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之大宝曰生——《革命之路》留给人的思考

2012-08-15延俊荣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太原030006

名作欣赏 2012年29期
关键词:巴黎孩子

⊙延俊荣 刘 芳[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 太原 030006]

作 者:延俊荣,博士,副教授,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研究方向:功能认知语言学和汉语语法学;刘芳,博士研究生,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学。

电影《革命之路》①是根据Richard Yates 1967年的小说《革命之路》改编的。主要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居住于美国北部小镇Connecticut、处于七年之痒期的一对夫妇Frank和April之间的故事。一日,也就是在Frank三十岁生日的那天,April在翻捡以前的旧照片时,回想起自己与Frank热恋时的情景,想起了Frank那时跟她谈起的巴黎,说那是“唯一一个去过还想去、值得住在那里”的地方,于是April想做一个彻底的改变:举家搬迁到巴黎,她自己去公司做秘书维持家庭,让Frank做他年轻时想做的事情:学习、读书、思考什么的。

满怀渴望改变的April,穿上了自己年轻时的晚礼服,盼望自己丈夫的归来。丈夫开门时,盛装的April已经等在门口,并且要求丈夫听到她的喊声才能进门。大门一开,Frank看到的不再是亮如白昼的日光灯,而是闪烁的烛光,为庆祝他三十岁生日的烛光,桌子旁站着他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生日歌唱完,April说“祝你生日快乐,亲爱的”,两个孩子说“我爱你爸爸”。这一切真的把Frank搞得不知所措,他既感动又惭愧,因为就在当天他与公司里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女孩约会去了。

生日晚会结束,April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Frank。最初Frank感觉有些不知所云,感觉不那么现实,但经不住April对美好未来的一番描绘,Frank匆忙做出决定:于九月离开了他们居住的小镇。

April显然是一个迅速付诸行动的人。她到领事馆索取有关欧洲及巴黎的资料,将房屋转让的牌子插在了自己家的草坪上。但Frank对自己所做的决定显然有些言不由衷,他每天照常上下班。但与以前有些不同的是他突然有了些灵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得到了客户赏识,得到了改变职业和高额的薪水的机会。

一个满怀期待,而另一个不置可否,本来已够生气的了。但屋漏更遭连阴雨,April意外地怀孕了。对于正常的或普通的女人来说,怀孕再正常不过,但对于将自己定位于“不同于其他人”的April来说,又增加了一个冲突的导火索:April觉得唯有到了巴黎她才能把这个孩子生下来,而本来在去留问题上仍犹豫不决的Frank却觉得这可以成为他们留下来的另一砝码。于是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April跑到树林,因为她需要理一理思绪。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她做出了决定。

第二天早上,她给Frank做了早餐,因为她知道今天对于Frank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他要去新单位谈工作。在餐桌旁,她很关心地跟Frank谈起了他的新工作,并在Frank的一举一动中发现了Frank对自己工作充满了热情,于是鼓励Frank要珍惜自己的工作,看重自己。早餐结束,April送Frank上班。看到Frank的车离开自己的视野,April回到家里的洗漱间,自行做了人流。但十分不幸的是,人流失败,April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从此以后,Frank搬离了他们居住的那条“革命之路”,开始自己的工作,业余时间悉心陪伴孩子。“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本文仅通过文本聚焦的方法,通过对几个专有名词Revolutionary Road、Frank、April和John等词的分析,试图推断一下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April究竟思考了些什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及对本片的一些思考。

一、究竟要革谁的命?

《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是一个双关用法,它既是Frank和April所居住的街道名称,也暗示着April在解决问题时,采取了一条革命性的道路。而革命是需要付出鲜血的代价。那么我们不禁要问,April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用革命的方式来解决吗?April预料到那将是自己鲜血的祭奠吗?

