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与失落之间:《围城》孙柔嘉形象简析
2012-08-15熊作勤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熊作勤[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围城》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平凡普通的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冲突,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感情和波澜不惊的细节。但是,作品在对人物基本生存状态的展现中,却又包含了作者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刻思考,透露出深沉的哲学意蕴。作为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小说,《围城》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对于现代人心灵之间难以沟通的尴尬处境的充分表达。我们从孙柔嘉的爱情、婚姻经历看到了现代人构筑起的一座座心灵“围城”,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孤寂和悲凉、痛苦和无奈。
孙柔嘉有学历、有能力,甚至可以说有心计、有手段,但是,在那个时代,她费尽心机的结果却只是为了嫁给方鸿渐这个近乎无能的男人。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即使如此,孙柔嘉这一角色从诞生之日起,似乎就被广大的读者及评论家们甚至作者自己目为肤浅、庸俗,而又工于心计的、有点令人望而生畏的反面的女性形象。这,不能不说是她人生的一种悲哀。
这个意义上,孙柔嘉作为方鸿渐唯一的恋爱成功对象与终日厮守的婚姻伴侣,她的这一形象体现了钱锺书对于中国女性,尤其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城市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刻剖析。在世俗生活中,她们为了生存,用尽了全部的心计与智慧,她们以家庭为中心,忽视对社会问题与心灵世界的关注,然而她们得到的却只是失败的婚姻,从而显示了当时时代的某种悲哀。
一、心灵的探险 不同于对苏文纨、唐晓芙出场的浓墨重彩的描绘。对于孙柔嘉的出场,作者只是借用赵辛楣之口,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唉!这女孩儿人滑得很,我带她来,上了大当——孙小姐就像那条鲸鱼,张开了口,你这糊涂虫就像送上门的那条船。”与此相适应,小说中是这样描述孙小姐相貌的:“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都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看来孙柔嘉从一出场开始,就处于不利的位置上。而方鸿渐对她更是“没有正眼瞧过她,她脸圆脸扁都没看清楚呢。吃饭的时候,我们讲我们的话,没去理她,吃了饭就向甲板上跑,撇下她一个人”。可想而知,方鸿渐对孙小姐的第一印象就不怎么好,而她相貌上也没有惊人之处。虽然已经见过面了,但对这个第一次离开家庭,刚踏入社会的小姑娘来说,方鸿渐对她很冷淡。
其次,在去三闾大学的路途中,过桥的时候,方鸿渐怕得要命,大概是有恐高症,又怕误事,是孙柔嘉主动牵引他过桥的。“方鸿渐只有敬佩,想女人这怪东西体贴起人来,真是无微不至,汗毛孔的折叠里都给她温存到了。”这是所谓的大家闺秀苏文纨或唐晓芙可能都难以做到的,但是她的这些举动最终却被责为“虚伪”。杨绛先生曾说:“《围城》中许多人物都有原型,唯独孙柔嘉,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和她相似。”孙柔嘉在自己的情感世界中真诚面对,她的出现也使方鸿渐的痛苦得到感情的平复。她所做的一切固然不能完全得到方鸿渐的心,但相识后,方鸿渐不也是感受到孙柔嘉的体贴吗?从这个意义上,孙柔嘉身上体现了一个时代女性的崭新个性,她的性格特征是现代女性的真实写照,现实生活中女性的生存境遇里有她的影子。而她主动追求爱情行为却被方鸿渐所否定,也就写出了现代女性的悲哀处境。
二、平凡的真实 在三闾大学期间,孙柔嘉每当遇到工作上的困难,都去请教方鸿渐,并按他说的去做,表现得很柔弱,很需要他人去照顾,就像一个毫无主见的女学生。其实她是想通过这些事来接近方鸿渐,并且用她的娇弱幼稚,来满足方鸿渐的大男子心态。当时,方鸿渐正处恋爱失败、事业不顺、心灵空虚的时候,接受赵辛楣介绍的这份工作只是出于对生活的逃避,为了离开了那个让人痛心的家乡。是孤独使两个人走在了一起,寂寞的方鸿渐最终逃脱不了孙柔嘉对他的追求,渐渐地便对孙柔嘉产生了好感。
