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非英语专业开设《英美电影》选修课的实践与思考
2012-08-15胡立伟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传统的以课本、词汇和语法为主体的语言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因为它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学习与语言实际应用的脱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1]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去尝试将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
一、英语电影运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英语电影以多种信息传播介质为手段,将视、听、说融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说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接受信息,更加主动地建构信息。它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克拉申的习得一学习假说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生成是学习中的基本认知过程,它是对学习材料中各部分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知识、经验关系的积极建构,当学习者对学习的事物产生意义时,有一种与其以前的经验相结合的倾向。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一种原有知识与从环境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观赏英语电影,可以刺激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加上英语影片较强的现实形象性,从而使学生更主动建构信息意义。
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针对第二语言知识的获得提出了习得—学习假说。他认为获得第二语言的方法是一种潜意识习得,即在自然环境中获得;另一种是有意识的学习,也就是通过课堂学习获得,而且克拉申认为习得的语言才能在交际中自然流利地表达思想。英语电影营造的身临其境氛围,给学习者创造了良好的习得语言的条件,这有助于刺激他们的模仿行为,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2]
二、英语电影对英语教学的作用
(一)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英语已被广泛使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仍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是迫于压力和就业,以及应付四、六级、AB级考试,积极性不强,大多数学生英语听说水平远不尽人意。现阶段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与高中英语教学相比,大学英语教学更注重听说及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英美电影有着地道的口语表达、真实的语言环境、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听说能力、扩充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开创了英语教学的新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中的困惑;不但给传统的英语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而且使原有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某种天赋,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即使不经过学习也可以在某种语言环境的刺激中习得。[4]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就必须创造一定的听说环境。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都局限于课堂,加上学生基础较弱而不敢开口说英语,导致听说能力普遍很低。英美电影是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最生动的综合反映,它以多媒体为手段,融视、听、说于一体,能够充分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和感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来接受语言信息;其人物之间的对话是自然地道的英语,具有语音纯正、语速自然、发音准确的特点。学生可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的发音、语调、语速,甚至学习他们说话的方式和神态,以达到能逐渐敢于发音,敢于张口说英语,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听说”。久而久之,学生既能积累大量的词汇,掌握常用的日常口语及句型并理解这种句型的运用环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习得纯正的语音、语调和丰富地道的语言,从而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会自然记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遗忘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只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有效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听说能力。英美电影将图,文,声,像融于一起,要求学生眼、耳、脑并用,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语言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英美影片题材多样,有呼唤人间真情的《克莱姆夫妇》等;有关于战争的《生《桂河大桥》等;有传奇人物的历史传记片《勇敢的心》等;有揭露社会政治问题的《辛德勒名单》等。语言学者Ellis曾指出:“语言知识是在下意识状态下获得的,而这种过程应该是自然的。”(Ellis,1985:261 )。以英美电影为辅助的英语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当看到一些引起共鸣的情节或者听到一些优美的台词时,学生会不约而同地通过对话、欢呼、感伤、模仿、小组讨论等方式来交流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自觉接受影片所带来的大量信息,从而可以在娱乐的氛围、轻松愉快的状态中学习英语。比如,观看影片《魂断兰桥》(Waterloo Bridge),学生可以了解当时背景条件下年轻人的爱情观,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片如《呼啸山庄》、《罗密欧与朱丽叶》、《德伯家的苔丝》、《简•爱》等,可以加深对世界名著的了解,这些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总之,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很好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在对电影内涵的理解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来自英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英美电影是英美国家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传播者;是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及思维方式的最直观、最生动的综合反映,是沟通的中西方文化桥梁。中西方在文化上有很大差异,只有对这些差异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大限度地看懂英美电影。如荣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美国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阿甘在表达自己极爱吃巧克力时说,自己可以吃下“一百五十万块巧克力”,I could eat about a million and a half of these.“million”一词在该句中意思是“大量的”,而并非说阿甘有过人之处。通过对“million”用法的分析,对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用夸张的语气表示数量众多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又如,电影《十戒》(Ten Commandments)能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的宗教文化;《光荣》(Glory)、《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能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的南北战争;《尼克松》(Nixon)、《惊爆十三天》(Thirteen Days)则使我们了解了冷战时期美国的政治生活。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获取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的途径很少,而英美影片正为他们了解英美文化提供了一条捷径。
三、利用英语电影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英美影片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英语学习材料。在教学中,选择的影片应贴近生活,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发音标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情节勿太离奇曲折,能够折射出一定的西方社会文化现象。然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了解影片的背景知识•
任务教学法理论指出,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instructional),而是经历性的(experiential)。[5]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通过参与由亲身经历形成的对客体的认识较直接被他人告知而获得的认识更具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播放电影之前通过网络、图书资料查阅与电影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影片中涉及的社会历史背景、故事情节梗概、主要内容和男女主角关系等,并帮助学生分析电影所涉及到的难句、词语等,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图式知识,帮助其更好的接受新知识。学生经过这些准备工作,为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容和对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观赏影片。它一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解说模式,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管理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强调了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组织学生观看影片
首先, 把电影完整播放一遍,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影片的主要情节及其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听懂对白,把能抓住的关键词记下来,培养自信心。看第二遍时,切记一放到底,最好是分段播放,一般以15分钟为宜。每一个片段放完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事先给出的一两个问题, 或就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回忆影片内容, 找出片段中出现的用法地道的词语和句型,提醒学生注意其在影片中的应用, 体会它的应用场合, 加深记忆和理解;让学生跟读并模仿电影中语速适中、发音清晰纯正的片段。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对语音、语调、断句及说话的节奏有更感性的认识, 通过反复的训练培养自己对英语的语感。最后, 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理解程度,对重点片段进行重点播放, 让学生在重复中理解好电影的主题。[6]
(三)影片观后的知识拓展
电影是文化产品,是文化的载体,反应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影片播放结束后学生的头脑里仍然不同程度地保留着从影片中获得的审美表象,这个阶段便是电影欣赏的延留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学生继续对电影予以解析、破译和玩味。教师应当利用这一特点设计相应的习题和课堂活动来巩固知识,加深理解,为下一步分析影片做好准备。[7]以《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为例:影片放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继续进行对美国社会制度、主人公安迪对自由的向往精神以及对影片主题“拯救”和“希望”的讨论。通过补充文化知识,学生在品味电影趣味性的同时,即加深了对美国社会制度--司法黑幕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产生新的理解与认识,这对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大学生来讲,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处于长期的探索过程之中。英美电影作为学习英语的第二课堂,有着生动的语言素材、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景;文化特色突出,贴近学生生活,能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轻松有趣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听说环境。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有效地改善了目前学生学习英语“低迷”的状态,另一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是促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有效途径。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原声电影的优势,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努力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的模仿和表达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电影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从真正意义上把英语学“活”,以达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2007.
[2]孙鹏.英语电影欣赏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电影文学》, 2008(03)
[3]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9月
[4]Chomsky,Language and Mind[M].New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2.
[5]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Longman, Limited 1996
[6]信微.浅析原版英语电影对听说教学的促进作用.《科技信息》 2011(05)
[7]司微.论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及策略.《电影评介》,2009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