体育课程的考试,提高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地位,引起学校领导、家长以及社会的重视,同时也调动起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然而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却发现一种特殊的现象,学生们喜欢体育活动,例如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跑步等体育活动,但是他们却对体育课有排斥感。这主要是因为在体育课堂上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更愿意自由活动。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是形式的充实,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良好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成。然而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并一成不变的进行单调的活动,缺乏趣味,大大的降低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2 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新时期高校教学的改革,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教师由原来的教学主体渐渐转变角色,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帮助者,从而使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求知的乐趣。所谓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将知识有效的传授给学生的活动进程形式。因此在当今网络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环境中,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就要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2.1 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课不仅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它和其他学科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教学的环境是开放的、活动的,需要发动学生的实际行动去参与。若是环境一成不变,便会导致学生觉得其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单纯的进行身体的运动而已,丧失学习的乐趣。因此,学校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成人化的体育教学场地,尊重学生的个性,跳出传统教学的模板。通过开发体育活动和器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调动他们参与其中,提高学习的乐趣,这样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和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
2.2 引入网络技术,创新教学的模式
2.2.1 集体化教学模式
集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相互协作和会话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的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老师为中心,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基本的概念、理论进行概述。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技术搜集信息,通过网络聊天工具,例如QQ、MSN进行交流和讨论,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学习经验。老师可以网络更加有效的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并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使教学方案更加的适应学生的学习,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2.2.2 尊重学生的个性,利用网络技术,因材施教
个体化教学模式也是坚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主要通过对学习者的指导实现教学目的,注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参与的形式将学习分成若干个学习单元,在学习单元中对学习的进度和目标有明确的规定。利用网络来构建教育性、实践性的教学的形式,教师主要就是为学生提供资源,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给学生以最佳的支持,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并制定学习计划,这样能够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学习本来就是一项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教学的课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另外要注意的网络信息在带给人们多样化的信息的同时,也难免会带来一些负面信息,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信息。在利用网络技术获得知识的同时,不能全面的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新型的教学模式。
2.3 以教师为主导,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是以传递、加工动态信息为主要特征的认知操作过程,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服从于教学设计,服从于课堂安排,使教和学达到有机的统一,提高教学的效果,下面是具体做法:
2.3.1 提高集体的凝聚力,注重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争取成功和实现自己价值的愿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老师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竞赛、游戏等一些团体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有的放矢的进行,有效地增强体育教学的情趣和色彩,增强教学集体的凝聚力,强化学生集体意识,培养学生团结精神,使学生自觉地适应自己的角色规范要求,从内心意识到服从集体纪律的意愿。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不同,因此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对于技能的接受和掌握也会有差异,老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来进行身心素质培养和锻炼,这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另外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时候,可以创造条件,给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的学习时间,并对每位同学进行具体的指导,可以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善于调动体育骨干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管理和示范,可以分配他们去各个小组帮助差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
2.3.2 开辟交往渠道,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
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发挥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教学中的过失,并立即纠正。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语,严禁粗暴的教学手段,避免对学生的伤害。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交往中,多方面地加以指导,提倡多层次、多方向的交往方式,开辟多向交往道路,提供合作的场合和频繁的交往机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之间的学习动机和定向不断交流,利用集体学生的智能取长补短,弥补个体学生的不足,充分的让学生体现会教学中民主的人际关系。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消除隔阂,让学生不再感觉孤独,保证教与学的一致性。
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过于活跃的学生在放松的课堂中起哄,老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及时的调整课堂中的不良倾向,巧妙的运用幽默的语言和表情,使学生在保持适度的兴奋状态下回归课堂,完成教学任务。一个开放性课堂具有的活跃性可以增添教学的情趣,能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开拓思路、激发想象力,并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能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优化了师生关系,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
2.4 实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培养,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更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2.4.1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通过户外活动的形式,提高参与者的整体素质。在高校引入拓展训练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跑步、跳远等竞技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虽然这样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却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便会大大的降低教学的质量。拓展训练的内容较为丰富,且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拓展训练相比于传统的运动项目来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有很大的适应性,因为其教学资源往往能够因地制宜的开发。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机会亲近自然、走进社会,完善本身的发展,并能不断的丰富现代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另外拓展训练中的项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很多时候需要团队合作进行,因此在进行拓展训练的活动中,能够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增强自信,并有利于提高其团队意识,能够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2.4.2 俱乐部教学模式
当今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其体育价值观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他们的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也是一种追求时尚的需要。俱乐部体育的优越性在于学生能够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的时间安排等进行锻炼,能够充分的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俱乐部体育教学能够将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活动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另外其锻炼项目具有多样化,例如健身操、瑜伽等,其能够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参与中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从事终身体育锻炼。不仅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质量,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也给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4.3 体育课堂中引入有趣的体育竞赛和游戏活动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单纯的田径比赛来进行学生的体格训练,这样不仅会让人觉得太单调,而且会打击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体育教学主要是锻炼学生的体格,使其通过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将教学的内容融入到劳动中,通过劳动来达到身体的锻炼。另外,丰富多彩的竞赛和游戏活动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开展一些竞赛、游戏活动,激发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竞争,最终可以锻炼意志,并从中感受到快乐,这也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的效果。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创造性的娱乐活动,可以增加体育学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课堂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不仅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而且也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得到调整。例如扔沙包、打沙袋和跑圈,其中跑圈又可以分为突破重围、绕花园跑等。
3 结语
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最为注重的就是素质教育的实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达到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更加应当在教学改革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实用型的人才。
[1]陈振翠.创新教学模式,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5).
[2]辛锋,张小东.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3]韩来国,吴俊英.体育拓展训练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2011(4).
[4]王洪磊,马克.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山西体育科技,2010(30).
G807.0
A
2095-2813(2012)05(c)-0005-02
南广友(1975~):男,黑龙江省双城市人,工作单位: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