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供应链评价指标的构建①

2012-08-10河北大学杜晓静

中国商论 2012年6期
关键词:程度成员供应链

河北大学 杜晓静

在现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对随时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做出快速的响应。这不仅需要对内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更需要实现将供应商、客户及其他合作伙伴集成为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涉及企业内部及跨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及业务流,需要协调、管理的软硬件资源异常复杂,因此要实现供应链的有效运行不仅需要实现成员企业的协同处理,更需要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技术平台作为其运行的基础。即需要构建电子供应链。电子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电子供应链的建设指明方向,并为衡量已建电子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和优势提供依据。电子供应链是信息技术与供应链商务协同融合的产物,企业内外部商务协同是其存在的基础,最终的目的是要提升供应链的绩效。因此对电子供应链的评价应从协同商务能力、信息系统水平及电子供应链绩效三个方面展开。

1 电子供应链成员企业协同能力指标

协同商务是一种协调、集成的思想,既包括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也包括企业(供货商、分销商、服务业提供者、客户等)之间的协同。电子供应链成员企业首先要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各自企业内部流程重组,实现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的衔接。商务协同是构建电子供应链的基础,企业内外部商务协同程度最终决定电子供应链实施能否成功。所以,供应链成员评价是电子供应链的一个重要一级指标。企业协同能力主要包括资源协同、组织制度协同、业务流程协同、关系协同四个二级指标。

1.1 资源协同

资源协同包括以下三级指标:(1)知识(信息、创意)被收集的程度;(2)知识(信息、创意)被整理序化的程度;(3)知识(信息、创意)被存储的程度;(4)知识(信息、创意)被利用的程度;(5)知识(信息、创意)被员工充分继承并创新的程度;(6)采购环节能根据生产计划及时调配整合的程度;(7)生产设备及工艺能根据需求变化及时地调配整合的程度;(8)人力资源能够根据供应链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培养的程度。综上,资源协同包含了软资源协同和硬资源协同两方面。软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内部积累和从外部获得的各种知识(信息、创意)资源,主要包括各种与产品相关的信息(需求、设计、制造、采购、库存、销售及服务等方面)及各种创新、创意(设计中的新概念、生产中的新技术,包含专利、销售中的新策略、服务中的新方式等)三级指标。创新创意的协同是软资源协同的关键。硬资源协同是各种有形资源(原材料、资金、设备、员工、仓储等)的协调管理。通过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内、外部的软资源协同、硬资源协同以及软、硬资源之间的协同,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出。资源协同是实现协同商务的重要基础。

1.2 组织制度协同

组织制度协同是企业实现商务协同的制度保障,包括组织协同和制度协同两方面。组织协同方面包括以下三级指标:组织架构的扁平化程度和协同职能机构的设立与职责行使到位程度。制度协同指与协同相关的企业各类规章制度的完备程度,包括成文的制度和不成文的制度(习惯、企业文化等)2个三级指标。

1.3 业务流程协同

业务流程协同指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内外协同,包括产品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和服务等流程的协调管理程度等三级指标。业务流程协同在将企业内部的流程有效整合的同时,也通过与企业外部流程的协同,把电子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紧密地联系起来。

1.4 关系协同

关系协同指企业通过与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企业之间充分、有效的沟通,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集成起来构成一个“虚拟企业”。供应链的层次越多,信息扭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信息扭曲的程度也会随着层级的增加而逐步放大。关系协同表现在企业与合作伙伴和产品的最终用户有着长期、稳定的密切联系,能够实时掌握和共享客户需求变化等相关信息,从而有效降低供应链上“牛鞭效应”,防止需求信息在沿供应链上溯流动的过程中,信息扭曲现象的发生。同时,关系协同的增强,还能有效降低库存和交易成本,并快速响应市场。关系协同主要包括以下三级指标:(1)企业与客户沟通的程度;(2)企业与供应商沟通的程度;(3)企业与分销商沟通的程度;(4)企业与其他合作伙伴沟通的程度。

2 电子供应链系统水平指标

供应链成员企业实现协同商务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工程。上述的资源协同、组织制度协同、业务流程协同和关系协同需要依托一个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平台---电子供应链系统。只有电子供应链系统稳定、高效地传递信息并共享信息,才能使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能够科学合理的运作,实现跨企业、跨部门的协同处理。因此,系统建设的水平也应成为评价电子供应链的一个一级指标。电子供应链系统水平构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系统性能指标、系统建设指标两方面。

