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作弊现象中探究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2012-08-15贺军萍郝玉
贺军萍 郝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16)
从学生作弊现象中探究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贺军萍 郝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16)
大学生作弊现象日益严重。作弊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体育教学及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学生作弊的深层次原因。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现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体育评价体系改革建议,从根本上完善体育教学,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作弊 高校 体育教学 评价 评价体系 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具有对体育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判断,通过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保证教学活动朝向和达到预定目标的效能。通过体育教学评价可以评价一个学生学习体育课业的成绩,对体育教学内容、技术、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和健康状况的提高和发育情况。通过体育教学评价,检查评定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钻研教学、教法、认真备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学生作弊现象频发,严重扭曲了体育教学评价的真实意义,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挫伤了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学生作弊现象和体育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评价体系的改革思路,提出体育评价体系改革建议,以期完善体育教学,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为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 大学生作弊现状
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成为高校严重的消极现象之一。近年来,随着这种消极现象日益突出,各高校的管理力度也越来越大。除了加强日常诚信教育、严格考场纪律外,处分也越来越严厉。考试作弊现象却依旧有禁不止。体育教学考核也不再是一片净土,体育的重在参与、公平竞争、奋勇拼搏等精神不再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的主导思想,蒙混过关、弄虚做假、不择手段等许多不正之风存在于高校体育考核中,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学生为了作弊,不惜铤而走险。
2 大学生作弊原因
大学生作弊的现象日趋严重,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众多学者也试图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分析研究,如美国人David Calldlan提出作弊文化的概念,他的研究中指出,美国现行的价值观中,人们普遍重视在学业、事业等方面做出较大成绩、业绩、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功者,忽视普通人群,从而使人们形成为了达到成功不惜一切的人格特征,并通过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现象的世界性,他认为大学生的考试作弊现象,是在社会广泛存在的作弊现象中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作弊原因归纳如下。
(1)学生的畸形心态:对优秀考试成绩的极度渴望导致采取不正常手段,同时别人作弊我不作弊很吃亏的心理扩大了作弊学生数量。
(2)学校的考试模式画地为牢:固有的考试形式和强调记诵能力的考试内容利于作弊。
(3)社会的不良风气推波助澜:社会上欺骗、造假等不良风气蔓延,使很多孩子从小就受到影响,并造成大学生诚信的缺失;而由于对作弊的社会认同度大幅增加,使团体监督陷于瘫痪,高密度的作弊成为常态。
(4)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手段助长了作弊行为:网络的发展给作弊者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手机、无线耳机等高科技工具为作弊的发生提供了便利。[1]
除此之外,对于作弊的原因,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方向(心理学、经济学等)进行剖析,还有从作弊行为的内外部因素进行总结和归类,使得解决的对策进一步被提出,例如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严格执行考场纪律、高校考试改革等。本人认为学生作弊,固然与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及社会等负面影响有关,但是,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体育教学及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成为学生在体育评价过程中作弊的深层次原因。这些问题不解决,作弊的现象就得不到有效的解诀。应将高校体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 分析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评价内容与体育课程性质、目标脱节
3.1.1 评价内容与体育课程性质脱节
从手段与目标的界定出发,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对体育课程的定位应该是:“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2]纲要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应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在体育考试的现场,经常出现学生头晕呕吐痛苦不堪的现象,甚至还有学生出现生命危险的严重情况,这即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南辕北辙,又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产生畏惧心理,成为考试作弊的一个动因。
3.1.2 评价内容与体育教学目标脱节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中国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第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对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第二,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意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3]考试的内容选择上应着眼于最能代表教学目标的内容。然而现行的体育考试多以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为考核内容,只重视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锻炼习惯、社会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目前的评价体系对一个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论他的锻炼习惯如何好,组织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如何强,只要某项身体素质或运动技能达不到考试要求,体育课程的评价即为不及格,这就导致个别学生铤而走险,弄虚作假出现作弊现象。
3.2 评价体系与评价功能脱节
