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塞纳特对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影响:以《劳工之爱情》为例

2012-08-15程丹蕾

电影评介 2012年3期
关键词:卓别林劳工喜剧

上世纪初,当中国还在战争的疮痍中挣扎之时,电影已在欧美国家中流行,并有一批伟大的创造者开始描绘电影发展的蓝图。他们最先对欧美市场进行勾勒,于是电影的故乡——法国和美国电影圣地——好莱坞便在电气时代相继开始了对电影的探索。大师们起初并无计划在中国开辟电影事业,但在电影风行的浪潮中,中国也无意卷入了这场革命,并且用更为本土化的方式解释“电影”到来的意义。

同世界电影一样,中国电影在创始阶段就已与喜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之后,喜剧也一直贯穿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好莱坞早期喜剧学派集大成者马克•塞纳特在这一文化、技术、理念的输入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一、塞纳特的“启斯东喜剧”与卓别林喜剧对塞纳特的继承

作为好莱坞早期喜剧的创始人,马克•塞纳特起初并不是以导演或监制的身份进入电影行业。1908年他以演员的身份进入比沃格拉夫电影公司,自1912才成为监制,正式开始电影的独立创作。而作为世界喜剧电影的先驱,法国的喜剧电影大师马克斯•林戴对塞纳特的喜剧电影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林戴电影中追逐打闹的场景更是成为塞纳特喜剧的基本模板。1912年,塞纳特创办了“启斯东制片厂”,并首创了“打闹喜剧”。塞纳特的奇特才能,使喜剧学派的中心从塞纳河畔移到了太平洋沿岸。1912年9月23日,他发行了第一部“启斯东的喜剧”,名叫《柯汉收回一笔欠款》,这是一个在电影史上划时代的日子[1]。于是这种低级但通俗的噱头在它诞生之日起便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以致之后风靡开来。

塞纳特的“打闹剧”精神在世界电影史的长河中影响了整整一个默片时代。而深受他启发又将喜剧精神带入中国观众生活中的卓别林,更是对塞纳特喜剧风格最具发展性传承的代表。卓别林最早是被塞纳特看中,在“启斯东制片厂”拍摄影片。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卓别林在他早期的创作阶段,基本复制、延续着塞纳特的喜剧风格,虽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走起路来像鸭子的绅士形象,但在表现方式上并无突破,依旧将人的天性作为滑稽荒诞的笑料,其低端、初级也令人扼腕。但在独立制片之后,卓别林加入了对社会的思考,他所塑造的“查理先生”形象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出发,表现了一个滑稽平凡的小人物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中机智敏捷的度过各种艰难,但又保持人格尊严的生活状态。这一形象的塑造不仅将喜剧片的表达意义做了升华,更让卓别林成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乃至今日全世界最受人尊敬和爱戴的喜剧大师。

二、中国受众的审美期待

由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所以要想对中国电影史做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联系当时的历史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大陆深陷于被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瓜分的泥沼中,而在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无力,更无力领导和开展当时新的电影文化运动[2]。而在饱受战乱与剥削,物质与精神又都极为匮乏的生活条件下,中国民众对电影的要求较之于生活相对安定的欧美观众也就有所不同。

首先,电影在中国已经度过了最初的传入与试映的阶段,在中国观众已有的审美接受的基础上,他们不再仅仅把电影当做新鲜消遣的玩意,这就要求电影类型和题材出新出特并向多样化迈进。

其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一方面,最底层的百姓需要一种无负担的释放,而新颖、通俗、轻松且贴近生活的电影题材更契合了他们的心意,让在精神上饱受摧残的他们得到了及时的满足感;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文艺先锋,民族资产阶级和大商人们则能从电影的摄制、电影放映和开办影戏公司中赚取极大的利润,在乱世中经营得利。

最后,中国早期电影之所以选择美国滑稽电影为师,主要是,它不仅粗俗热闹,动作性强,而且具有让人沉浸其中,产生如醉如痴的梦幻感,可以使观众忘记或缓解现实生活中的痛苦[3]。

综合以上分析,最终中国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卓别林喜剧上则是必然结果。排遣社会生活压力、讽刺艰涩迂腐的阴暗面、幽默滑稽的视觉效果、充满着人道主义的关怀……美国喜剧的这些特征最终使美国滑稽电影成为中国观众的最佳选择,并且启蒙着中国喜剧片的独立与发展。

三、以《劳工之爱情》为例的具体分析

作为现如今能观看到的最早的中国电影,《劳工之爱情》以其滑稽幽默的戏剧表现、生动活泼的人物表演、极具代表性的蒙太奇应用,让百年之后有幸观赏到这一电影短片的我们无不赞叹惊讶。《劳工之爱情》的摄映在中国电影发展长河中极具里程碑意义,它的出现不仅让我们看到美国类型片对中国早期电影创作深刻的影响,更引导着中国喜剧片百年发展的创作趋势。

