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艺杂谈

2012-08-15付兴华

戏剧之家 2012年4期
关键词:曲种民族性曲艺

□付兴华

曲艺是我国民族传统的独有艺术品种之一,其中大多数曲种都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范畴,亟待予以保护。

为此,有必要对曲艺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系统研究,以便为曲艺的繁荣发展与文化保护,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本文就此作探索性研究,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一、曲艺的概念内涵

曲艺的概念,按照我国权威工具书《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所给出的定义,为“各种说唱艺术的总和。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多数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具有‘一人多角’(一个演员模拟多种角色)的特点,部分以代言为主,叙述为辅,分角色拆唱。与各地方言关系密切,其音乐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时演员人数较少,通常一至二三人,使用简单道具。表演形式有坐唱、站唱、走唱、拆唱、彩唱等。音乐体式有唱曲牌的‘联曲体’、唱七字句或十字句的‘主曲体’,或综合使用两者。曲本体裁有兼用散文和韵文、全部散文和全部韵文三种。……”①

其中的“叙事”,即“叙事体”之简称,是曲艺的文体与表现手法,指的是演员以第三人称口吻说唱故事情节;“代言”即“代言体”之简称,也是曲艺的文体与表现手法,指的是演员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扮演或模拟节目中的人物。

总的分析,曲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唱类,即以唱为主,以说白为辅,如二人转、大鼓等;另一类是说类,即以说为主,少有唱者甚至无唱,如评书、评话等。

二、曲艺的审美特征

作曲中国独有的民族传统艺术形式,曲艺也具有它自身独有的审美特征。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民族性

民族性是中国曲艺与审美特征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曲艺产生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是十分典型的民族艺术品种之一。自唐代,就有说唱艺术“说话”、“转变”等;到宋代,除“说话”外,又产生了“鼓子词”、“唱赚”、“诸宫调”等;到明、清两代,则出现“莲花落”、“代不闲”等等。由此可见,民族性是曲艺先天性的艺术基因,也是它首要的审美特征。

(二)地域性

地域性也是中国曲艺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地域性是民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集中体现,越是地域的,就越是民族的,并且越是世界的。

中国曲艺以地域性为重要的艺术标志与审美特征,许多曲艺曲种都以地域之域名命名之,例如“东北二人转”、“北京琴书”、“天津快板”、“河南坠子”、“山东柳琴”、“四川扬琴”、“苏州评弹”、“内蒙道情”、“陕北说书”、“上海说唱”、“山东快书”、“苏州评话”、“扬州弹词”、“杭州滩簧”、“温州莲花”、“凤阳花鼓”、“安微琴书”、“福州伬唱”、“江西道情”、“湖南丝弦”、“粤曲”、“文本渔鼓”、“贵州灯词”、“青海道情”、“兰州鼓子”、“宁夏数花”、“湖北大鼓”等等,每一个曲种都以鲜明的地域性审美特征为亮点与支点。

(三)快捷性

曲艺因演员少、服装、道具简单,大多并无灯光布景,因此具有快捷性的审美特征,素有“文艺轻骑兵”之称。

三、曲艺的文化保护

曲艺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大多属于口头流传的非物质文化,因此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保护。许多曲种,已濒临灭亡,如果不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很可能绝迹,造成人类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曲艺的文化保护,例如东北二人转,已确定了文化遗产传承人赵本山等人。而其他曲艺曲种,有的文化保护情况较好,有的则仍不尽如人意,亟待加强。

①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P667.

猜你喜欢

曲种民族性曲艺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双簧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浅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曲艺传承与保护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少数民族曲艺是各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艺术展现
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曲艺资源的文化特性*——基于田野考察的定性分析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