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术“文化自觉”的思考
2012-08-15章璐璐黄世伟
章璐璐黄世伟
(1.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09;2.镇江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1)
关于武术“文化自觉”的思考
章璐璐1黄世伟2
(1.南京工业大学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0009;2.镇江市体育运动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费孝通的著名论断“文化自觉”为理论依据,对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思考。即面对传统武术应继承与批判;面对外域文化应借鉴与吸收;面对武术发展应创新与交叉。
文化自觉 中国武术 武术发展
1 前言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国家重点对文化改革发展问题做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不仅表现出了我国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建设上的决心和气魄,而且凸显了我国在国际国内形式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的背景下,所树立起来的高度“文化自觉”。由于中国长期受到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使我们深深地感觉到中国的民族文化在世界大潮流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在此背景下“文化自觉”便运用而生,“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面对中西文化大碰撞下提出的一个思想。其最重要的两个观点:其一,面对传统文化,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其二,在西方文化入境中国,要正确对待外异的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典型代表的中国武术,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进入,中国武术的生存空间和在古代固有的表现形式也逐渐的被异化。为了适应这种异化,中国武术开始盲目的借鉴西方体育理念对自身的理念进行改造,竞技武术便是这样背景下的产物。当竞技武术越来越远离中国武术固有本质的时候,人们猛然发现竞技武术似乎抛开了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基,这时候保护以及全盘保护传统武术开始备受关注。面对民族文化全球化,中国武术又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的创新才能使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文化融合,又不失中国武术的本真,这是摆在当前的极其棘手的难题,探究武术的“文化自觉”,寻找中国武术发展的出路便是学者各抒己见的课题。
2 面对传统武术应继承与批判
民族文化蕴含了民族固有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价值观、审美意识、情感等等,是一个民族现存文化的原始记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母体”。但是,传统文化长期植根于农耕社会之中,难免会出现沉浮流弊,比如官本位的等级观念,唯书唯上的教条习气,因循思旧的思维方式等等,这些都是妨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必须给予强烈的批判。传统武术是民族文化的代表,虽然传统武术在历史上没有成为主流文化,但是和主流文化如影相随。传统武术是历史留给我们子孙的文化遗产。其“动作简单易行,适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体质状况的人群习练,且与医学有关方面相互融合、渗透,具有健身养生之功效”。在传统武术中,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以及爱国情怀等等,它通过武术技艺为载体,以武德感化为表现形式,来使习武者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巧妙地融入自己骨髓,从而实现“以武载魂”。然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传统武术也“情不自禁”地沾着各种各样的消极因素。因为它与封闭、保守、分散的小农思想有深厚的链带关系,因此,它更容易接受和迎合社会的低层文化形态。武术门户之见,宗派主义,其“存在着严重的封闭性、争斗性”。宗派主义和门户之见是封建农耕社会的遗留物,在如今凸显的出了更多是武术文化糟粕的一面,是不利于武术传播与发展的。封建迷信是精神意识的形态,它也腐蚀和影响着武术文化的发展。纵观武术史便可发现,许多拳种流派都是神人所创,神人传拳。过分吹嘘武术的技艺如,“飞檐走壁”、“隔山打牛”、“刀枪不如”、“长寿不老身”等等,讹传、错乱、缺漏不但自相矛盾,更重要的是麻痹了人的思想。比如古代义和团“神助拳”的愚昧起义和猖狂一时的“法论功”等等,都是凭空捏造的歪理邪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西方文化泥沙俱下的涌入国门。一些腐朽的思想也随之而至,在文化上年轻人出现了“崇洋媚外”的心理,以为外国是时尚的,值得追捧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落后的应该抛弃。其实不然,国人只是没有认识到自己民族的文化是什么,在世界上的意义与将来的贡献。在“崇洋媚外”冲击下,甚至我们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在学校韩国的跆拳道和日本的柔道开始进入课堂。长期以来我们大中小学的体育课以西方体育为准,民族传统体育的比重几乎为零,在学校最能传承文化的场域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职”。怎么样的继承与弘扬传统武术,原则是继承与批判。“批判性继承武术文化,是武术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变传统武术文化为活的武术文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对待自己的传统武术要认识长处与不足,自己的文化不了解,怎么去继承怎么去批判。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传承武术文化,确保武术精髓的继承。对待武术糟粕的沉浮流弊,我们态度必须坚定,毋庸置疑地加以抛弃。
3 面对外异文化应借鉴与吸收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文化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各种文化汇集并碰撞,之后便会产生新的文化。纵观历史,中国文化是具有包容性的,历来对外来文化总是充满着好奇与不排斥。然而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也与此特性有着紧密的联系。