在教育过程中,考试表现为三大功能:一是诊断性评价;二是总结性评价;三是导向功能。这些都是在这三种功能中,总结性评价功能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应用的也最为普遍。例如学校会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学习情况的总结,对学生进行评价、排序,并作为评优、评奖、升学工作的参考和依据,这些都是考试的诊断性功能的表现。考试的诊断性功能也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功能,通过测验考试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制定修改课堂教学内容重点,使教学质量和学生考试成绩不断提高,是诊断性功能的价值所在。与考试的诊断性功能和总结性功能所表现的外显功能不同,考试的导向功能则是一种隐形功能。由于考试成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的学生非常关注考试的内容和方式,从而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当考试的内容、形式与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时,才能通过考试来准确地评价学生,而当两者之间存在差距时,考试就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评价。因此,只有使的诊断性评价功能、总结性评价功能和导向功能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到达考试真正的目的。
现行体育评价体系与评价的功能严重脱节,不能很好实现考试的基本功能,成为作弊现象日益严重的帮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忽视诊断性功能。考试的诊断性评价功能的形成与教学活动结果过程的形成相辅相成。诊断性功能的体现形式有很多,如教学中的课堂学习考察、课堂提问、教学比赛,模拟考试,阶段测试等。当前许多学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期末考试外,没有其他形式的教学过程中的考试手段,并且考一项过一项,除了不及格的学生需要练习参加补考外,其他学生则万事大吉,教学内容不再安排,教师不再强调,学生也不再练习。更不会有人通过总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和提高。从而使考试丧失了诊断性功能。也就出现了平时不练习,考试拼一下。而对于拼命也过不了关的考试项目则不得不想一些弄虚作假的办法,成为考试作弊的又一动因。
(2)没有实现合理的导向功能。考试的导向功能主要通过考试的方式和内容来体现。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第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对环境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第二,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意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4]教学活动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全面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在考试中有所考评和体现,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而目前高校课程学习评价中强调“显性指标”(时间高度远度等)很少关注隐性指标(兴趣动机、态度、意识等),以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精神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这类非体力因素被排除在评价内容之外。[5]注意进行体育教学运动技能的评价是必要的,进行体育教学的人文思想、体育文化的评价,同样是不可欠缺的。当前体育教学评价导向的错位使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体能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学习态度、心理和行为的培养。导致教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重点的偏移,对学生评价的片面性,是学生作弊的另一动因。
(3)总结性评价功能的标准单一,有失科学性。由于对考试的诊断性评价的不重视,致使考试的导向功能严重的偏离应有的方向,使得一次期末考试成为对学习效果的最终评价,期末考试成绩成为学生本学期学习情况的唯一体现,成绩的高低不光决定本学期能否合格通过考评,还将影响学生评奖、评优、顺利拿到毕业文凭、升学、工作等方方面面。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在无形的影响着学生,使得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督促和激励,却对考试成绩十分重视,这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在高校体育课程考试严格监管程度显然弱于高考制度的情况下,学生作弊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怪了。
3.3 考核制度与实际操作脱节
应该承认,每个学校对学生学习都有严格的要求,考试不及格要补考和重修,甚至要交纳高额的重修费用。此外,对成绩不及格的科目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来说还要面对勒令退学等处理。各高校都有一整套的考试管理制度,如《考场规则》、《监考职责》、《违纪考生处罚条例》等。目前,对考试作弊者态度是非常坚决的,处罚是非常严厉的,不是留校察看就是开除学籍。事实上,过于严厉的处罚让监考教师处于两难的境地。在发现作弊的学生后,如果不抓不报,就纵容了考试作弊行为;如果抓了不报,这就会给其他学生造成作弊监考教师抓住了也无所谓,求求情也就没事了;如果抓了就报,那么学生不是被留校察看就是开除学籍,考虑到学校对学生作弊行为的处罚过于严厉,念及学生的可怜或怕被学生报复,在报与不报之间难以抉择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4 建议
4.1 评价内容与体育课程性质、目标紧密结合,完善以教学目标达成程度为标准的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应该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与运动参与水平、心理健康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要对教学活动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论是正面的效应,还是负面的影响,其衡量的宏观标准应该是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的满足程度。
4.2 评价的类型应有机的结合,并充分发挥评价的各项功能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重视评价的诊断和导向功能。
4.3 健全考核制度,奖罚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可行
为了预防考试作弊,目前,各高校在考试时都制定了相关的监考制度,对考试作弊者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而严厉的处罚措施加重了有关人员的心理负担。导致大量的宽纵,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处罚的力度不是愈重愈好,而必须掌握好“度”。
5 结语
日益严重的作弊现象,不仅使大学生成为道德堕落的青年,也使得大学教育培养全面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受辱。然而大学生作弊,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是简单的不诚实、不道德的问题,而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的越轨行为。改革评价体系,是打击作弊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应顺应这一必然趋势。否则学生仍然会想方设法作弊,且手段将会与时共进、防不胜防。
[1]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2(6):4-6.
[2]王霞.浅谈大学生作弊与高校考试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3]吴健.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现状的不足及其发展趋势[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
[4]傅君芳,王元华.普通校育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4(3).
[5]谢君.大学生作弊心理分析及对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
G642
A
2095-2813(2012)12(b)-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