2.1 电子供应链系统性能

电子供应链系统性能是指由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计算机硬软件资源、人员、规程和各种规章制度)构成的整体在使用者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技术特性的总和。系统性能评价是从技术设计的视角考察电子供应链系统的建设现状,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系统运行的效率和效果、维护的成本和便捷,是电子供应链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系统性能评价主要包括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集成性、系统效率、安全性和适应性等三级指标。

2.2 电子供应链系统建设评价

系统建设评价是从用户角度对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所做的评价,包括:(1)系统运行效果。系统整体先进性、系统建设规范性、软件功能满足情况、软件技术实现水平、系统建设经济性等;(2)预期目标实现度。系统是否达到或超过了设计的期望值;(3)运营管理制度完备度。信息系统人员配备的完备性和合理性,各类规章制度的完备有效性;(4)资源利用率。软硬件资源(包括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数据库、各种程序软件等)利用程度等三级指标。

3 电子供应链绩效指标

电子供应链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供应链绩效。电子供应链由各个成员企业构成,其高效运营离不开个体企业的积极参与,成员企业绩效的改善和提升是电子供应链绩效的重要体现。同时电子供应链更注重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因此电子供应链绩效评价既包括个体企业又包括供应链整体绩效改善,强调供应链整体绩效是其组成要素(供应商、核心企业、零售商)的绩效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反映[7]。

电子供应链绩效评价可以借鉴企业绩效评价的思想,结合电子供应链自身特点来设计。平衡计分卡理论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得到了管理界的普遍认同。这一理论主要由财务、顾客、内部运作、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组成。借鉴鉴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思想,电子供应链绩效构面的评价指标包括消费者(成员企业)满意度、供应链柔性、供应链财务状况和供应链的创新与发展能力等4个二级指标。

3.1 消费者(成员企业)满意度

电子供应链体现的是需求驱动的设计思想,消费者和成员企业需求能否在供应链内得以满足,是衡量电子供应链绩效的一个基本指标。消费者及成员企业满意度主要有以下三级指标衡量:(1)消费者(成员企业)对购买产品或服务过程的满意程度;(2)消费者(成员企业)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3)消费者(成员企业)对交货时间的满意程度。

3.2 供应链柔性

供应链成员企业协同商务能力是电子供应链无缝衔接的基础,在绩效层面上,主要用供应链柔性来评价,包括4个三级指标(1)产量柔性。产量柔性体现供应链在顾客需求量变动时,其产出水平调整的能力;(2)交货期柔性。交货期柔性体现供应链在顾客交货期变动时,其产出水平调整的能力;(3)产销(需)率。产销(需)率体现供应链成员企业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性。(4)数据共享率。数据共享率体现供应链信息共享的能力是供应链柔性的基础。

3.3 供应链财务状况

电子供应链财务指标是用市场运作结果所表现出来的财务数据,来衡量电子供应链资源投入产出状况。包括利润增长率、市场占有率、成本降低率、资本收益率和资金周转次数等三级指标。

3.4 供应链的创新与发展能力

创新与发展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和长远发展的基础,因此电子供应链绩效评价还要引入创新和发展指标。主要包括;(1)智力资本比率。供应链总资产中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价值所占的比率;(2)人均培训时间。雇员接受各种内外培训的总人时数与雇员总数的比率;(3)人均培训费用。培训总费用与雇员总数的比率;(4)新产品投入市场时间。反映供应链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5)新产品(服务)销售比率。供应链提供的新型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额占同期供应链企业产品销售总额的比率。

4 结语

电子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协同能力程度、系统水平建设、绩效水平高低构成了电子供应链评价的三个一级指标。这个评价体系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的特点,为电子供应链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只是完成了电子供应链评价的第一步。为了衡量现实生活中某一电子供应链的实际水平,需要结合电子供应链的行业特点,在搜集电子供应链各环节的实际数据基础上,科学的对本文提出的各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形成对电子供应链整体运行状态的最终评价。目前,广泛使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价法、AHP方法、DEA分析法等。由于篇幅所限,笔者将会在后续研究中,利用本文所提出的电子供应链评价指标体系对相应供应链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对策。

[1]蔡林峰,付志辉.协同商务中的合作伙伴关系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0).

[2]毛克宇,杜纲.基于协同产品商务的企业协同能力及其评价模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6(2).

[3]邹志勇.企业集团协同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4]孔令波.制造业管理型信息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张玲玲,佟仁城.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1).

[5]霍佳震等.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同济大学学报,2002(4).

猜你喜欢

程度成员供应链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