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叙述与民族建构:希罗多德《历史》中的认识视野
2012-08-15唐书明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阳550025
⊙唐书明 李 波[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贵阳 550025]
一
历史叙述与民族建构的关系近期聚集了一些学者的研究目光,例如当今英国的安东尼·史密斯与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等就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理论阐述,但具体认识历史叙述与民族建构的关系,则需要结合一些经典的历史学著作。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标志着西方历史学的产生,希罗多德也被称为西方的“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无疑是一部解读历史叙述与民族建构关系的重要文本。
历史叙述与民族建构的关系,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人们叙述历史往往以民族作为单位,希罗多德的《历史》则具体开创了以民族作为单位的历史叙述方法。《历史》一著叙述的对象是孕育了众多古代文明的地中海周边世界,其是希罗多德所知道的整个世界范围,在当今注重以世界眼光认识历史的发展趋势中,希罗多德也被学界认为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①在希罗多德《历史》叙述的世界范围内,存在着希腊人、波斯人、埃及人、腓尼基人、埃塞俄比亚人、叙利亚人、巴比伦人、亚述人、阿拉伯人、斯基泰人、印度人等诸多民族。希罗多德以这些民族作为基本叙述单位,通过具体叙述各民族的形成过程、各民族的地理区域、语言、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完成了对其知道的世界范围的历史叙述,因此希罗多德的《历史》不仅是西方历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成为了一部包罗内容异常丰富的民族风物志。
近现代以来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民族主义思想勃兴,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开创以民族作为单位的历史叙述方法则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在近现代的欧洲,当代美国史学理论家伊格尔斯就强调:“在欧洲,强烈的历史学兴趣形成为发起大规模的编辑与出版民族的史料。”②对于标志着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高峰的兰克历史学,当代美国史学理论家海登·怀特则指出:“兰克历史学的信念在于民族集团构成了历史研究唯一可行的单位。”③而在当今世界,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这位当今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也强调:“人们永远都不能忘记,历史,主要是民族的历史,在所有已知的公共教育体系中占据着一个重要位置。”④
以民族作为单位的历史叙述方法得到广泛运用,原因在于其对民族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在阅读了以民族作为单位的历史叙述之后,意识到人类世界中存在着诸多民族,人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民族,这古已有之、自古皆然,现实世界的民族来自于历史的深处。以民族作为单位叙述历史,是依靠过去的历史为民族的存在确立了合理性基础,并为阅读历史的人们建构出了一种以民族作为单位构成世界的认知图谱。按照斯本格勒所谓“民族是人们的一个心灵单位”的论述,以民族作为单位叙述历史,实则是民族逐步浸润于人们心灵之中的一种重要文化建构方式。
二
尽管希罗多德的《历史》囊括了其所知道的整个世界范围,但贯穿全著的主线则是古代希腊人与波斯人两个民族之间的战争,人们也往往称《历史》为希波战争史。正如当代英国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认为,在希波战争中,“创造希腊人”和“创造野蛮人”同时进行。⑤对于希腊人来说,波斯大军的入侵一方面催化了希腊人意识到自身是一个民族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也塑造了希腊人把外族人视为“蛮族人”的认知过程,战争的敌对关系为希腊人塑造了一种以自己民族为中心的二元对立认知模式。
对于民族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正如当今德国学者约恩·内森所强调,其是把世界分为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褒义的价值是用于自己的,而他人的不同则是贬义的。⑥民族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一方面对自身所在的民族进行各种美化,把自己民族的各种特征视为规范、积极、文明、光明等,这导致热爱与忠诚自己的民族成为人们的基本行为价值规范,另一方面则对其他民族进行各种丑化,把其他民族的各种特征视为奇异、消极、野蛮、阴暗等,并成为了千百年来诸多民族隔阂与民族敌对的主观心理根源。由于位于欧洲的希腊代表着西方,位于亚洲的波斯代表着东方,希波战争塑造的民族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希腊与波斯两个民族之间,还上升为东西方世界的二元对立,“自由的希腊被看出是‘光荣的西方’,‘自由之地’,美与智慧的故乡,东方则是奴隶制度、暴政和无知的所在地。”这种美化以希腊为代表的西方、丑化以波斯为代表的东方的二元对立认知模式则是以希腊人自己为中心形成的,后来被奉希腊文化为典范的西方文化延续传承,并成为深入一些西方人骨髓的世界观。
