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人力资本基础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阶段研究

2012-08-13鲁瑞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文/鲁瑞娟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济南)

一、引言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现实产业结构的顺利转化才是谋求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按照传统理论观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从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依次递进。那么,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最终目标就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来实现产业结构顺利转化。

在早期研究中,最先论述产业结构转化的配第-克拉克定律指出,伴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就业人口会逐步由第一产业通过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经济发展的概念内在的包括了经济从低级状态向高级的现代化状态转变。这一转变过程意味着劳动力将从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流动,而流动的顺利实现又是以适配的人力资本为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化基本符合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要求,它们的第一、第二产业产值和就业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口则不断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在快速提高,正是人力资本水平的急剧上升成为推动它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因素。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表明,工业化时期往往是产业结构转化最快的阶段。他们根据三大产业在各个时期所占比重及其演变趋势将工业化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和工业化后期。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转化的核心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的比例变化。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一般高于20%,而第二产业比重较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在工业化中期,第一产业的比重降到20%以下,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当第一产业的比重降低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的比重将上升到最高水平,这时工业化进入了后期阶段。在后期阶段,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将分别超过第一、第二产业,居于主要地位。同样,按照相似原理,赛尔奎因和钱纳里利用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转化的相关指标衡量产业发展阶段的演进状态,由此制定了一个三次产业结构演变标准,如表1所示。(表1)

表1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国际标准(%)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山东省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由“二、一、三”模式向“二、三、一”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总体趋于优化。这种转变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有力地推动了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现实条件下,按照传统研究的划分标准来分析山东省产业结构转化的阶段,由此探讨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的匹配效应,必将有利于山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山东省产业结构演变

从发展历程看,近年来山东省的产业结构演变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演变基本相符。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山东省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趋于下降,从1978年的33.3%下降到2008年的9.66%,年均下降0.76个百分点,特别是1984年以后持续保持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呈现上升趋势,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二、一、三”的格局转变为“二、三、一”的格局。将山东省1978~2008年的人均GDP换算为1980年可比价格的人均GDP,进而以1980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将人均GDP换算成按1980年美元计算的人均GDP。从“赛尔奎因-钱纳里的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式”比较看,山东省2000年人均GDP为2,027美元,首次突破2,000美元,按赛尔奎-钱纳里的发展模式,山东省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中期,现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应在41%~45%之间,第一产业比重在10%~15%之间,山东省2000年实际三次产业构成为15.2∶49.9∶34.8,这可看出山东省作为农业经济大省,第一产业仍占有很大的比重,第三产业比重与“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式”的差距还较大。山东省2006年的人均GDP为4,172美元,首次突破4,000美元,山东省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三次产业的构成比重为 9.69∶57.8∶32.6,同样是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比重已基本符合赛尔奎因-钱纳里标准,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远没有达到标准水平。到2008年人均GDP达到了5,281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 9.66∶57∶33.4。由此可以看出,在工业化后期,山东省产业结构转变的核心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转变。说明山东省工业化进程中第二产业比重高于标准模式,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隐含着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比较缓慢。

总之,按照“赛尔奎因-钱纳里的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式”,山东省人均GDP已达到了工业化后期的水平,但是其产业结构却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东省的传统产业依旧占有主导地位,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没有落到实处。单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所以决不能放弃技术创新,相反要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本。日本和韩国的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强调了科教兴国战略,很快实现了人力资本的赶超,从而实现了经济赶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一点是值得山东省借鉴的。

三、山东省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协同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山东省的人口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之间还存在着低协同甚至是不协同的状态,相对低水平的人力资本严重阻碍了山东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如果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衡量人力资本水平,那么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可以计算得出,山东省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2年,仍然是处于较低水平。另外,以200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从文盲率来看,山东省的文盲率达到了8.5%,而江苏为6.3%,浙江为7.1%,广东只有3.8%。同时,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来看,山东省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占比为3.33%,而同期全国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占比为3.88%。2008年山东省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73,492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07%。因此,从总体上看,山东省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科技创新人员较少,这势必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在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经济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后,第三产业比重应该迅速上升并占有绝对优势。到2008年山东省三大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为 37.4∶31.6∶31.0。第一产业人员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这也进一步说明,山东省的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协同,就业结构长期处于较低层次。因此,从整体上提高山东省的人力资本水平,使山东省有更多的就业人口能够适应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以满足工业化后期发展的需要,使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数量在三大产业中占据绝对优势,这是山东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四、山东省与广东省类比分析

广东省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的领头雁,所以,将山东省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与之类比,必然有利于认识山东省产业结构转化的不足及其制约因素。

(一)产值结构比较。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和广东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山东省的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33.3∶52.9∶13.8 调整到 2008 年的 9.66∶57∶33.4;广东省的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9.8∶46.6∶23.6 调整到 2008 年的 5.5∶51.6∶42.9。可以看出,两省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是相同的,呈现出两个特点:(1)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稳定的增加;(2)第二产业的变化趋势都是一条平缓的U型曲线。尽管变化趋势相同,但是在速度上,山东省一三产业的变化速度要明显慢于广东省,这表明山东的经济增长质量与广东有差距,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要高于山东省。

(二)就业结构比较。随着产值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也会随之朝某一特定方向转变。如果以发达国家的经验为依据,高度化的就业结构一般符合以下比例关系: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低于10%,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为20~40%,而第三产业为50~70%。就业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人力资本水平的变化: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就业结构越符合经济结构高度化的要求。1978年山东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为 79.2∶12.3∶8.5,2002 年这一结构逐步调整为 50.1∶24.9∶25.0,而 2008 年又进一步变为37.4∶31.6∶31.0。与此相似,2008年广东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为28.8∶39.0∶32.2。由此可见,两个省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劳动力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但是,山东省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要高于广东省,而二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又明显的低于广东省。这也间接表明,广东省的人力资本水平要高于山东省,广东省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在总体上要优于山东省,山东省的三次产业结构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状态。

五、小结

通过分析山东省的人力资本状况,并类比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变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按照“赛尔奎因-钱纳里的标准工业化结构转换模式”,虽然山东省的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了工业化后期的水平,但是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还不符合工业化后期的要求,因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2、山东省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比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上,这表明了山东省低下的人力资本水平不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3、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远落后于产业结构的领头雁广东省的第三产业发展,与广东省相比,山东省的人力资本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均相对较低。

[1]杨爽,范秀荣.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适配性分析 [J].生产力研究,2010.4.

[2]郭腾云.北京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阶段的灰色关联判断 [J].地理科学进展,2010.2.

[3]韩蕾.东北地区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优化[J].对策研究,2010.5.

[4]张延平,黄异亮,温良敬.广州市产业结构升级:阶段、问题与选择[J].现代城市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