从表面来看,April所要解决的无非就是要不要到巴黎的问题,如果Frank听从她的安排,搬到巴黎,一切都相安无事。谁知却遇上一个“温吞水”,随口一说,兴奋过后,却又碰上了许多实际的问题,如工作怎么办?男人的面子怎么办?并且这里不仅可以给他提供调换工作的机会,还有增加薪水的诱惑,于是抱着留下来也能使自己的老婆孩子过上幸福生活,而放弃了前往巴黎的想法。事实上这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下面再谈。

退一步想,现实的Frank放弃了去巴黎的想法确实拂了April的意,April该如何面对呢?从结局来看,April绝没有回到以前生活的想法,她要改变。那么,她是要破釜沉舟,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冲破这个家庭的牢笼、冲破这个沉闷的社会呢?还是准备接受Frank的选择,准备积极面对这个沉闷的社会、给她束缚的家庭呢?我宁愿选择后者,很简单,改变现状的办法并不是唯一的,而且从结局看April并不想以死相拼,她的死完全是一种意外、一种偶然,原因之一便是她轻信了自行流产的宣传。否则当她发现大出血时,完全没有必要打电话求助。

因此无论是April还是每个观众,都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想改变自己的现实生活,不仅没能改变,反倒丢了性命;改变可能会带来新的气象,自己却已无缘享受。“天之大宝曰生”,如果连性命都不存在了,还谈得上什么革命,谈得上什么希望呢?

二、理想与幻想

那么April决定前往巴黎,是理想还是幻想?在二人相识之时,Frank问她是否去过巴黎,April回答说,实际上她哪里也没去过。说得过分点,April只是一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小镇女人,“巴黎”对她来说只是热恋时听到的一个名字而已。至于到巴黎会怎么样,她除了听说在巴黎当秘书的工资很高之外,也许是一无所知,更确切地说,她是根本没有慎重考虑过的。

影片在进行到他们谈论如何乘船到巴黎时,April与孩子们产生了下面的对话。

孩子:那里我们谁也不认识。

April:我知道,我也不认识。不过想想,上学的时候,你又认识谁了?再看看现在,你又有多少朋友啊。

全家移居巴黎与孩子在家门口上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撇开一切,巴黎和美国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一生下来就掉进了语言编织的网里”,这一点人人都会同意,但未必人人都会意识到一个人如果失去语言,失去语言的世界,那又将是一个多大的灾难。

就算用我们中国人的观点来看,April在学校学习了法语,并且她的法语纯熟。那么Frank的工作怎么办?Frank的面子怎么办?而面子是几千年来男人所面对的一个难题。由她来支撑一切吗?如果按April的想法,Frank可以读书、思考,也就是说,两人享受一种精神世界,精神占有。但这是一个家庭问题、日常生活的问题,精神占有能够消受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和麻烦吗?稍稍换个位置考虑,Frank上班来支撑这个家,自己在家相夫教子,又觉得是一种无望的空虚(hopelessemptiness),难道巴黎就会有如此的魅力让Frank觉得充满希望而感到充实吗?难道不会再产生另一个七年之痒吗?

再者说,除了打包、准备出让房屋、了解行程之外,April又做了些什么呢?大概也只是他们二人的一番憧憬吧。她是看了家里的存折发现已有足够的钱可以支撑这个家六个月的生活,而这个预算是以哪里的标准做出的,是他们生活的Connecticut还是巴黎呢?就算是以巴黎的标准做出的预算,但怎么又敢保证到了巴黎在六个月里就能找到足以支撑这个家庭的工作呢?即使找到就一定是会给自己带来希望的工作吗?天哪,谁知还会遇到什么问题。

三、病急乱投医

在解决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时,April所采取的措施最主要有两个:离开自己生活的空间,再一个办法就是April一定要打掉已在腹中的胎儿。这不得不让我们觉得April简直是病急乱投医。要说明这一点,就让我们从男女主人公的名字及一个与April命运似乎有很大关系的人John的名字开始吧。

Frank既是专有名词,又是形容词,意思是:开放,诚实,直截了当。影片中的Frank确实是一个没有多少城府的人,如刚说了要去巴黎,八字还没一撇,第二天一上班,他就昭告天下。不过,他对自己的评价也还中肯,little wise,bigmouth(有点小聪明,爱吹大牛)。虽然只是个平常人,但并没有给人太多的负面联想。

但一听到April,马上会联想到“四月”。四月是令人向往的春季,是诗人、词客眼中的宠儿,但那毕竟是一个乍寒、乍暖、忽晴、忽雨的季节,于生活是不愉快的。对于西方人来说,May才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比如有may-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y-games(五月游艺)等,May犹如人生之青年,是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而与April形影不离的便是April fool(愚人、上当受骗的人),April Fool’s Day(愚人节)。这也许正是April的部分悲剧所在。April是不是一个上当受骗的人呢?回答是肯定的。April之所以断送了自己的性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她自行做了人流。而她为什么非要自行人流呢?绝大多数的人会认为,她对Frank已失望到了极点,根本不爱Frank了,所以即使连跟他最后的一点关联也要彻底抹掉。但这种观点是存在着矛盾的。

