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瞬间的永恒——维米尔的油画《在窗前读信的少女》

2012-08-15林泰然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北京100120

名作欣赏 2012年21期
关键词:维米尔观者幅画

⊙林泰然[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 北京 100120]

作 者:林泰然,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荷兰在16世纪摆脱西班牙统治,赢得政治独立后,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繁荣国力强盛,17世纪是荷兰的黄金时代。新兴的中产阶级为了美化生活环境和附庸风雅,大量购置油画,这使得画家们将目光从宗教题材转向普通市民们的生活场景和优美多姿的城市风光,荷兰的风俗画得到空前繁荣。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描绘市井风俗题材的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Jan Vermeer,1632-1675)是这些画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1632年,维米尔出生于荷兰代尔夫特小镇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但他一生生活困顿并不富有。他性格沉静内敛,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终日潜心于自己的艺术研究中。他一生都醉心于捕捉光与色的微妙变化,他的作品以独特的窥视视角着力表现凝固的世俗瞬间,对散射光线的色彩表现新颖独到,体现出他对艺术、对生活沉静的内心思考。维米尔的绘画以描绘17世纪荷兰中产阶级的家庭妇女生活为主。他的作品中没有激荡人心的故事,画中人物没有激动的情绪,也没有浪漫的爱情幻想,只有安逸恬静的日常生活瞬间。他善于精细描绘室内布置,对窗帘、织毯和家具等器物的描绘细致微妙。他标志性的使用蓝色与柠檬黄色,加之他对光线的独特理解和描绘,使他的作品色彩清新自然,仿佛轻柔的阳光洒满画面,使人过目不忘。维米尔作画速度非常慢,加之英年早逝,一生中所留下的作品大约只有30余幅。现藏于德国德累斯顿美术馆的油画《在窗前读信的少女》,正是这位伟大画家传世不多的作品中的一幅代表作。

1657年维米尔创作了《在窗前读信的少女》这幅作品,这是一幅室内主题绘画的典范。这幅画表现的是在一个装饰雅致的居室中,一位年轻女性伫立在窗前,借着明媚的阳光,微低头读着远方的来信,画中所反映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对这幅作品的细微解读中品味维米尔的艺术。

首先,维米尔精于布局,他所营造的画面空间优雅、精致和富有秩序感。《在窗前读信的少女》这幅画的画面左侧是一扇向内开启的窗户,厚重的木头窗棂在透视的作用下形成一种强烈的纵深感,明确了所表现场景空间的纵向深度,开启的窗扇遮挡住了画面深处的部分墙面,窗框和金属网格支撑起画面的水平空间,高悬在画面左上方的红色窗帘自然的斜搭在窗框上。窗帘的褶皱巧妙地掩饰了窗框与窗棂的连接部位,使呆板冰冷的几何直线多了一丝自然。画面的上方是一根悬挂帷幔的横杆,这使得画面左侧坚实的窗户与右侧低垂的厚重帷幔产生了很合理的联系,观者的视线通过这根横杆顺势从画面左侧转向画面的右侧。帷幔厚厚的褶痕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厚重的织物几乎触手可摸。这道帷幔建立了画面的前景,限制了画面空间的直接开放,将画中人物与观者分成里外两个空间,造就了戏剧舞台般的效果,使观者仿佛置身于舞台的一角,透过帷幕静静地窥视画中的少女,帷幔的使用表明维米尔追求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静谧与自在之美,让最平常的生活瞬间在这一刻呈现出它们的神奇和尊严,整幅画面充溢着一种时光的空灵感和一种世俗的崇高感。这种舞台般场面不仅仅是舞台设置或视觉叙述,通过这种方法把观者引进他的绘画,增强了画面构成的复杂性,更重要的是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突出。