纵观希罗多德《历史》的编撰,其实际上也囿于希波战争塑造的民族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之中。《历史》的开篇就点明全著的主旨:“为了使希腊人和异族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相互斗争的原因记载下来。”⑦言外之意,希腊人与异族人彼此对立、相互对应,希罗多德笔下各民族构成的世界,实际是希腊人和异族人两个对应部分构成的一个世界,人们阅读《历史》,其建构的民族中心主义二元对立认知模式也逐步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当希腊人与异族人的二元对立上升为东西方世界的二元对立,希罗多德开创的西方历史学也进一步塑造着人们东西方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其正如国内学者黄洋所论:“从历史编撰的角度来说,希罗多德实际上建构了一个东西方二分的世界史体系,这一体系对西方乃至世界上的历史书写都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⑧
同时希罗多德是出身于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在《历史》的叙述中,希罗多德也偶尔流露出希腊文化优越与歧视其他民族的意识。例如在谈到雅典的麦加克里斯一派的人与皮西特拉图研究推后者复位的方案时,希罗多德就指出:“他们这里所构想的方案,是全人类历史上最愚蠢的方案,特别是考虑到希腊人自远古时代起,就以智慧和自主而有别于异族人的愚蠢简单,更不应该忘记的是:他们用这样一些雕虫小技,所耍弄的不是一般的希腊人,而且是希腊人当中素以聪明著称的雅典人。”希腊人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希腊人中雅典人则最富有智慧,其他民族则愚蠢简单,成为了希罗多德这一叙述的弦外之音,《历史》中的这些叙述,也成为了汇聚西方人文化优越意识的涓涓之水。同时希罗多德在谈到大流士要攻击的居住于黑海区域的民族时也指出:“大流士现在所要攻击的黑海周边地区,这里居住的诸民族,除斯基泰人以外,还居住着我们所知道的全世界最粗野的民族。”在今天看来,希罗多德的这一叙述也极富民族歧视之嫌。
三
在经历了过去历史中民族与民族国家敌对冲突的诸多深重灾难之后,人们痛定思痛,在当今时代积极倡导多元文化主义,以此作为走出民族中心主义二元对立认知模式的出路。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的专家组报告就指出:“多元化的原则对于处理国与国之间,一国内部,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⑨多元化原则一方面强调“文化多样性带给人类的福祉正如生物多样性一样”,认为各种文化往往蕴含着独特价值,另一方面强调“没有任何文化能够形成一个封闭的整体,所有的文化都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其他文化”,力图通过民族文化的广泛交流实现各民族的和谐共存。
既然长期以来历史叙述也塑造着人们民族之间以及东西方之间的二元对立认知模式,因此正如内森指出:“如果人们要克服认同的民族主义中心逻辑,就不能离开历史领域。”在过去的历史中不仅存在民族之间的诸多敌对冲突,同时还广泛地存在着民族之间的密切交流,历史叙述通过展现人类历史中广泛的民族文化交流,能够消除人们以自身文化为优越与歧视他者文化的思想偏见,塑造人们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思想意识,实现各民族的和谐共存。也正如内森所强调:“出于实际的需要,跨文化交流是历史文化领域当前要研究的问题,与跨文化交流的要求相关的问题本来不是产生于学术讨论中,而是产生于非常迫切的实际需求。”
尽管希罗多德在《历史》的叙述中也偶尔流露出希腊文化优越与歧视其他民族的思想意识,但瑕不掩瑜,希罗多德对民族关系的认识视野,并非局限于以其所在的希腊文化为优越、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民族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之中,相反《历史》的诸多叙述,也表现出了希罗多德具有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与重视民族文化交流的认识视野。
一方面,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已经阐述了其对以自身文化为优越的思想意识的看法:“如果有人来提议评选出世界上各种风俗中哪一种在他们看来是最好的,那么在经过考察之后,他们就肯定选择本族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深信,自己的习俗比其他所有民族的习俗都要好得多。因此,除非一个人疯了,否则他是不会拿这类事情来取笑的,从许许多多的证据中都可以看到,人们对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同样的看法。”希罗多德这一叙述不是针对自己所属的希腊人,而是针对希腊人的敌方波斯人,不仅是希腊人认为自己民族文化优越,波斯人也认为自己民族文化优越,希罗多德强调每一个民族认为自己的文化优越,实为人之常情。
