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演出化妆艺术的再现功能
2012-08-15吉凯英
□吉凯英
戏剧的美学特征之一是演出过程性与观众直观性的完美统一,和其它艺术类型相比,戏剧既表现生活图景,又用形象来展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物的表演在整个演出中所占的比例是举足轻重的。观众正是通过人物的外观形态来感受人物及演出所要表达的内容。作为演员,在很多类型的表演中并不需要通过化妆造型来改变自己的本来面目。主要是通过装扮来修饰美化自己,塑造出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美的形象。
戏剧演出中化妆所要再现的一般有以下内容:
一、历史与环境的再现
戏剧所要表现的故事,大多依托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人物生活在这样的特定时期和环境中,都会留下明显的特征。比如,当我们在戏剧演出中表现欧洲18世纪的人物时,首先就会想到盛极一时的假发。虽然男女佩带假发从16世纪末就开始了,但是在18世纪进入全盛时期,甚至有人将欧洲18世纪称之为“假发时代”。
在莎士比亚戏剧中,他所塑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及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都可以从舞台布景所营造的环境以及人物外部形象和演员的表演中真切地感受到。尤其是许多导演运用写实风格来演出的莎士比亚剧目,更是鲜活地再现那个时期的人物与生活环境。
同样,在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笔下,所描写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也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在舞台上再现的环境和人物也都把观众带到那个特定的年代。如《雷雨》中的繁漪、周朴园、侍萍、四凤以及鲁贵、鲁大海等角色的造型上清晰地感受到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社会形态和生活的环境特征。同样,《日出》里的陈白露、顾八奶奶、胡四、李石清等,也都通过演员的表演和确切的外型塑造,再现了时代特征、环境特征,把当时的社会生活场景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身份与地位的再现
一个角色所拥有的身份一定会在外型上有所表现。这个身份在剧情中有时候是个人身份,有时候是社会身份,这样两个不同的角色身份在外型上是有区别的。比如一个知识女性,当她在家庭中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身份时,她所显露出来的状态更多的是女性的特征;而当她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时,很可能就会带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观众常常从人物的化妆造型中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人物的个性特点。许多优秀的演员在扮演角色的时候,都会把体现人物身份与地位等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帮助演员完美地表现剧中人物不可忽略的一面,而观众也会一直记得他们出色扮演的角色形象。如张瑞芳扮演的“李双双”、李默然扮演的“林则徐”等等。
在戏剧演出中,观众非常习惯从角色的外部形象上来判断人物的一切,从而展开对故事情节的合理想象。这样的理解和联想是和人的审美定势相符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这种经历往往会影响对人和事物的界定。虽然人与人之间有许多个体差异,但常常会有一定的规律和审美的共性。比如,当我们看见一个浓眉大眼、相貌堂堂的男性时,就会联想到勇敢坚强;看到舞台上出现一个涂脂抹粉,衣着花哨不整的女子时,对她身份和地位的判断往往会和不正经的一些职业相联系。有时候,形象上的某些小小的变化都会引起观众对人物身份的判断。比如,同样是穿着旗袍,当演员将旗袍扣子全部扣住或者将领口部位的扣子解开,就给观众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感觉。
三、角色年龄的再现
一个人的年龄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有实际的生理年龄,有外表年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同样生理年龄的人在外表年龄上会有很大的差别。其中,人的生存环境对外表的影响非常明显。比如,一个长期在大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与一个在海边或者贫穷的农村长大的人,无论是皮肤的颜色还是身体的状态都会反差很大。前者会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而后者的皮肤粗糙,皱纹明显,这是因为后者长期处于阳光风雨之中,而前者是养尊处优。比如《雷雨》中的侍萍,可能角色的实际年龄并不大,但是由于她的特殊经历和遭受的苦难以及生活中的贫寒,使得舞台上出现的她完全是一个中老年妇女的形象。因为这样的形象能够和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吻合。
我们在舞台上塑造的人物,主要是强调角色的外表年龄,因为是由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向观众讲述事件、讲述经历、讲述生活、讲述过程等,这时,角色的生理年龄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生活与工作以及剧中的故事让他形成的特定外表年龄,化妆造型的任务就是再现角色的比较真实而合情合理的外表年龄。
总之,表演化妆并不是单一的,不同的剧种、不同的演出环境、不同的导演构思、不同的舞台风格,都会形成不同的化妆造型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