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殊途同归——从《印象·刘三姐》与《云南映像》的比较看民间音乐的开发
2012-08-15颜雄心云南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云南曲靖655000
⊙颜雄心[云南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作 者:颜雄心,云南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与教学。
现代社会,原生态艺术文化产品最为抢眼,如由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和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执导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好评,一举成为传媒市场的一种效仿,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经济价值。本文予从人文理念方面探讨两个作品的巨大差距,以及二者在依托自然资源、商业包装、名人效应等方面的异曲同工之妙。
一、从《印象·刘三姐》与《云南映像》的比较看二者之“不同”
1《.印象·刘三姐》中的人文理念
首先,“刘三姐”俨然一种文化品牌。“刘三姐”传说源于广西壮族的古老传说,她聪明智慧,心中向往自由的爱情,长得美丽动人,她都是以智慧美丽动人的形象出现。相传在唐代,有一个美丽的壮族姑娘有一副会唱山歌的好嗓子,她的歌声都是用来赞美生活、描绘自然、歌颂爱情,更主要的是她用山歌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用山歌讽刺了那些封建势力,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后来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戴,壮族人尊称为“歌仙”,她就是刘三姐。刘三姐的传说流传至今,让每一代人常听常新,历经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取向在发生着改变,但是对刘三姐的印象还是那个能唱山歌、长得美丽动人的壮族姑娘。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文化呈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刘三姐也成为了广西壮族乃至广西的一个代名词,并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印象·刘三姐》正是借助当地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刘三姐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才会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范围、较持久的影响力。可以说“刘三姐文化”不仅是其发展之源,也是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刘三姐不仅仅是个人的代称,也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壮族文化的代称,她的传说在历经了千百年的流传,成为了一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次,《印象·刘三姐》中具有“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张艺谋创作《印象·刘三姐》提出:“向传统致敬!向自然致敬!向生命致敬!”这个理念使刘三姐的传说与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漓江山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印象·刘三姐》的主题就是“天人合一”,把漓江的真山真水作为舞台,刘三姐文化作为内容,融合现代艺术,每一个场景都围绕“天人合一”的主题展开,使人们在诗意的山水中体验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印象·刘三姐》中,人(演员)不盖过自然(山水),自然也不遮蔽人。演员在自然中,演员与自然互相欣赏;观众在自然中,观众与自然、与演出互相观赏。演员表演的是劳动,也就是人的生活,是生命本身,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交换;山水人生,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
2.《云南映像》中的人文理念
《云南映像》依托的是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民俗风情。它汲取了云南山野乡间、田间地头的舞蹈元素,遴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整合而成。如融合了傣族民族风情的“月光舞”、红河彝族的“烟盒舞”、热情奔放的巍山彝族“打歌”,还有场面宏大的“栽秧舞”等。整个演出分为序——混沌初开、土地、家园、朝圣、雀之灵等,在不同的场景中,展现的是人们在这片热土上生存、劳动、繁衍的真实场景,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生活着26个民族,各种不同风情的民族节日、民俗歌舞使得云南民族文化绚丽多姿,如孔雀公主的传奇、阿诗玛的传说、花腰新娘的故事等,对外来的游客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杨丽萍是在《云南映像》里把这些不同的少数民族风情融入到歌舞音乐中,“囊括了天地自然、人文情怀及对生命起源的追溯、对生命过程的礼赞和对生命永恒的企盼”,它们都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存在的情感意象符号。这些具有人文性情怀的表达,皆源于现实少数民族民俗生活中。在《云南映像》中,杨丽萍把各民族民俗风情融合进自己回归乡土的情愫,用舞蹈肢体语言表达和宣泄出来,充分地阐释了人性化中生命本质的内容。
《云南映像》中所依托的人文理念,与《印象·刘三姐》中的人文理念大有不同。《云南映像》所依托的少数民族民间歌舞、民俗风情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各民族的意象符号,在《云南映像》中化为生命的“律动”,令观众能为生命起源、生命的过程、生命的礼赞而感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而在《印象·刘三姐》中,张艺谋所依托的是“刘三姐”的文化品牌和与自然“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让观众在欣赏山水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刘三姐”文化的内涵。寄情于景,于景中品位文化。它与《云南映像》给人的那种原始的、本初的、直至内心的震撼力是大相径庭的。所以不同的人文背景中孕育出来的人文理念不同,不同的人文理念指导下的文化现象、文艺表演必然也不相同。