画中所描绘的人物置身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中,却看不出被房间任何线条所限制和禁锢,借着从窗外射进来的温暖的光线,少女正读得专心着迷。我们只能看见少女的侧面,面颊的位置恰当地安置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上,身体的曲线构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少女优雅的形象使我们想起文艺复兴时期波提切利所表现的贵妇人侧面像。又通过在前景中设置了一张放着蓝底红色花纹的波斯毯的桌子,桌子上看似无意摆放的一盘水果,滞留了观者视点的游走。观者的目光从中心到四周,从少女的面容引向水果进而游走于画面中的帷幔、窗帘、横杆、窗棂等,最终又被带到了画面的视觉中心点——少女的头部,这种构图方式体现了维米尔在位置经营方面达到了煞费苦心的精确,从而使画中人物形象与观者之间建立了一个心理上的阻碍,将生活中的邻家女孩提升为剧中的主角,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效果。

其次,对散射光线的独特运用是维米尔绘画具有超凡品质的另一大特点。他将光线作为构图的手段之一,通过主观的因素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在窗前读信的少女》这幅画中,阳光从画面左侧开启的窗户中自然地倾泻在人物的脸颊、墙壁、帷幔上,温暖和煦的阳光横溢在画面的中央,使室内的空间真实可信。柔和的漫射光线笼罩着隐藏在屋角之中的椅子上,坚实而稳定的效果令人难以忘怀。分布在窗帘、波斯毯子、果盘、水果上的光线,有效地传达了物体的质感与量感,如同事物本身的重量一样。这幅画透露出一种柔和的理性之光,这种光既细腻又温和。画中的形象轻盈地融合在温和的光线当中,一种淡淡的温情弥漫在画中的光影当中。明亮而温暖的阳光给人以宁静的愉悦之感,这不仅使画面充满空间感,而且给作品增添了一层抒情的色彩。从作品中可以看到,维米尔并不像伦勃朗一样用光与影的明暗画法去强调画面的戏剧性效果,而是减弱光影的对比强度,用以造成微妙的光影变化和空间感,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他观察到了光线掠射过物体时所显现出的微妙和精致,巧妙地利用光线表现物体的质地、色彩和形状,使形体柔和而又厚实,画中那如珍珠般闪烁的高光令人叹服。总之,维米尔切实掌握了光线的审美心理功能以及光线的强度和分布如何影响画面气氛的绘画语言功能。

还有,维米尔的色彩运用同样达到了惊人的造诣。在这幅画中,以固有色为主的表现体系中,他和谐地运用了红色与金黄色的色彩对比,维米尔标志性的蓝色自然地隐藏在波斯毯的红色之中,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和谐单纯的色彩,用笔的精巧和含蓄使他的画面看来没有任何刺目之处,就像一位摄影师有意要缓和画面的强烈色彩对比却又不使形状模糊一样。正是色彩的和谐与形体的柔和两者的完美结合使得这幅作品看起来如此静谧雅致,令人难以忘怀。

通过对《在窗前读信的少女》一画的解读可以看出维米尔独特的艺术追求。他无意于在情节上引人入胜,而是着力于从平凡普通的生活片段中发掘诗意。他所描绘的,既是现实,也不排除理想。他刻意表现平静的生活,但却能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维米尔用柔和散射的光线、精心布置的构图、和谐的色彩将美永恒的定格下来,呈现在世人眼前。他创造性地将伦勃朗对光线的运用推向新的水平,给后世的画家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因此,他的艺术得到今人赞扬,就是很自然的事,称他为“歌颂宁静生活的诗人”一点也不为过。

[1][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2][法]皮埃尔·库蒂翁.佛兰德斯与荷兰绘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3]董春蕾编译.画室主题——从维米尔到维亚尔[M].世界美术,2001.

[4]汪磊.艺术的历史巡礼——维米尔油画作品的赏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05).

[5]李建忠.维米尔和他的油画创作[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06).

猜你喜欢

维米尔观者幅画
《持笛女孩》:维米尔存世第36 幅作品?
约翰内斯·维米尔画笔下的女子
端午节观龙舟赛
买画
遇见大师
猜画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不合时宜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