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PK 哈利·波特——中西方神话英雄主义之比较
2012-08-15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湖南株洲412001
⊙李 莉[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湖南 株洲 412001]
作 者:李 莉,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
在世界各国的文学宝库中,神话都是当中一朵灿烂的奇葩,对世界各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中国的神话故事当中,最为中国人民所推崇的英雄人物恐怕非《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莫属了。而在当代,最受全世界少年儿童所喜爱的神话英雄人物就是诞生于英国女作家J.K.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之所以将两者进行比较,是因为这两者都体现出了浓重的英雄主义色彩,都在各自的人生历程中,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别人的救世主和精神支柱,有着一定的相似度。但是,不同的文化渊源使得这两个人物都深刻地烙下各自的民族特性,有着鲜明的性格差异。本文将通过对这两个人物的对比研究,找出中西方神话英雄主义的异同点。
一、孙悟空与哈利·波特的相似之处
1.坚定的信念 孙悟空和哈利·波特作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能历经各种艰难困苦,克服重重磨难,这跟他们在自己心中树立目标、坚定信念是分不开的。孙悟空被如来佛用五指山压了500年,受尽风吹雨打和内心孤独的煎熬,终于被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所搭救。为感激唐僧的救命之恩,孙悟空拜他为师,担负起一路保护他的责任,并将这一责任当成了心中的唯一信念,直到抵达西天,求得真经。而另一个人物——哈利·波特则从小寄养在姨丈家里,饱受姨丈一家人的歧视与欺侮。然而就在11岁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为了继承父母的遗志,他将打败杀害自己父母的伏地魔作为自己成长奋斗的目标。不论孙悟空和哈利·波特的初衷是什么,他们都在坚守着各自心中的那份信念,并为之不断努力拼搏。纵观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无不是在为自己心中的信念而坚持着、努力着,在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的磨砺之后,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2.孤胆英雄 孙悟空和哈利·波特是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的文学人物,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神奇,但他们都是孤胆英雄。孙悟空虽然有猪八戒和沙悟净这两个师弟,但每每在与各路妖魔鬼怪相遇时,往往都是孙悟空独挑大梁,孤军奋战。这两个师弟常常不但不能起到协助作用,反而总在打斗中成为了俘虏,还要等着这位大师兄的营救。而哈利·波特也有着类似的命运,在找寻伏地魔,并与之斗争的过程中,虽然同样身为魔法师的朋友们给予了他无私的帮助,但这些帮助都是有限的,每当真正面对伏地魔时,都是只剩下了哈利·波特自己,都是需要他独自面对来自外界和内心的困难,并最终战胜它。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被万人景仰,是因为他们能人所不能,是普通人的希望所在。当所有人都倒下时,他仍然能坚持战斗,直至成功,带给他人以希望。无论是中国的孙悟空,还是西方的哈利·波特,都具备了这个特质。
3.向往自由 孙悟空对自由的追求是从最根本的自然生命开始的,他天生地养、无父无母,一开始就在精神上超越了祖宗法制和社会对人的种种限制和约束。孙悟空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为他不愿意服从玉皇大帝的管束,不愿失去自由自在的生活,才大闹天宫,却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哈利·波特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为了获得自己的自由,他离开姨丈家,选择了去专门教授魔法与巫术的霍格华兹寄宿学院。在与伏地魔的战斗中,是哈利·波特与邪恶的自我的战斗,无休无止,哈利·波特没有选择逃避,相反更为勇敢乐观地面对现实,哈利·波特的自我是在战斗中得以实现。
从他们这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英雄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知道,人类对于英雄的理解有着惊人的相似。无论是古代的神话英雄,还是现代的魔法神童,都被赋予了超越常人的能力和精神力量,他们都体现了人类对生命的热爱和追求、对死亡的恐惧和厌恶,想要通过幻想来与死亡抗争,试图超越现实。
二、孙悟空与哈利·波特的不同点
1.情感观念的差异 “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凡人的七情六欲”,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们神格的重要特征。在个人的私生活上,他们从来都是十分规矩和检点,十分注重小节、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养。当人类向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虽然孙悟空也反叛权威,但是缺少了俗世常有的善恶冲突。孙悟空是个超级斗士,在他眼中所有出现的生物,只有妖精和非妖精、好人和坏人之分,可以说是泾渭分明。作为英雄,固然要有强烈的正义感和是非感,但不免让人觉得缺乏了一些亲近感,说到底,他是一个像人的神。