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阐述了把外来文化有用的部分为我所用,从而丰富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这与费孝通的“在文化上应该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和融合”观点不谋而合。中国武术要积极并勇于把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充分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拿进来,才可以促成中国武术自身的文化更新。把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他者”,来观照中国武术,才能更好的看到中国武术的不足与长处。关于应该引进与如何引进外来文化的问题上,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指出“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文化群体之间既要充分认识和坚守自己的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彼此尊重、相互学习”。日本的柔道与韩国的跆拳道能在世界上迅速传播是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他们能为世界所接受,并能很快的融入世界体育文化行列之中,无不与借鉴西方体育文化中的精华有着很重要的联系。如果追溯历史,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的文化“母体”,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之所以比中国武术走的靠前,与他们那种不断以自己本土文化为根基和吸取外来文化并创新出新型的文化密不可分。因此,中国武术也要积极融入这种文化碰撞与交流之中。中国武术在不断地向世界推广的同时,也要接受西方体育文化,也在接受西方体育文化的挑战。传播者应自觉地寻求着与西方文化的结合点。在交流中吸取西方丰富的文化养分,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还要坚持自己的文化本位,来认真地守护自己原始的文化记忆,避免传统武术发生衰变。
韩国跆拳道和日本柔道的俱乐部在中国市场成功的运行,无疑是给予中国武术扩大受众面的借鉴,充分利用国外的高科技手段大力推广传统武术,并以西方的免疫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来纠正传统武术中的一些缺陷和陋习。众所周知,最具有典型代表中国武术的太极拳,在太极拳研究领域也存在着种种困难与疑惑,“国内太极拳理论和实践的科学化研究水平整体不高,太极拳传统性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新时期太极拳理论架构建设问题以及管理部门在太极拳的继承、发展和国际化的传播管理观念落后”等等,与其整天的呼吁革新,不如放开视野地看世界,从西方先进文化理念中,找寻对中国武术发展有利的理论支撑。
4 面对武术发展应创新与交叉
文化与创新之间是唇寒齿亡的关系。没有创新,文化就不可能发展进步。一个国家如果文化创新的能力不强,或者创造力低下,这个国家和社会也就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承载着精神、价值、观念,可作为一种文化引领,能极大地激发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归属感。中国武术为了达到这种“文化引领”,必须把“创意、创造、创新”作为关键手段。
中国武术文化创新只有经过市场和消费者检验才能成长起来。在武术文化创新的过程,就是面向大众、面向市场、赢得人心的过程。面向市场并不是模仿与重复,不是把武术文化堕入低俗化、媚俗化和庸俗化的泥潭中。面向大众,也不是只是一味的迎合大众口味,武术文化创新要深入大众的现实生活,感受大众的生活实际,了解大众的精神需求,在与大众深度接触中,探索出一条武术文化创新的新路。在把握正确的文化脉动潮流中,抓住武术文化创新的根基,以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让大众在享受武术文化产品带来的快乐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武术的精神力量,从而使人们在对武术文化创新的过程中追求“真、善、美”的目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学科的交叉对武术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了,武术学科的交叉,也是武术历史的必然。武术文化创新,也要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结合。将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与武术学科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进行创新,使其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而形成新的武术文化。武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不是简单的拼装,而是依存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过渗透与融合而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发展的中国武术交叉学科是武术发展的新增长点,其作用在于:新形成的武术交叉学科可以健全和完善武术学科体系,增补武术学科体系中的某个环节,或丰富某类学科的内容;新形成的武术交叉学科的连锁作用,引发新学科的兴起;新形成的武术学科对原有相关学科具有重要影响,促进其体系和内容更新、改造和发展。
5 小结
“文化自觉”强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文化,就是要懂得自己文化的特点,并能与西方文化做出比较。它还强调正确对待外域文化。经济全球化之后,必然会带来文化接触的大波动,我们不仅要了解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而且也要学会解决处理文化接触的问题,并准备迎接世界性的文化大争论。中国武术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传统武术文化的特性,才能与西方体育文化做出正确的对比。在和西方体育文化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为了把中国武术变成世界性,首先要认识自己的传统武术,并使其本土化,然后借鉴和吸取外域的优秀文化,使其更丰富、更完满,从而完成世界化。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方法,努力创造出现代的中国武术,为全人类的明天做出贡献。
[1]李成银.传统武术发展应坚持三个方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7(5):60-62.
[2]栗胜夫,马文海,刘会宾.传承武术文化精华与批判封建糟粕[J].体育学刊,2002(6):63-65.
[3]栗胜夫,马文海,刘会宾.传承武术文化精华与批判封建糟粕[J].体育学刊,2002(6):63-65.
[4]王能宪.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自觉”[N]. 人民日报,2011-11-15.
[5]张志勇.对太极拳继承和发展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4(5):5-6.
On thequot;Cultural Consciousnessquot;of Wushu
Zhang Lulu1Huang Shiwei2
(1.P.E.Dept.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jing Jiangsu 210009;2.Zhenjiang Sports School,Zhenjiang Jiangsu 212001)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the paper based on Fei Xiaotong's famous assertionquot;cultural consciousnessquot;theory,the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That is to say,facing the traditional Wushu inheritance and criticism,we should inherit and judge it;Facing the outland culture,we should refer and absorb it;Facing Wushu development,we should innovate and crossit.
cultural consciousness China Wushu development of Wushu
G85
A
1004—5643(2012)05—0022—02
1.章璐璐(1975~),女,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武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