在此之前,Frank夫妇与Whep夫妇在酒吧喝酒、跳舞。当Frank与Milly跳舞时,Milly恶心,在April的提议下,Frank确认April一切都好的前提下,送Milly回家。之后,April和Whep返回酒吧,二人重又谈起了他们放弃去巴黎的事时,April谈到了她对Frank的认识:明白吧,对于Frank来说,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越来越觉得这地方也不错。对他来说,结婚拥有两个孩子已经足够了。他有他的道理。

之后,在他们发生激烈争吵的第二天早上。Frank下楼,April不仅已经在给自己准备早餐,而且主动跟他问好。共进早餐时,他们二人产生了以下对话:

April:Frank,你应该看重自己所作的工作。很显然,你是很在行的。

Frank:April,这一切真是太好了。我是说早餐太好了,我都不知道是否曾吃过这么好的早餐。

April:谢谢!我也很满足!

早餐结束,当Frank拿起April早已为他准备好的公文包时,他们之间又产生了如下的对话:

Frank:You don… hate me or anything?(你不…恨我了吗?)

April:No,of course,I don’t.Have a good day.(不,当然不。祝你过得愉快。)

说着,April走上前去,为Frank理理领带、整整衣领。二人告别,April站在门口目送Frank的车开出了自己的视线。

从这些细节也可以看出,April并不恨Frank。即使退一万步讲,April恨Frank,但爱和恨只是一纸之隔,爱的越深也才恨得越切。完全有理由认为,她之所以还要自行流产,是因为她认为那是安全的。影片曾提到,她批评Frank对人流过分的大惊小怪,其原话是You are really dramatic about thiswhole thing。那她又为什么会如此肯定自行人流安全的呢?April曾对Frank说过:

我们还有一件事可做。我们不能让它进行下去,不是吗?记得学校的那个女孩说的了吗?只要是在十二周之前操作正常的话,就没问题。我们俩必须站在一起,Frank。

不难看出,April之所以要自行流产,一是因为她确是一个April fool,她轻信了别人!并且也因为十二周已到,已经是时不我待了。事实上她还陷入了一个误区,她觉得只有在巴黎她才能生下这个孩子,如在最后一次讨论去不去巴黎时,她甚至极端地认为:“现在必须去巴黎的唯一原因就是我怀孕了。”

四、放爱一条生路

到此为止,似乎仍然存在着矛盾:April坚持做掉这个孩子,怎么还能说他不恨Frank呢?这里就牵涉到另一个人,John。John,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但它却可使人想起先知约翰,那个向人们预言圣子耶稣降临的先知。而在影片中,John是唯一真正懂得Frank和April所谈所想的人,也是对二人放弃移居巴黎计划反映最强烈的人。但大家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到John对Frank的讽刺挖苦,因为Frank已经被激得怒不可遏,却往往会忽略掉真正促使April思考的也是John。

大家都会记得,当John把聚会搞砸,不欢而散之时,他站起身来,对April说了这么一段话:

April,你有一个居家小男人,我真替你感到难过。但你们二位也真是半斤八两。从你的表情可以看出,你也为他感到遗憾,你一定让他难过,因为只有他让你怀孕生子之时,你才让他感到他底下才有那玩艺。

不难看出,John的言外之意,April是一个不合格的妻子。

当天晚上April在树林里思考了一晚上,但究竟思考了什么,导演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因而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余地。但不得不认为John的批评促使April更全面地思考她自己所面临的一切。

我们大胆推测,April所思考的大概不外乎Frank、孩子和她自己。至于她与Frank,如影片一开始,April因演出失败,Frank尽力宽慰,但毫不见效。二人将车停在路旁,April对Frank大喊大叫,用了“令人恶心”、“诱我进入你设置的陷阱”、“欺凌我”等话语,直至最后说出“无论怎样也想不出,你还能把自己看做男人”等污辱性语言,Frank虽然怒不可遏但也只是把拳头砸到了车上。再如最后一次大吵,看着一步步逼近的Frank,从April的表情完全可以看得出,她所期待的,就是Frank会把拳头打在她的身上。但Frank只是气得拿起椅子朝墙上摔去,回到卧室把桌子上的东西一撸到底。这是Frank非男人的表现吗?绝不!那是爱!

