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境下基于行动导向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探索
2012-08-10徐梦真
徐梦真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网络语境下基于行动导向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探索
徐梦真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语言是人类的沟通工具,任何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进行的。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无限延伸,网络语境正对我们的生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应用文写作教学也不例外。本文基于行动导向的教育理念,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语境的特点,更新应用文教学内容方法、激励学生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学习、优化课堂教学实践。
网络语境;行动导向;应用文写作;教学实践
语境即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言语环境;从广义上论,则包括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时代、交际对象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内容。笔者所探讨的是广义上的语境,即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氛围、一种下意识的思维习惯对我们学习工作的影响。当今社会,人类已然进入网络时代,据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其中10~29岁的青少年网民比例高达57.1%,大专学历的网民有5396万。网络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交际,已经成为青年学生常态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文写作教学作为一门突出工具性、重在实践性的学科,必须正视其在网络语境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以创新精神与改革勇气更新教学的内容设计及方式方法,应用文写作这门让学生听起来头疼、写起来怨声载道、实践中又不可或缺的课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网络媒体的交互性与应用文课堂教学的双向性
网络是一种双向交流媒介,任何一台网络终端设备既是接收工具,又可成为传播工具。论坛中的发帖、回帖、顶贴,博文的写作及微博上粉丝对博主的关注,网友对于舆论的巨大影响力,这些都说明了在网络平台上交流的受众有了更多的主动性,无需借助其他媒介,便能直接通过网络与传播者交流沟通。这种突出交流双向性、凸显传播受众主动性的交流方式与应用文教学中转换教师课堂统治者角色、强调学生主体性地位、重视学生能动创造力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
教学实践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缺乏兴趣。尤其是高职学生,他们大多语文基础较差、写作能力薄弱,存在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篇章结构混乱等诸多问题。他们习惯性地反感需大量书面练习和主动思考、重在积累的学习方式,更对缺乏悬念情节、华丽辞藻,既不具备可读性与娱乐效果,又不能立竿见影影响专业发展的应用文写作嗤之以鼻。而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重视理论灌输,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更增加了其厌学情绪。为此,我们应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原则,用全面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实践中,网民对于舆论导向的巨大影响力证明,我们应更多地利用学生既有的认知能力发掘其兴趣点,强调教学过程的合作性与公开性,突出学生的教学反馈效果,建立起引导(教师)—反馈(学生)—评价(教师或学生)的动态交流模式。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与应用文教学手段的丰富性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体和信息载体,形式鲜活、多样、立体,信息资源数量广、内容新,且具共享性特征,这为我们积累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
传统的应用文教学多采用教师课堂板书知识点的模式,与放映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形式相比,教师背对学生机会较多而减少了师生交流时间,手写效率相对较低,对例文的评鉴由于篇幅、时间所限也只能较为单一地依托教材,课堂教学容量因而减少。
制作多媒体课件,综合运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使教学更加形象、立体、可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关注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就应用文教学而言,借助多媒体,一能高效快捷地增加例文数量,为学生提供大量可分析借鉴的范例;二能通过图片真实规范地展示公文文面格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三能方便制作符合工作实际与教学需求的高仿真例文,引导学生从形式到内容充分理解应用文特点;四能丰富教学情境的创设形式,改变布置任务的单一形式。例如,在“经济合同”教学中,我们可为学生播放一段合同纠纷案件视频,请学生分组讨论案件中导致纠纷的合同条款漏洞,并尝试写出准确的合同内容。该形式既具真实性、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高度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调节单一的教师讲授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并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与生活观察敏锐度,促进学生综合提高。
(二)引导学生搜集教学素材,师生互动构筑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的共享性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与条件。我们应引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电子图书等资源适用范围广、容量大、种类多、高效便捷等特点,培养学生搜集、筛选、积累写作材料的能力。为此,我们可适当转变准备教学资料的形式,将预习教材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教师分配部分教学任务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目标课下搜集材料、课堂交流。例如,在“通知”这一文种的教学中,我们可先请学生课前搜集书面通知、网络下载通知范文后带到课堂交流讨论。在学习 “计划”、“总结”时,我们也可让学生先搜集材料自主学习、归纳理解后制作课件演示自己预习所得,全班学生共同分享、交流、评价。
