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市城运会与高校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研究①

2012-08-15胡红霞樊兵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7期
关键词:南昌市场馆园区

胡红霞 樊兵

(江西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 330099)

南昌市城运会与高校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研究①

胡红霞 樊兵

(江西南昌工程学院 江西南昌 33009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归纳分析南昌市高校园区体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七城会背景下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等。

城运会 高校园区 体育资源 共享

2011年南昌市举办了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这给南昌市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无限机遇与挑战。南昌作为中部省会城市,近年来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建立了以瑶湖为中心及以红角州为中心的两大高校园区。与老校区相比,新校区无论是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一大批功能完善、水平相当的斩新的体育场馆,为城运会有效地利用现有社会资源提供了保障;而城运会的举办,为高校体育资源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同时,必将推动南昌市高校体育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 南昌市高校园区体育资源配置现状

所谓体育资源主要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能够为不同群体开发利用的,在社会体育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主要由体育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务资源、信息资源等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动态体系,是园区体育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1]其中物质资源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体育活动得以实施的前提;人力资源是指服务体育活动的支撑条件,有助于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2]

体育物质资源作为高校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竞赛、体育表演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物质保障。南昌市两大高校园区内的体育物质资源在功能、数量等方面为城运会的场馆选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通过调查,园区内的10所高校至少都有1座体育馆、标准田径场1~3片、标准足球场1~4片,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等均在10片以上,其他的场馆依据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另有所不同。

两大园区内体育师资力量、图文信息等能满足城运会顺利开展所必须的体育人力资源及信息资源的需求。高校内体育教师副教授职称以上约有90人,讲师有260人左右,他们所从事的专业大部分与城运会开设的项目相关,对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及裁判规则具有一定的水平,能胜任城运会任何工作。园区内除一所高校外,其他高校都开设了体育专业,这些体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协助体育竞赛活动的前期准备,而且对于城运会的宣传报道更能起到主力军的作用。园区内高素质的大学生队伍,为城运会的志愿者队伍输送了高质量的人才;而园区内健全的高校机构:保卫处、后勤处、基建处、宣传部、校办、学生工作处等等,他们在各工作岗位上经验丰富,流程熟悉,能为城运会的安保、后勤、接待等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此外,高校图书馆藏丰富,特别是体育院系有关体育方面的专业书籍非常全面,还有各高校的电子图书馆等,能非常快捷地提供有关城运会所需的情报信息。这些都为城运会的顺利进行这些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2 城运会背景下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因素分析

2.1 资源共享的现实需要

中国体育资源分配正处在政府行为向市场和政府相结合的转型期。作为中部地区的南昌市在体育资源上相对落后,体育场馆在数量上难以满足南昌市民健身的需求,在质量上场馆的标准难以达到承办国际及国内赛事的要求。而南昌市两大高校园区以新建校区为主,校园面积及体育场地设施较老校区都有了大幅的提高。此次,利用城运会的契机,高校内的体育场馆又得到了有效地整合,如江西师范大学的篮球馆、南昌大学的足球场等等除了满足本校师生的日常锻炼及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能满足承办全国性高水平体育竞赛的需求。这为高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另一个途径,也是实现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优势互补的现实需要。

(1)高校园区能够缓解城运会资金不足,重复建设。今天,由于群众体育的规模向覆盖全社会的方向发展,并日趋多样化,以两大高校园区、体育馆为中心规划、催生文化体育产业群,打造南昌两大文化、体育中心,则既能汇聚人气,促进新型产业的规模化生长,又能缓解政府资金投入的压力。南昌市城市运动会场馆采取新建与改建为主,其中在高校园区的有篮球、足球、蹦床、摔跤、武术、手球、排球等15个场馆13个大项,所需场馆有些是高校自身规划项目,有些是现有场馆改造而成,高校园区的体育场馆的利用极大地缓解了城运会资金不足的压力,避免了社区体育资源的重复建设。

(2)城运会可以提高高校园区体育资源的质量,满足南昌市人民体育文化需求的质量要求。在体育活动日趋多样化的今天,竞技体育的规模与科技含量更是不断扩大,开展体育活动需要一定的空间,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一定的场地条件和设备器材,体育设施已经构成了现代社会的特有的文明景象。为开展城运会,南昌市对有项目的高校注入资金,完善体育设施,这大大提高了高校体育资源的质量,缓解人民在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特别是体育文化需求与落后的体育资源分布和匮乏之间产生的巨大的矛盾。

(3)高校园区可以为城运会提供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等非物质形态资源。高校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体育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等是高校体育资源的重要成分,他们具有扎实的体育技术技能、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和充沛的体力与精力。这些为城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在城运会后更能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在完成本职工作的条件下从事对群众健身锻炼的业余指导以及活动的组织等。实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不仅缓解了群众体育锻炼场地匮乏的问题,还弥补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的缺陷,也给体育教师和学生骨干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新天地。

(4)通过优化配置城运会和高校园区体育资源,能够形成南昌市有特点的体育休闲区,达到社会共享,为南昌市的体育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各高校区体育资源配置的理念,打破各高校师资管理中的自我封闭状态,改变教师“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人员不流动、余缺不互补”的现状,充分挖掘高校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潜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争取建立大学生体育联盟,切实促进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城运会的举办将使各高校体育资源形成有效连接,使资源得到有效互补、社会共享,使更多的人们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

(5)城运会可以为高校园区进一步做宣传,使体育资源真正得到社会共享。在现代社会中,体育已经成为信息产出量最大的社会部门之一,电视台的体育专用频道,报纸的体育专刊,传递的都是体育信息。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有关体育资源及配置方面的信息,却往往是稀少的。体育资源的合理与否,取决于及时、准确的消息。城运会的开展,刚好可以验证高校体育资源的合理性,使高校区的体育资源不断完善,实现社会共享。

2.2 城运会资源与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社会思考

(1)城运会场馆为社区健身及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提供训练基地。后城运会时代,场馆的管理与利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一方面优质的运动场馆为社区居民健身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如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游泳馆已经对社区居民开放,说明城运会的场馆正在进行有效地资源再利用;此外还可为高校的一些高水平的运动队提供较好的训练基地。

(2)城运会信息资源的共享。城运会期间信息资源丰富,如各市、各项目参赛队的实力,各选手的基本情况、发展潜力及群众对竞赛项目的关注度,大型竞赛项目的组织管理等等都为高校体育教师、科研人员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对发展群众体育项目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3)实现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软硬件共享。南昌瑶湖、前湖两大校区地处南昌市的城东和红角州,属城乡结合部,社区的健身人群和健身设施基础相对薄弱。通过开放高校的体育场馆,可满足区域内学生及市民的体育锻炼需求,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通过高校健身培训班、健身讲座及体育书籍等,可弥补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不足,令居民健身项目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健身锻炼更趋科学合理。

[1]姜同仁.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刘小平,等.对我国高校体育场地与人力资源及社会共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

G8

A

2095-2813(2012)09(c)-0072-02

胡红霞(1997,8-)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09ZDR19900。

猜你喜欢

南昌市场馆园区
模拟成真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考了个大的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吃两个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