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运动在安徽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2012-08-15张庆珍
张庆珍
(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空手道运动在安徽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张庆珍
(阜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高校空手道运动发展状况进行论述,结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契机,使空手道运动顺应大学生健身需求,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锻炼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空手道 高校 开展 可行性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特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体育空手道运动源于中华武术,在日本生根、发芽、壮大,其本身融入了中华民族儒家、道家和武术的传统思想和哲学理念,形成了其鲜明的礼仪要求和礼节特征,无论是教学、训练、比赛等各种场合都是以“始于礼而终于礼”为训诫,强调以完整的形态终于行礼。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驱动下,如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接班人,是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主题,也是高校体育课程选课中极为关键的环节。空手道运动作为新兴的运动项目,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通过对空手道运动在安徽省高校发展趋势的分析,使空手道运动的魅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身、心、礼的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 空手道运动在安徽省的发展历程
中国空手道运动最早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大,空手道从民间渠道传播到了中国许多省市。200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决定在中国开展空手道项目,这标志着空手道从官方正式引入中国。2008年12月在青岛正式成立了中国空手道协会(CKA),中国空手道协会成立后发展方向十分明确,将大众发展与国家队发展并肩。空手道运动在安徽省的开展势头旺盛,2009年全国空手道冠军赛中安徽选手表现出色,夺得1枚金牌2枚银牌和1枚铜牌;2011年全国空手道锦标赛暨亚洲锦标赛中,安徽队表现出色,一举夺得3枚金牌1枚银牌和2枚铜牌,其中包括本次比赛分量最重的男子团体冠军。作为中国后起的体育健身项目,中国空手道协会将发展目标定在好奇心最为强烈的大学生身上,中国大学生空手道协会在中空协的领导下,积极将空手道引入学校作为重要的发展项目,空手道在高校中的发展前景喜人,在高校推广空手道运动有着地利人和的基础,潜力无穷。高校空手道运动在安徽省的发展势头良好,2010年首届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就在安徽工程科技学院举行,2010年在合肥举办全国空手道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目前2011年安徽体育空手道教材编写筹备会议刚刚在合肥落下帷幕。据不完全统计,现安徽省已有至少七所高校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相继成立了空手道组织。空手道运动从基本常识礼仪到锻炼方法及技击原理,都蕴藏着丰富古老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格,是适合广大高校学子进行锻炼身体和增强技能的运动形式。
2 空手道运动对在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
2.1 空手道运动的技击魅力吸引大学生群体的时尚心理需求
空手道运动是不使用任何武器,有效地利用身体各个部位进行徒手格斗的技术。体育空手道就是以突(击)、打、踢、受(防守)等四种基本技术为核心,通过型、组手等运动形式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完善人格的体育运动。空手道运动是要求在对抗过程中要参赛人极力做到“寸止”,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练习者造成伤害,它巧妙应用拳、脚来探究胜负的原理,进而达到超越胜败的境地,是磨炼意志、增强体魄、探究运动精神的悟道,是世界推崇的全民健身体育。练习者通过不懈的锻炼、严格艰辛的竞技技巧,掌握高级的护身之技,养成强健的身体和健全的精神。空手道动作快而有力,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动结合,以控制动,改善了大脑皮层各中枢之间,以及与皮层下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提高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过程,促进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的发展,以信心和勇气努力实践达到一定的自控水平,使精神和肌体更协调发挥自身的内在潜能,这些都达到了现代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课程的目的。空手道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的练习技巧,综合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等各项基本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体能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意志品质,宽容、礼让的精神高尚情操;增强团队精神,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力。空手道运动徒手、赤脚的运动表现中展示自我变幻中的形体美、控制度,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空手道运动以其独特的运动魅力吸引着在校大学生的时尚健身需求,让他们主动、快乐的接受空手道运动,成为时尚运动家族的一员,并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全民健身参与的热情,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锻炼和协调发挥自身潜能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在校大学生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无疑大有帮助;而反过来,这些因素也会对空手道运动在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2 空手道运动适合大学生群体的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空手道运动作为我国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已形成自觉独特鲜明的运动风格,正在被广大青年时尚群体所接受。大学生作为有组织的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关键一站,也是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完善体育锻炼心理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全面开展体育教学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生掌握全面的体育技能,可以适时根据环境的不同,进行自我身体锻炼。空手道锻炼对场地、环境、气候没有限制,在体育锻炼中有极其广泛的适应性。空手道运动要求练习者在运动或比赛中,必须具备自觉性,在激烈对抗产生的缺氧和防守中抓住战机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及时有效的停止或改变已执行的决定,努力克服外在因素坚持下去,能够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增强自身心理抗压能力。空手道练习中腿法讲究的是灵活多变,这对人体的柔韧性、大脑反应的灵敏性、身体运动的稳定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它是对人体机能和体能的综合考验。学生们互练、互打的过程中熟悉了一门身体锻炼的方法,同时还可学会一些防身自卫的本领。空手道鲜明的礼仪要求和礼节特征,能够使练习者从内心深处溢出尊重、自信和谦虚,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按照社交礼仪来约束自己,把内在品质和外在礼仪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更高层次的道德规范,从而全方位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
生命在于运动,终身体育的目标就是要保持人生各个阶段的身心健康,一是学会锻炼身体和接受体育教育,二是使体育锻炼深入人心,变成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练习空手道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了解掌握一门独特的身体锻炼方法,当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不可改变的体育锻炼模式。高校体育就是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和意识,这对于以后走向社会处于激烈生存竞争的年轻人来说,空手道运动可以涵盖体育运动的精神实质,延续了终身体育的作用。