现在,计算机在学校的应用十分普遍,不少学校都有较为完善的网络系统,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首先,我们可以建立应用文教学QQ群,在共享里面上传师生共同搜集的教学材料,通过QQ互动交流解惑。硬件设施更为完善的学校,还可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和硬件资源组建网络备课平台、作业和成绩管理平台等教学平台。学生作业可在平台上发表,除了教师,同学、家长其他类网民都有可能点击浏览甚至评价,使其通过作业提交获得类似于作品发表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在开放性的系统上公开展示自己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降低学生互相抄袭作业的几率,激发同学间相互竞争比拼的热情。其次,在笔者所参加的针对财政系统工作人员应用文写作情况的调研中发现,错误地签署盖章、标注版头、编制发文字号等格式规范问题在现实工作中较为普遍,损害了公文的法定效力并影响了公文处理的效率与准确性。要解决上述问题,加强公文格式训练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尽管在实际教学中可运用作文纸规范写作格式,但是与现实工作情况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教材中格式完整的例文限于页面篇幅与排版局限,往往也不能给予学生正确示范。为此,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规范格式的训练,方便学生理解操作,也契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
网络事件的关注性与应用文教学创设情境的导向性
近年来,各类网络事件层出不穷,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舆论热潮,吸引了包括青年大学生在内的大量网民的关注。为此,可以借助学生高度关注网络事件的好奇心理、从众心态,丰富应用文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与是非判断力。
(一)增设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与逻辑思维能力
应用文具有实用性强、材料真实、层次清晰、时效性突出等特点,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宣传教育、贯彻执行、沟通情况、依据凭证的作用,这对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筛选材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实践证明,不少学生虽对所学应用文知识理论熟记于心,写作时仍无从下笔,这与他们上述能力的欠缺有着重要联系,高职学生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因此,笔者尝试在应用文教学中增设一讨论网络事件、社会热点的口语训练环节,以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该环节一般设置在每次新课开始前,时间为3~5分钟,形式为教师提供讨论话题、学生讨论评价或者学生自主命题发言。设置该环节的目的在于:首先,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同属交流表达的基本形式,存在相通的内在属性。其次,可启发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逻辑判断力。再次,可提高学生课堂关注度,调节相对沉闷的传统应用文教学氛围。最后,可发挥语文学科作为通识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
在实践中,“我爸是李刚”、超女王贝整容致死、药家鑫杀人案、郭美美事件等都曾作为课堂讨论话题。对这些舆论关注度高、满足青年人好奇心理或与青年人成长经历相关事件的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发言和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在审题、选材、组织语言的过程中,确定主旨、筛选材料、合理结构、正确表达等应用文写作必备技巧得到了相应的锻炼提高。从中折射出来的问题对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标准、正确价值取向、科学调节自我提供了有益启示。
(二)网络语境下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应用文写作特点
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习情境作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结构要素,应着眼于全方位能力的开发。因此,应用文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源于工作,也应来自生活,应充分考虑网络语境对学生交流表达的影响力。
网络语言具有个性化、口语化、便捷性、时尚新奇等特征,如“后后(模拟笑声)”、“灰常生气 (模拟福建话发音)”、“就酱紫(模拟台湾话发音)”等口语中常用的象声词、方言词等在网络用语中运用十分盛行,而PMP(拍马屁)、BF(Boy friend,男朋友)、7758(亲亲我吧,数字谐音)等缩略语和谐音词在网络语言中也被大量采用。网络语言的上述特点在追求简洁直接方面与应用文语言有着共同之处,究其实质,两者却有着质的区别——应用文语言讲究书面庄重、组句规范、用语准确,忌口语、方言或随意编造缩略语。然而,高职学生由于受网络语境的影响较大且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往往混淆两类语言特点,导致在应用文写作中错用、滥用网络语言。因此,在应用文语言这一学习领域中,笔者以在学校张贴栏中所看到的学生所写的一则寻物启事为例(如表1所示)引导学生纠正语言混淆问题。
表1 改写“寻物‘启事’”的学习情境表
通过学习情境,学生在为“启事”作者的风趣幽默、善于结合网络事件写作的能力哈哈一笑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应用文语言与网络用语的巨大差别。学生发现,文中出现了别字和错用标点的情况,缺乏对丢失物品特点描述这一寻物启事的关键内容,“儿童节被妈妈喊回家吃饭”、“不知道哪位大姐大哥大叔大伯打酱油时看到”此类无关主旨、口语色彩浓厚的语句理应删除。此外,“你可知道本人丢失的不是秘密武器,而是寂寞,寂寞啊寂寞!!!”的感叹也给学生带来了对于人生价值、学习生活规划的思考和启示,从而将枯燥的应用文理论转化为形象的生活实际,将单纯的说教演变为具体的感知,达到完成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措施应对
网络语境的开放性强、互动性突出、时间观念浓厚的特点,平民化、立体式全方位的交流形式为应用文写作教学提供了有益启示。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对教材熟悉程度不够、习惯照课件宣科;有的教师本末倒置、过于追求课件的视觉效果,致使学生集中关注课件是否精美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此外,多媒体教学也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仪器设备的使用,电脑知识的掌握,信息的处理和编排能力,尤其是课件的制作等,这都需要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提高相关技术水平。
其次,课堂增设讨论环节应重在引导学生提高分析组织材料与逻辑思考能力,时间安排不能喧宾夺主。教学中双向互动性的加强对于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应避免部分学生娱乐性质的起哄行为或人云亦云的惰性学习方式。
总之,作为一种写作主体多样、适用范围广泛,为处理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而作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文书,应用文写作必须遵循网络语境下的语言交流特点与人们思维行动模式,寻求两者间的同与不同以指导实践,使我们的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学生职业成长的需要。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蓝雪华.论素质教育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1(4).
[3]李迎新.网络环境下开展应用文写作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
[4]姚皓韵.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7).
G712
A
1672-5727(2012)07-0111-02
徐梦真,硕士,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文写作、大学语文、演讲与口才等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