作品还提到孙柔嘉利用陆子谦对自己的求爱事件,有意制造谣言,使方鸿渐在同情与负疚中一步步地踩进了她设置的陷阱中,还有之后假借父亲追问“谣言”,在方鸿渐毫无戒备的状况下,顺水推舟,与其订婚的情节,似乎看来孙柔嘉对于方鸿渐一直在耍心机。但我认为,那是一般女孩子追求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时可以采取的方法,她于方鸿渐并无歹意,也没有损害到别人的利益,又有什么不对呢?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都是在想方设法地去争取幸福吗?谁不希望在自己的生活中得到幸福呢?在当时的社会,女性要获得较好的生存条件,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天生丽质,且放弃做人的自尊,甘愿沦为男人的附属品。如鲍小姐、汪太太之流;二是家世好,能给男人的事业带来帮助。如苏小姐。但更多的女性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因而处境也就分外尴尬,孙柔嘉就是一例。她既不漂亮,又没有什么家世可言,她只能靠自己的才学,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地接受挑战。在那个复杂的、充满政治斗争的环境中,一个女学生为了适应生存、与周围人搞好关系,只能表面随和、谦虚、谨慎,事事都要小心。难道一个女性主动追求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有错吗?但主动追求的最终结局让她争取到了一个并不爱自己的男人。可想而知,她的婚后生活是令人失望的,是早已注定的一个悲剧。
三、无奈的悲哀 孙柔嘉千方百计让方鸿渐娶自己,这导致了他们噩梦般的婚姻生活,孙柔嘉其实也挺让人同情的。杨绛先生曾这样评价孙柔嘉:“孙受过教育,没什么特长,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恶,没有什么兴趣,却有自己的主张,她享受的自由有限,能从城外挤到城里,又从城里挤到城外。孙最大的成功是嫁了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方鸿渐。”的确,孙柔嘉令人悲哀地爱着一个不爱她的人,在她与方鸿渐组成的家庭中,她把全部的心都用在了小家庭上,事事由她操心,她不得不赚比男人多的钱以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然而她的能干反造成了她与鸿渐之间的隔阂。鸿渐要的是柔顺、幼稚、以夫为尊的妻子。而婚后她所展示的能干和委曲求全反被认为是深藏的心计,让方鸿渐大有上当之感。
任何一个人,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而不是思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在读者看来,孙柔嘉是个肤浅庸俗的女人:“为了要姑母喜欢自己的丈夫,常教鸿渐替陆太太牵狗出去撒尿拉屎”;她曾“把方家的种种跟姑母谈过”,“把昨天吃冬至晚饭的事讲给姑母听,两人一唱一和地笑骂”……凡此种种都让我们觉得不寒而栗,假如我们身边也生活着这么一个人,真是太可怕了,让人觉得毫无隐私、毫无信任可言。但是想想她的行为却是情有可原的,孙柔嘉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对她的事冷漠得近乎于放任,唯独与其亲密的是姑母。更重要的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新时代的女性却要重复她以前可能不屑的所谓“三姑六婆”的庸俗行为,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孙柔嘉婚前、婚后的性格变化过程,作者虽然未做任何说明,但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孙柔嘉的虚伪。平心而论,他们婚姻的最后破裂责任不能全怪孙柔嘉。我们可以想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城市女性在出阁前常常以柔弱、温顺的面目示人,一副小鸟依人状。但一到婚后,传统观念的制约使她们开始显露出自己的意志和统治家庭的欲望,她们并不想去关心外部的世界,家才是她们的政治舞台,她们必须在这个舞台上争取做主角的权利。这所有的一切都植根于当时社会腐朽的土壤,没有谁能逃脱得了干系。这就是决定孙柔嘉悲剧命运的关键所在。而孙柔嘉的失败,是当时女性的失败,是那个社会的失败。
作者将孙柔嘉这一人物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命运紧扣主题——从这个城中冲出来,又想冲进另一个城去。而孙柔嘉进了三闾大学与方鸿渐结婚,是一个接一个的“围城”。孙柔嘉追求爱情而没有维持好婚姻,是社会文化环境造成的必然结果。孙柔嘉是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善于审时度势,因父母重男轻女的缘故,在家毫无地位可言,但她同鲍小姐一样深深地明白机会要自己找,方鸿渐便是她给自己寻到的一个摆脱命运的机会。婚姻则是一个保证她活下去的契约,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可想而知,孙柔嘉在这样的环境下,是如何艰难生存的。在她压抑自己的个性拼命追求婚姻时,她的心中又有多少的无奈与悲凉。
总而言之,孙柔嘉不过是一个在世俗生活中苦苦挣扎,又不得不牢牢抓住婚姻的稻草不放的悲剧角色罢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是孙柔嘉的失败,也是当时女性的失败,更是那个社会的失败。而同时,女性的历史角色、社会地位和处身的社会环境更是造就女性性格和心理特征的尤为关键的因素。这便需要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充分考察诸多方面的因素,改变以往片面、孤立的眼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或者说接近人物形象社会的、历史的、性别的真实状态。
[1]钱锺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A].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李幼苏.新编文学理论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