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之再度认知
2012-08-15杨琳静张美玲
杨琳静 张美玲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之再度认知
杨琳静 张美玲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文章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再度认知的基础上,以当下时代发展的步伐及境况审视其生存、发展与传承,鲜明地强调了国人文化自觉、自信的重要性,阐述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的紧迫性。
民族 传统体育 传承
作为人类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既属一种体育形式,也是一种体育文化现象,它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风俗习惯、经济生活、宗教信仰、心理状态、历史文化特点息息相关。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因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共同的文化心态,且以地域性、传承性、民族性等特点成为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的一个最为活跃的文化形态。当政府及时代最前沿专家们倡导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来,此话题就持续升温,目前媒体、各大电视栏目均出现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鲜活影响,影视的发展也逐渐折射出传统文化的文明,这让国人看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完好传承之希冀。
1 民族传统体育梗概
民族传统体育,从内涵上来看,它首先是体育,同时是具有典型地域性、传承性、民族性,对人进行培育和教育的社会活动。从外延上说,它包括各个民族的体育,既包括各民族古代体育形式也包括个民族的现代体育形式,虽然中国古代没有体育这个词,但一直存在着丰富的体育内容,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养生中的体育,二是包括武术在内的军事体育项目,三是各种民俗、民间娱乐性项目,也有学者认为从整体结构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主要由以武术为主体的武艺、养生导引气功,以游戏形式满足人们娱乐需要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等形态。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义不应仅仅局限于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时代,世界各国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且或多或少地呈现出其自身鲜明的民族特色,只要没有在“民族传统体育”前面加上某个国家(或某个范围)的限定词,民族传统体育这个概念就为世界上各个民族所适用。任何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都与本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对民族传统体育认识的不断深化,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表述也不尽相同,至今没有统一的概念,准确地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被传承的过程中,被不断发展和创造的,它是一个动态系统。
2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
有研究讲:避开时间的界定,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民族体育活动形式的延续和保存,是民族体育运动生命力的再现。它是构成现代体育的“体育文化密码”,是历史给予我们的重要体育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在我国特有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的背景下产生的,既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观念、趣味和形式,又具有动态特征、传承性、文化性、和民俗性是其重要特色。
据不完全统计,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共977项之多,其中少数民族有676项,汉族301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内心的愉悦,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心理状态,它们身上折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积淀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乡土风情。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可谓我国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 对民族传统体育存在的思索
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演进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它的现代化,拓宽视野使其走出民族性,进而走向世界,才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终极目标。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任何文化不受其外文化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现如今,在文化碰撞和冲击的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压力和挑战,面临着顺应时代潮流争得优势地位,还是以民族自身内在的信仰、思想、文化素养,或者说人文精神、文化底蕴为生长点,由内向外发展的生存选择。我想后者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当然走此路并不意味着保守,因为智慧的国人在保守传统的同时,会对民族传统体育加以创新与改革,保持其生命力,与时俱进。如果顺应时代潮流,一味地争得优势地位,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全盘接受了西方体育思想,助消了民族传统体育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灵魂之根。
事实上,中华民族文化流失现象早已不是新话题了,在中国传统文化延续的道路上已经不乏此例,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流行歌曲、新潮服装、畅销书籍、时髦学说和价值观念纷纷在中国安家落户,无情的现实使传统的国粹论者失去了辩护之力,例如,当韩剧随着全球化的浪潮直入国门,而我们的优秀国产剧相比之下却显得尴尬冷清了许多,在收视率上难以与韩剧相抗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韩剧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精神,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找到了中韩文化交融的契合点,加上其真实的生活场面、浓烈的人情世态和真切朴质的表演让中国观众受到感染。更令人心酸的是面对韩剧的风靡我们却没有在深思后发掘自己的民族文化内涵,反而是去模仿克隆韩剧,或许这样说过于极端,但是我们没有一点文化自觉是不可原谅的。另外,目前,跆拳道、空手道等项目以其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和简单易学的形式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追随。特别是跆拳道,在短短的数年内就风靡了中国各大城市,成为青少年竞相追求的“时尚”运动。而且中国人的礼仪、忍耐、谦虚、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跆拳道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殊不知是否有国人深思。尽管如此却仍有多数青年学习跆拳道并在中国作教练,在自己国土上传承发扬外国文化,岂不悲哉!这些不禁让我们为民族传统体育这份博大的文化遗产而担忧啊。面对西方体育文化思想汹涌的传入,东方传统体育节节退让,数百年的引进和吸收,我们消化良好,一些运动项目发展水平稳定提高,仿佛很“传统”似的,乒乓球就是很好的例子,虽贵为国球,却毫无东方文明之根,相对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才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
4 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思考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竞争的时代,各个民族都极力保护和捍卫本民族优秀文化,我们该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不被侵蚀或消亡,做好对它的传承呢?
有学者曰:“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张岱年先生也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不与较高的不同的文化相接触,便易步入衰途。然而虽衰,却没有较高的文化来征服,亦不易即趋灭亡。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较高的文化相接触,固然可以受刺激而大进,但若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也有被征服被消灭的危险。”就民族传统体育而言,即使改革开放使其与各种不同文化撞触交融,也绝不让西方体育价值观在文化观念的层面上占主导地位,这样会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之根既不能涵养与东方文明之中,难以汲取西方文明中已为人类认同的人文精神,为其未来的发展带来隐忧。
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坚定的信心,相信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这样才会去接受、保护、研究、发扬它并做好传承。前面谈到青少年竞相追随国外时尚运动,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对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缺乏清醒的认识和了解,更别提对自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有什么自信心了,这需要民族传统体育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和思考,一方面做好文化研究,坚定国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尊严和自信,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嫁接广大青年乐于接受或者分外崇尚的方式让他们认识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对自己文化发展的自信,从而自觉地为之传承贡献力量。另外,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在它的演进中不仅仅积淀下中国文化的精华,也不可避免的粘附了不少糟粕,需要我们自觉筛选与淘汰,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遗产,改革创新,摒弃其中的落后与封建,使民族传统体育在自觉自主中走向繁荣。
5 结语
找不到自己的文化理念,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向是悬空的。纵使我们为之发展竭尽全力,时代更新如此快速,迫使我们进一步重审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所在,弘扬这古老而又崭新的理念是我们眼下迫切的使命,把中华民族传统重的互助友爱、包容和谐、吃苦耐劳、自强不息、诚信礼让等思想发扬光大。做到古为今用,一代一代延续传承下去,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传统不是已逝的梦影,不是风干的遗产,它是一种有能力向前流淌,而且正在流淌,将要继续流淌的跨时代的文化流程”。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发展正是这样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它需要与时代变化的韵律合拍,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以及价值取向,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需要国人对它的自觉、自信、保护、弘扬和传承,也只有这样,它才能立足于这个世界,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世界。
[1]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邱丕相,马文国.关于中国武术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6):1-3.
[3]马文国,邱丕相.文化的流失——传统武术的痛楚[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1-3.
[4]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
[5]余秋雨.艺术创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张岱年.心灵与境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7]王 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On the Fuether Cognition of the Inheritance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Yang Linjing Zhang Meiling
(Wushu Schoolof Shanghai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inductive analysis,on the basis of further cognition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the paper keeps the pace and circumstances of the time development to do the survey of the survival,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sharply,expoundsthe urgency of the inheritance of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excellent culture.
The national tradition sports Traditional sports inheritance
G85
A
1004—5643(2012)04—0107—02
1.杨琳静(1987~),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