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密山市文化产业的调查
2012-08-15王凤梅
□王凤梅
近年来,密山的文化产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兴旺起来,它不仅是一种具有较高社会效益的产业门类,而且可以给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为驱动力的文化产业,在进入新世纪初期,已显现出特有的行业优势。为了加快密山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笔者对密山市的文化产业状况、制约条件、发展重点等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密山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密山市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旅游业、娱乐业、书报刊音像发行业、有线电视业、广告业、教育培训业。其中,已具有一定规模,且获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要有四个门类:旅游业、有线电视业、教育培训业、娱乐业。
第一,旅游业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龙头产业”。密山市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开发价值的达二十多处,许多景观在黑龙江,甚至在全国都享有盛誉。2004年,密山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大力发展旅游业,使之成为密山市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从2002-2005年连续三年开展了“城乡联谊万名市民游密山”活动,迅速开拓出密山旅游市场。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密山市已初步形成了以兴凯湖为龙头的莲花泡风景区、云水山庄、青年水库、铁西森林公园、蜂蜜山、弘法寺和新开流遗址八条旅游热线。
第二,有线电视成为文化产业的“重头戏”。密山市有线电视是新兴的文化产业。1996年密山市广播电视局建成密山电视台,当年入网3000户。几年来,电视台改变以往政府办文化事业的思想,树立产业观念,在市政府为投资的情况下,通过走产业化之路开拓市场,以每年上百万元的收入实现了电视台的自我发展。目前已发展用户70000户,有线网络覆盖90%以上的居民小区。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使得广大市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
第三,教育培训已显现出日趋兴旺的市场需求。密山市教育培训业包括成人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学校、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中心以及社会团体兴办的各类收费的课外教育、职业教育、现代技能教育、爱好教育等范畴。九十年代初期,密山市教育培训行业属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主要靠财政拨款从事教育培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训内容也由单一的学历教育扩展到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计算机、英语、写作、舞蹈、器乐、美术与工艺、美容美发等紧缺人才专业培训上来。
第四、娱乐业的发展,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密山市娱乐业虽然起步较晚,1996年前仅有一家舞厅,但发展迅速。到2005年底,全市已有歌舞厅、卡拉OK厅、餐饮OK厅240家,年直接经济收入近千万元。40家娱乐场所的建立,不仅初步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娱乐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密山市旅游业的发展,新建成的中心广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影响文化产业的几点因素
客观地讲,密山市的文化产业只是刚刚起步,与其它主要经济成分相比,数量少、规模小,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第一、文化产业尚未引起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与关注。就文化产业的含义而言,它是以文化内容为载体,从事经营并获得较高利润的产业。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是这一产业的主要特征。但相当一部分干部头脑中对文化产业了解得不是十分清楚,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文化产业只是单一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只看到它是为群众服务的,具有社会效益的一面,而看不到他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一面。
第二、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扶持,密山市在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方面急需制定一系列有关产业政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首先是各级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缺乏扶持,未能利用政策的力量激励起企业、个人举办文化产业的热情,通过政策的引导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文化产业按照市场规律的原则运作起来。其次是文化部门职能单一。对于文化产业如何走向市场,如何在发挥社会效益的同时,争取较好经济效益,还没有纳入工作计划。尤其是缺乏具体政策扶持和指导,文化事业基本上政策干预下的社会公益性部门。另外,由于没有文化产业发展长远规划,造成文化产业处于一种无序操作、盲目经营的状况。
第三、文化产业自身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就密山市文化产业现状看,突出的问题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表现在印刷业方面,全市只有不到十家,最小的才三、四个人,企业零星分散,形不成规模;表现在旅游业方面,虽然已开始成为密山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投入不到位,开发不足,影响力不够,收入只占全市的不足十分之一;表现在娱乐业方面,全市100多家歌舞厅,上档次的不多,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舍不得投入,使得格调基本雷同,缺乏特色,造成经济效益低下,甚至丧失生存能力;表现在培训业方面,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主的培训业虽然已有计划地开展起来,但从市场经济对人才、技能、知识的需求和要求看,培训的门类有待增加,渠道有待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