孩子又怎么样呢?孩子并没有错!这点理智April还是有的,并且从感情上来说,她也是爱她的孩子的。大家也都记得,在自行人流的那天早上,她先打电话给Milly,让Milly替她亲吻每个孩子,并告诉孩子们她是爱他们的。

那么对April自己来讲,她会想些什么呢?她会成为一个与她的左邻右舍一样的人呢?还是即使留在这里仍可以与众不同(be special)呢?一边是爱自己的丈夫,而这个丈夫满意于这个地方,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一边是需要自己爱护的孩子。正如盛过水的杯子,即使碎了,每一块碎片上都有水的痕迹,这里生活过的点点滴滴,在她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印迹,再也无法抹掉。

此时的April至于还爱不爱Frank,还是暂缓给出结论,但至少可以说,她是认可或者说接受Frank的选择的。但这并不是说,她还得过原来的生活。更进一步说,她这时所面对的矛盾是她自己内心的矛盾,比如说,不去巴黎但又要如何改变自己,她陷入了迷茫,这也就是为什么她给Milly打电话时说今天和前几天差不多(oh,no,Iam afraid Iam not feeling better.That’s why Icalled)。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送走Frank之后,她回到厨房洗碗时不由得哭了起来。

五、没有坏人,只有受害者

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既然认可了Frank的生活方式,为什么非打掉腹中的孩子不可呢?或者说,即使要打掉孩子也并不一定要自己堕胎呀?

我们不得不看看他们生活的时代。那是1950年代,是爱森豪威尔时期,是社会安全和经济安全头等大事的时期。在这种大环境下,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关系来看,还是从马斯洛的人类需求来看,个人的精神追求只能屈居二线。

除此之外,堕胎在那个年代的美国也是不合法的。美国直到1973年才通过了《堕胎法案》,并且1978年的《人权法案》还明确规定:“每个人都享有这样的权利那就是他的生命被尊重。这种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并且大体说来,这一权利从他在母体产生之时就已经存在。”甭说堕胎不合法,即使就是你的想法与众不同都可能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比如说John,前文提到John的另外一个意思是“马桶”。马桶,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甚至是不能在公开场合谈论的东西,语言中存在的禁忌语(taboo),如汉语“出恭”“如厕”,英语说 wc,ladies/gentlemen,wash one’s hands等等不正说明这一点吗?阿甘不是在总统问他“感觉如何”时,他回答“我想撒尿”被认为是弱智吗?可能只有等一个人所谓疯了之后才会说得出口吧?John不是唯一的例子,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怎么样呢?不是当他疯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小女儿是真实的,才说出“我发现了真正的人”吗?

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所生活的空间,Connecticut,康涅狄格州,曾因创立了新大陆首部宪法《基本法》,—美国宪法的蓝本,故有“宪法州”(Constitution State)之称。虽经美国独立战争的洗礼,但极具讽刺意义的是,当他们推翻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历经数代的辛勤劳动致富之后,他们也选择了安逸、选择了保守。电影Mona Lias’s Smile②(蒙娜丽莎的微笑);Dead poet society③(死亡诗社)等都有体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仅是人类的美好愿望,需经“养吾浩然正气”方可得到。处于此时此刻的一对男女Wheelers(wheel+er轮子),难道不真如他们的名字所提示的那样,是被套在社会这部机器的一个轮子吗?不是一个被纵横交织的社会所捕获的猎物吗?

影片结束了,但影片留给我们思考却是永远的。康德说:“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想不干什么就有能力不干什么。”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这个能力,拥有这份自由!

① 萨姆.门德斯导演.《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美国:梦工厂电影发行公司,2008.

② 迈克.内威尔导演.《蒙娜丽莎的微笑》(Mona Lias’s Smile),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2003.

③ 彼得.威尔导演.《死亡诗社》(Dead poetsociety),美国:博伟电影公司,1989.

猜你喜欢

巴黎孩子
巴黎之爱
邂逅童话式巴黎
巴黎的每一个Moment都值得盛装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征战巴黎之路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