3 空手道运动在安徽省高校开展的可行性
3.1 高校大学生对空手道运动的学习动机高涨
浓厚的兴趣基础是空手道运动在高校发展的前提条件。首先要使学生了解空手道运动的形式和锻炼特点,并广泛宣传其在大众健身中的作用,动员大学生们全方位参与各项新兴体育锻炼项目,推广空手道运动的健身价值;其次要组织学生参观专业道馆和经历专业的学习训练气氛,感受它的艺术观赏价值,体会其刚健有力的功架和优美潇洒的动作姿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如组手对抗练习时讲究“点到为止”,保证了运动安全;简单易学的运动动作,对阵过程中的高安全系数,都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空手道运动的内在精神,树立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大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代大学生体力充沛,智力水平与知识层次高,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在校学生业余时间较多,他们每周抽出1-2次时间进行空手道的练习,不会耽误其正常学习,这使大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还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参与体育动机和目的可以得出,在高校开展空手道运动有着广泛的学生基础,通过与其它体育运动项目如武术散打、跆拳道、拳击比赛的伤害事故进行分析,发现空手道项目更安全,其危险系数更低,也可以使大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自卫能力,增强人体各个部位肌肉的抗击打能力,使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得到增强。
3.3 高校空手道运动的健身性和时代性相结合
空手道运动是一项时尚健康的运动,很受广大青年群体的喜爱,表现形式以健与美、阳光与时尚为价值取向,健身价值通过各种练习和锻炼手段达到最终目的,并能在实践锻炼中体会空手道运动的乐趣。同时为了提高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丰富学生健康生活的知识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在突出其健身性与实践性的同时,还应重视其文化性,即一方面重视体育和保健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重视学校体育文化内涵的教育性,这些在空手道运动的教学和锻炼中都能得到很好的体会。空手道运动能够减缓工作和学业压力,经常锻炼不但可以加强神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的防治,而且可以增进体内物质的代谢,预防和治疗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各种疾病;尤其对心肺功能的作用有很大改善;此外,它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以及关节活动也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空手道运动受到东方传统文化乳汁的滋养,不仅有精湛多彩的技术,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东方礼学、哲学、医学、伦理等文化内涵,空手道极其讲究“礼”,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文化修养。它表现在练武与修身、习艺与立人、品德与技艺的统一,把修己养身看作立身处世、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空手道运动即可培养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大家的民族体育文化知识,领悟东方传统文化,拓宽知识面,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等精神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我国的高校体育内容,在继承的基础上,也应力求反映时代的特点。空手道运动在继承前人武术功法锻炼的同时又结合现代健身理论进行了技术编创,并且在阐释其健身机理的过程中也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健身理论。它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性”的特点,即融竞技、健身、娱乐表演和个人晋级为一体,也具备了愉悦身心、缓解紧张、消除孤独、展现自我、情感交流以及健美审美等精神层面的现代健身娱乐理念。学生选择空手道运动还表现出高校学生的防身、健身意识,当他专注于这项运动时会展示出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形式及坚强的意志。同时还可以从空手道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人的情操。学生在欣赏空手道竞技比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健身性与时代性有机结合也正是空手道最突出的特征,也符合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当代特点。
4 小结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的最佳时期,同时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战略中大显身手。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力普及和开展空手道运动,不仅适应学生的时尚追求,能够扩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而且可以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与就业后的终身体育有机结合。因此,高校空手道教学应以现代健身理念为指导,大力普及和推广空手道运动,以进一步开发其他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为突破口,加强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契合度,促进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庞俊鹏.我国空手道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6):69-73.
[2]吕晓标,卫志强.我国空手道运动发展策略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69-72.
[3]陈新富.空手道进入普通高校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11):62-64.
[4]庞俊鹏. 空手道运动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6):123-124.
[5]张宏春,陈 卓.空手道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现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1):78-80.
[6]陈新富.对上海市空手道的发展状况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11):33-34.
[7]汤文俭,袁镇澜.日本空手道发展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8(7):13-115.
[8]吕晓标,卫志强.我国空手道运动发展策略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12):69-72.
[9]刘卫华.谈跆拳道运动与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契合[J].搏击·体育论坛,2009(3):64-65.
The Feasibility of Karate Carried out in Colleges in Anhui Province
Zhang Qingzhen
(P.E.College of Fuyang Normal Fuyang Anhui 236041))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karate movement development status in Anhui province,combined with college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to make karate responsive to college students fitness needs,help students perfect personality,enhancement with standing setback and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environment.It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quali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their lifelong physical exercise.
Karate college develop feasibility
G85
A
1004—5643(2012)04—0084—03
张庆珍(1982~),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