希罗多德也继续以波斯人为例指出:“在诸民族当中,离他们最近的民族,受到的尊重程度仅次于他们本族;离得远一些,受到尊重的程度也就差些,以此类推,离得越远,受尊重的程度也就越低。这种看法的依据是,他们认为他们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其他民族要优越得多,认为其他的人的居住地离他们越近,优越的程度就越是高;因此居住地离他们最远的民族,也就一定是人类中最低等的民族了。”希罗多德的这一段论述已经隐约地揭示出,以自身文化为优越,歧视其他民族文化,这种民族中心主义二元对立认知方式的形成根源在于缺乏交流。因此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则是消除民族中心主义二元对立认知方式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希罗多德在《历史》中阐述了其他民族文化也有优越于希腊文化之处,例如在谈到埃及的历法时,希罗多德就指出:“他们说,埃及人是人类当中首先发明了用太阳年来计时的,并且把一整年分为十二部分。我认为,他们纪年的办法要比希腊人英明得多。”希罗多德在叙述埃及历史时也特别强调:“我将要介绍的其他风俗习惯,都是希腊人从埃及人那里学来的。”言外之意,希腊文化的形成与繁荣,实际上得益于与外来文化的密切交流,希罗多德在《历史》中也列举了诸多事实对此进行说明。
例如希罗多德尽管明确表示,共同的希腊语是界定希腊人成为一个民族的基本特征,但希罗多德也详细地叙述了希腊语的形成得益于外来语言的传入:“起初,他们是一笔一画地照抄其他腓尼基人的,但是久而久之,字母的发音和写法渐渐地发生了变化。那时候,居住在他们周边的希腊人大都是伊奥尼亚人。因此伊奥尼亚人学会了如何使用腓尼基字母,但他们在使用时对字母的写法却略加修改,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他们仍把这些字母称为‘腓尼基安’。”同样,众所周知,希腊神话在古代希腊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对后世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针对希腊神话,希罗多德则指出:“几乎所有神袛的名字都是从埃及传入希腊的。我所做的调查研究证明,所有神 都是起源于异乡希腊以外的地区的;而我的意见是,他们大多数都是起源于埃及的。”希罗多德也引诸事实反复对此观点进行论证:“埃及人还是第一个向诸神举行庄严集会,游行和连祷仪式的民族,希腊人从他们那里学会了所有这一切。因为在埃及,这些惯例是从远古时代一直流传下来的,而希腊的这些惯例只是不久之前才开始有的,在我看来,这是我上述观点的一个很有力的证据。”
因此正如当今美国学者唐纳德·凯利所评价:“从现代的观点来看,希罗多德的著作在风格上首屈一指,其价值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为人所欣赏。”⑩注重叙述民族之间的广泛文化交流,无疑是《历史》呈现出的重要风格,其已经为后世西方的历史叙述树立了典范,并契合了当今时代倡导的文化多元主义精神,但这却被后世西方所忽视,民族中心主义以及西方中心主义成为了支配后世西方历史叙述的重要文化导向。希罗多德的《历史》注重民族文化交流的历史叙述风格,其中蕴藏着能够消除民族中心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思想偏见的重要价值,理应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与欣赏。
① 张广智.全球通史导论[A].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5.
② 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M].何兆武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29.
③ 海登·怀特.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M].陈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40.
④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M].马俊亚,郭英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19.
⑤ 诺曼·戴维斯.欧洲史[M].郭放,刘白成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62.
⑥ 约恩·内森.历史思考的新途径[M].綦甲福,来炯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26.
⑦ 希罗多德.历史[M].徐松岩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1.
⑧ 黄洋.历史学的开创与异域文明的话语[J].世界历史,2008(4).
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全面发展——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报告[M].张玉国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7.
⑩ 唐纳德·凯利.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多德到赫尔德的历史探寻[M].宋立宏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