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所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天神都是世俗的,是满身人间烟火味的形象。神与人除了力量上的差别外,在情感上却是相同的。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似乎更喜欢哈利·波特,正是因为他是个活生生的人。哈利·波特有着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有着普通人一样的童年成长经历,也有与普通孩子一样的特点。比如他也和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他会困惑,会犯错,会有情感的萌动。超人和蜘蛛侠的故事也是如此,他们身边出现的女性往往会给予英雄力量。这些都说明,哈利·波特是一个有魔法的人,因为与人类的相似而更易于被接受。
2.道德观念的差异 从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神话没有十分完整的情节,神话人物也没有系统的神系家谱,但它们却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其中尤为显著的是它的尚德精神。这种尚德精神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在《西游记》第59回中,师徒四人路阻火焰山,须向铁扇仙求得芭蕉扇,方能得过。因与铁扇仙素有过节,孙悟空求扇未果。孙悟空后来不得不采用非常手段,逼迫铁扇仙交出芭蕉扇。结果,他不但没有扇灭火焰山,反而火势更猛,将两股毫毛烧净。然后,孙悟空幻化成牛魔王的样子去骗取芭蕉扇,仍然无功而返。在第70回中,孙悟空变身盗取妖怪的紫金铃,因使用宝物不当,反受其害。因为盗窃而受到了惩罚,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尚德精神。所以,在中国,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是偷盗的行为都会受到谴责,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强调“德”。
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也曾采用一些非常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哈利和罗恩错过开往学院的火车,为了赶回魔法学院,他们违反规定,偷开罗恩父亲的飞行汽车。在到达学校后,他们本应该受到惩罚,但被校长免除。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哈利想要找出密室秘密,与朋友罗恩变成别人的样子,成功地套取了秘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应该是一种欺骗行为,但他们并没用因此而受到任何惩罚。这便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西方神话中的道德观差异给予我们新的视角去审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神话英雄的如此差异,体现了“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不同观念,亦反映了塑造英雄的不同原则和手段。西方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塑造了人性化的英雄,而且创造了人性化的神,相形之下,中国神话英雄却显示了一种不近人情的超凡脱俗的庄严与正经。中国人不像西方那样,他们崇奉的是神而非人,于是“以神为本”成了他们不同于西方的塑造英雄的原则与标准,即使是人亦加以神化,使中国的神话英雄成为伦理道德化的英雄,具有超凡脱俗的神威神性。天性遭束缚的英雄们,无可奈何地跨越了纯真无邪的童年,一开始就充当了无情无欲、至善至美的典范,使我们在具有英雄共同的“高”、“大”时,又有区别于英雄的“全”。相对而言,则多了一份庄严正经的神圣,少了一份自然可信的真实。中国英雄虽完美无瑕,却神性有余,人性不足;西方英雄虽各有缺憾,却体现了活生生的人的性情与风貌。这也是中西方神话英雄在总体上的一大区别,由此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神话风格和意蕴:中国神话英雄充满了一种内向型的忧患意识和追求至善至美的自省,与人性渐行渐远;而西方神话英雄则充满了一种外向型的纯真、活泼与自由纵情,趋近人性。
《西游记》和《哈利·波特》在世界神话体系之林中,具有各自的典型意义,代表着东方与西方两大文化圈神话的异同。而孙悟空和哈利·波特这两个神话英雄则体现其各自的民族精神。神话与民族精神互为表里,神话是民族精神的最初记录。神话的复兴,有激励民族特性、促进与保存民族性的价值。在当今世界文化大汇集时代,我们不仅需要挖掘研究自己的文化,更要把眼光延及到全世界,不仅学习借鉴世界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最先进的文化知识,还要挖根溯源,全面了解每一种文化的产生、发展、走向,以趋利避害,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神话既作为各文明史中的重要文化现象,也是文化发展之初所派生出的硕果,无不或直接反映或折射出各文明演进过程中人们的理想和愿望,是判断某种文明的状态和走向的比较准确的标尺。
[1]陈广忠.淮南子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2]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3]朱鸥.中西方神话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4]夏志华.浅析中西方神话中道德观差异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研究,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