二、从《印象·刘三姐》与《云南映像》的比较中看二者之“同”
1.皆依托自然资源
《印象·刘三姐》是在桂林漓江12座山峰的映衬下,漓江江面上的实景演出。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的美誉。无独有偶,董必武先生在1959年游阳朔作“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漓江春水绿悠悠,细雨昊天结伴游。两岸奇峰看不尽,碧莲峰下泊行舟”。甚至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说:“我到过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没有一个像桂林这么美丽的。”可见桂林山水的美是古今中外人士有目共睹的。《印象·刘三姐》正是在这样极好的自然环境中演出,以桂林的山为背景,水为舞台,演员在山水间,游着竹筏穿梭其中,一副活灵活现人在画中游的山水图,这本身就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而且,《印象·刘三姐》取用的600多名演员,是来自广西本土的苗族、瑶族、壮族等当地村民。他们用少数民族语汇、如天籁般的本土歌曲征服着外来听众的心。
《云南映像》更是依托本土的自然资源,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舞台。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同胞能歌善舞,《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族民间,他们没有受过舞蹈的专业训练,他们在舞台上展现的是自己生活真实的一面。他们的表演热情、豪迈,与专业舞者精雕细琢的表演大相径庭。正是因为这些原汁原味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心灵震撼。这也是《云南映像》颇具特色的地方。可见这《印象·刘三姐》和《云南映像》在演员的组合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皆经过商业包装
《印象·刘三姐》是由张艺谋执导,600多名演员参与的大型演出。场面宏大,气势恢弘。大量运用了现代舞台效果的灯光、舞美设计,使整个在江面上的表演,霓虹闪烁、如梦似幻。可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印象·刘三姐》中壮乡织锦、捕鱼生活、水中月舞、美女沐浴、仙女出嫁等场景,在现代舞美灯光的熏染中,亦幻亦真。当年陈毅游桂林时留下的佳句“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如此的愿望竟然在《印象·刘三姐》中出现了。有一位仙女为桂林山水的秀丽所倾倒,愿意降落凡尘,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正是由于这种现代化高科技的灯光、舞美的商业包装,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印象·刘三姐》自“2003年10月1日至7日首次演出12场,场场爆满,一炮打响。海内外100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被称为继美国‘红石’、瑞士‘高山’之后,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它的产生,使广西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并且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从这些方面看,它无疑是成功的。
《云南映像》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是“一种‘变化中的原生态’。它的出现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模式——在传统民间舞蹈中融入了现代舞的元素,将传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的审美意识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以神话般的色彩、大跨度的时空变化给人们带来极具震撼的独特视觉盛宴。他们用现代化的歌舞动作、音乐概念对原生态民族舞的独特魅力进行了视觉再现。在《云南映像》中那一个个形象逼真的具体形象,包含了超凡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号召力。带给观众的是一次次的视觉冲击,原生、民族、自然、现代、唯美等元素在这里一一进行了建构、创新。《云南印象》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赢得赞誉无数,在商业上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据了解,云南省以原生态艺术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地除烟草和旅游之外的第三大产业。”《云南映像》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和号召力。可见,《印象·刘三姐》和《云南映像》获得了商业演出的巨大成功。
3.皆依靠名人效应传播
张艺谋作为国际上的知名导演,每每开始着手项目之时,全国的媒体均会不约而同地密切关注,项目未形,而举国皆知。“张艺谋”这三个字本身就具有相当高的传播价值。《印象·刘三姐》就是在名人效应的推动下广泛传播。
杨丽萍有着“孔雀公主”的美誉,《云南映像》是杨丽萍担任总编导,并领衔主演的,获得了中国最高级别舞蹈比赛——荷花奖的五项金奖。凭借着杨丽萍的个人品牌效应和《云南映像》的本身的魅力,《云南映像》不仅在国内上演,而且到全世界各地巡演,极大地增加了知名度,征服了无数的观众,形成良好的口碑,为商业演出带来极大的利润。可见,名人效应为《印象·刘三姐》和《云南映像》的成功上演推波助澜。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原生态歌舞表演《印象·刘三姐》和《云南映像》虽然依托的人文理念不同,但是二者在依托自然资源、商业包装、名人效应等方面却是相同的,而且商业演出大获成功。这从某个侧面说明近年来的音乐表演是建立在对民间音乐的开发的基础上,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中不断发展创新而来,虽然依托资源因时因地而异,但是表演效果却是殊途同归,和而不同,为民间音乐的开发和利用拓展了空间。
[1]李咏梅,黄伟林.创意形文化产业项目《印象·刘三姐》的人文价值及产业意义[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
[2]曲煜.琴述“刘三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04).
[3]程怡琳,滕志鹏.走向下龙湾和吴哥的《印象·刘三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04).
[4]秦萍.民族舞蹈的原生态文化展现探究——以《云南映像》为例[J].电影评介,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