《劳工之爱情》之所以直到今天还被称为银幕经典,与中国早期影人的先进性和能动性是密不可分的,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则在于,电影编剧、导演、制片人等等对美国“打闹剧”和滑稽片最直接的借鉴。

1、降格技术

降格技术,即降低摄影机运转频率的一种拍摄方法。摄影机以低于每秒24格频率拍摄即为降格摄影。降格摄影同升格摄影一样,富于艺术的表现力,如造成某种喜剧性效果,也可用作科研的形象化手段[4]。在塞纳特的创作中,不仅经常采用以每秒八格拍片然后以每秒十六格放映的方法来加快动作,而且故意每隔三四格便剪去一格,致使动作更加狂乱。在塞纳特的喜剧片里,银幕跳跃得像魔女的狂欢宴会那样令人目眩头晕,动作的自然规律也被人为的喜剧需要所彻底破除[5]。在《劳工之爱情》中,为了体现祝郎中为病人推拿时手忙脚乱的画面,运用了降格技术,使节奏更紧凑,也强化了滑稽的表达效果。

2、“打闹剧”

“打闹剧”是塞纳特喜剧的标志,疯狂的追逐、打斗、扔蛋糕、脚踢屁股等等成为一系列经典的噱头。这一点在《劳工之爱情》中也有鲜明的体现,赌徒们在赌场上发生口角,致使之后出现了打闹场面,赌徒们追逐打斗、大打出手、洋相尽出。又如郑木匠英雄救美,把几个无赖推入水锅中的镜头,简直就是再现了美国滑稽片中的场面。滑稽短片《饭桶》则完全模仿了美国启斯东式的胡闹打斗片,让一个呆头呆脑的大胖子动物似地大吃大喝,充满了低级趣味[6]。“打闹”形态的借鉴可谓是最为直接和单纯的。

3、全景

卓别林影片的蒙太奇是很原始的,和麦克斯•林戴(马克斯•林戴)所用的没有两样。大部分场面都是用全景拍摄,卓别林一生非常忠实于这个技术。在罗伯特.弗劳莱导演的《凡尔杜先生》一片时,卓别林曾经这样对他说过:“全景对我来说,是完全不可缺少的。因为我演戏的时候,我的腿和我的脚,我的脸,一样都在表演。”他又说:“正因为我的演技与一般不同,所以没有必要再用不同于一般的摄影角度来拍。”

因此,他对特写镜头,只有当面部表情比起身体动作具有更重要的戏剧性时,才予以应用。人工照明和移动摄影,在卓别林的影片中几乎未发生作用。一切技术对于这位演员来说,只是处于从属地位[7]。

早期中国电影一方面受技术和经验限制,无法灵活运用蒙太奇去变换表达效果;但多数大景别,远、全景的运用则多是因为看到美国喜剧大景别效果的收益而直接应用。全景的应用不仅准确表达着人物关系,更完整记录了人物的肢体动作,易于观众的理解和接受。郑木匠生动滑稽的动作多是运用全景来表现的,诙谐的肢体语言和夸张的面部表情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境,所收效果也更为直观。

4、主题

《劳工之爱情》等早期影片并无对主题的刻意琢磨和升华,单纯秉着“娱乐大众”的原则,将常人生活中的琐事作为笑料,以旁观者的身份导演着人生百态。《劳工之爱情》单纯地表现了一个木匠向一个郎中的女儿求爱的故事。为了讨得郎中的欢心,木匠略施小计使郎中渔翁得利,最终,郎中成全了两人的爱情。塞纳特喜剧中也从不涉及复杂的道德问题,只是让这种荒谬的乐趣风行于世。

虽然这些主题单纯的影片在早期的电影市场上让人眼前一亮,但“处处惟兴趣是尚”的滑稽故事短片,都是从迎合小市民口味、投机牟利的目的出发的,充满了低级趣味。在这种新颖的感觉消逝以后,它们就不再能够满足观众的要求了。这些影片之不受观众欢迎,是可以料想得到的[8]。在之后的喜剧发展中,主题多开始关注民生疾苦,“悲喜剧”更是风靡。后期的发展在此就不多提了。

四、结语

塞纳特的喜剧精神似一块瑰宝,将喜剧片这种新颖的形式坠入世界电影的长廊中。在中国,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丰富了影片的类型,更同卓别林的传承一道,首先启迪了中国电影打开喜剧片这道门。这种影响是极其深刻和久远的,它不仅体现在中国电影的发轫阶段,更影响着百年之后的今天的中国电影。因为在今天的香港影片中,塞纳特的“打闹剧”还在上演着。

[1][法]乔治•萨杜尔 世界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122

[2]程季华 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40

[3]胡克 卓别林喜剧电影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J]当代电影,2006.3

[4]百度百科:降格[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68495.html?wtp=tt

[5]邵牧芳 西方电影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4

[6]同[2].42

[7]同[1].149

[8]同[2].59

猜你喜欢

卓别林劳工喜剧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欢乐喜剧人》
目击
我的歌
模仿大赛
卓别林的模仿术
“理解”和“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